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生产技术和物资条件下,制造单位产品所需消耗物资的数量标准,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编制材料供应计划、计算物资需用量的重复依据,是企业增产节支的主要途径,是实行物资计量管理的基本依据,是企业进行经济核算的工具,有利于提高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
消耗定额是什么意思
物资消耗定额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按规定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合理消耗物资的数量标准。概念中所讲“一定条件”,是指能够影响物资消耗定额水平的各种因素,主要包括:生产技术条件、物资条件、自然条件、人的条件、经济管理条件等;“按规定”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的含义,是指按规定生产一定的质量标准的产品或工作量,强调的是一定的(按规定的)质量标准;“合理消耗物资的数量标准”,是指在合理工艺损耗的情况下,生产单位产品或完成单位工作量所必须消耗的物资数量。
材料消耗定额的作用
(1)材料消耗定额是实行物资计量管理的基本依据,企业物资管理的基本任务就是保质、保量及时和齐备的为企业生产维修提供所需要的物资,其中保量供应是物资供应最基本的要求,而保量供应的衡量标准必须以物资消耗的定额为界线,没有物资消耗定额就无法核定保量供应的数量标准。
(2)材料消耗定额是企业增产节支的主要途径。材料消耗定额的执行过程,也就是企业合理控制材料消耗,防止各类物资浪费的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要力求降低材料消耗,降低产品成本使企业获取最优的经济效益。由于材料消耗定额规定了耗用物资的标准,执行定额就可以降低材料单耗,防止不合理的损耗,从而降低材料成本。
(3)材料消耗定额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合理先进的消耗定额是在考虑到先进的技术、工艺和管理经验等因素而制定的,定额的贯彻执行,本身就要求提高企业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在管理中要效益,在技术中降成本。
分类
材料消耗定额按用途,可分为主要材料消耗定额(主料定额)和辅助材料消耗定额(辅料定额)。
主要材料消耗定额
主要材料消耗定额是指制造单位产品所必需消耗材料的标准数量,并直接构成合格产品实体的材料,如钢材、铸锻件、绝缘材料、油漆等。它是由成品零件加该零件在制造过程中产生的工艺性损耗构成。工艺性损耗由机加工损耗加下料损耗组成(不包括废次品损失),是指在制造成品零件的过程中,按照生产、技术条件所必须的材料损耗,即从投料(下料)开始,到制成成品零件为止,全部加工过程中的材料损耗。产品(或零件)在制造过程中的材料消耗,除工艺性损耗外,还会有一些由于企业管理上的缺点或外部条件影响而造成的非工艺性损耗。非工艺性损耗不加入材料消耗工艺定额之内。
辅助材料消耗定额
辅助材料消耗定额是指不直接构成产品(或零件)实体,用以服务(或辅助)生产、工艺过程所需消耗的材料数量。
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基本方法
(一)经验统计法。经验估计法,也叫经验估工法。它是根据生产工人的生产实践经验在没有统计资料的条件下,根据同时参考同类产品的材料消耗定额,经过现场调查、观测、考虑材料、工具、设备、组织条件和操作方法,并结合有关的技术资料直接估算定额的方法。它包括回忆对比法和假定估计法等。这种方法简便易行、最小快速,但是由于缺乏技术资料、水平不一平衡、准确性差、容易出现偏高或偏低的现象。通常在指定产品的品种多、工程量小或新产品试制,以及一些不常出现的项目等一次性定额时,这种方法可行性比较高。
(二)现场写实法。是在对材料消耗进行实际查定的基础上,制定材料消耗定额的方法,由于这种方法是现场生产作业过程中物资消耗的实际记录,所以比较真实可靠,并能及时发现问题,实用性强。
(三)技术核算法。这种方法根据产品设计,图纸和生产工艺等资料来计算材料消耗定额的一种方法。
消耗定额怎么算出来的?
物资消耗定额的制定目前主要采用统计分析法、实验测定法及技术计算法。统计分析法是对历史统计资料进行加工、整理、分析和研究,考虑历史与目前各种条件的变化核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实验测定法是指通过生产实践与现实考察,根据实际测定或写实记录进行正确分析,核定物资消耗定额的方法。技术计算法是根据产品图纸和工艺文件进行技术计算其净重和合理工艺损耗,以确定比较精确的物资消耗量。
公司在技术改造后,除对物资消耗定额采用技术计算法,以及个别物资采用实验测定法制定外,主要采取统计分析法对物资消耗定额进行制定。各单位要结合本单位定额管理情况分别建立“物资定额指标数据统计台账”。在实际工作中,负责收集整理物资定额项目的实际消耗数据,并填写和上报“物资定额指标数据统计表”。同时,针对实际消耗与制定指标波动较大的数据进行分析,并形成报告,报送公司计划财务部。计划财务部对各单位报送的统计表和分析报告进行汇总整理。公司定额指标核定小组根据历史和近期的统计资料,在区分各单位定额指标数据变化中的一次性因素和正常生产变化因素后,科学合理地制定物资消耗定额。
定额指标的最终确定要做到由上至下,再由下至上的反复认证,使最终制定的定额指标力争做到科学合理、上下统一,具有实际操作性。
举例:
在一般机械工业中,金属材料的消耗有以下几种情况:
构成产品(或零、部件)实体的材料消耗。
这部分材料是直接用到产品上去的,这是原材料的有效消耗部分。例如,制造某一个零件,使用的是50mm圆钢,经过工艺过程,完工后的实际净重为三公斤,这三公斤圆钢就是构成产品实体的材料消耗。
工艺性损耗
这是指产品在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材料损耗。例如,在加工过程所产生金属材料的边角余料、废料等;在切削机床上进行切割、搪孔、钻洞等工艺过程中所产生的料头、刨花、铁屑等。
非工艺性损耗
对于构成我厂产品的主要原材料,如各种规格型号的圆钢、角钢、工字钢、槽钢等型钢类和钢板板材类,由于这类材料在产品总材料消耗中占极大比重,也是构成产品成本的主要部分,它们定额确定得是否正确、合理,对于节约使用材料物资和降低产品成本有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制定这些主要原材料的定额时,我厂主要采用技术分析法。定额员在拿到产品图纸时,先认真分析观察图纸,按照图纸的尺寸计算出生产这件零件时所需的材料消耗,并适当增加一定的损耗。如圆钢类材料一般根据直径需增加5-10mm的锯口消耗等。对于锻件,定额员在制定材料定额时技术分析法和经验估计法相结合的原则。
在生产上什么叫做单耗
在生产成本中,单耗是指单位产品某种材料实物量的消耗。以生产产品某种材料总消耗量除以产品产量即可得到单耗。单耗乘以单价就是产品成本。当然单位产品成本最常用的是用总成本除以产品产量。单耗对于控制产品成本具有重要作用,将单耗核定为定额单耗,按定额单耗发出材料就能有效地控制产品成本。
单耗是指加工贸易企业在正常加工条件下加工单位成品所耗用的料件量,单耗包括净耗和工艺损耗。
净耗,是指在加工后,料件通过物理变化或者化学反应存在或者转化到单位成品中的量。
工艺损耗,是指因加工工艺原因,料件在正常加工过程中除净耗外所必需耗用、但不能存在或者转化到成品中的量,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工艺损耗率,是指工艺损耗占所耗用料件的百分比。
单耗的计算公式:单耗=净耗/(1-工艺损耗率)。
消耗定额与单耗都是企业生产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控制好了能有效降低生产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