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法规》教学课件合集.pptx

《建设工程法规》精品课件合集绪论绪论

法是由一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它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并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它规定了人们在一定社会中的权利和义务,从而确认和保证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法也是一种规范,它确定了人的行为的自由程度,即在法律界限之内,人可以有自由行为,超越了界限,就应该被矫正。建筑法规是通过各种法律规范规定建筑业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基本方针,以加强建筑业的管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促进建筑业的健康发展,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必需的物质基础,为国家增加积累,为社会增加财富,推动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从事建筑业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绪论

1.法的基本情况(1)法的特征法是调整人们行为或社会关系的规范。法作为社会规范,像道德规范、宗教规范一样,具有规范性。所谓法的规范性,是指法具有规定人们行为模式、指导人们行为的性质。它作为法的一个基本特征,在区别不同的法律文件的效力时是非常有意义的,法律文件有规范性文件与非规范性文件之分。法的表现形式往往是规范性法律文件,具有普遍的效力。而非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判决书、公证书、委任书、结婚证书等,虽然也是由一定的机关发布的,但因其内容不是规定人们的一般行为模式和标准,所以不具有普遍的效力,仅对特定的当事人有效。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一切法的产生,大体上都是通过制定和认可这两种途径。所谓法的制定,就是国家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创制规范性文件的活动。通过这种方式产生的法,称为制定法或成文法,即具有一定文字表现形式的规范性文件,如中国的各种法律(宪法、刑法、民法通则等)即属此类。所谓法的认可,是指国家通过一定的方式承认其他社会规范(道德、宗教、风俗、习惯等)具有法律效力的活动。绪论

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社会规范。一切社会规范(道德、纪律、习惯等)都具有强制性,即借助一定的社会力量强迫人们遵守的性质。然而,法不同于其他社会规范,它具有特殊的强制性,即国家强制性。法是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在此意义上,所谓法的国家强制性就是指法依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强迫人们遵守的性质。也就是说,不管人们的主观愿望如何,人们都必须遵守法律,否则将招致国家强制力的干涉,受到相应的法律制裁。绪论

绪论

(2)法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对法进行不同的分类,主要有如下几种。国内法与国际法按照法的创制与适用主体的不同,法可以分为国内法与国际法。国内法是由特定国家创制并适用于该国主权管辖范围内的法,包括宪法、民法、诉讼法等。国内法的主体一般为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国家只能在特定的法律关系中成为主体。国际法是指在国际交往中,由不同的主权国家通过协议制定或公认的适用于国家之间的法。国际法的主体一般是国家,在一定条件下或一定范围内,类似国家的政治实体以及由一定国家参加和组成的国际组织也可以成为国际法的主体。根本法与普通法按照法的效力、内容和制定程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根本法与普通法。根本法是宪法的别称,它规定了国家基本的政治制度和社会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关的设置、职权等内容,在一个国家中占据最高的法律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是其他法律制定的依据。普通法是指宪法以外的其他法,它规定了国家的某项制度或调整某一方面的社会关系。在制定和修改程序上,根本法比普通法更为严格。绪论

一般法与特别法按照法的效力范围的不同,法可以分为一般法与特别法。一般法是指在一国范围内,对一般的人和事有效的法。特别法是指在一国的特定地区、特定期间或对特定事件、特定公民有效的法,如戒严法、兵役法、特别行政区法、教师法等。一般情况下,法律适用遵循特别法优于一般法的原则。实体法与程序法按照法规定的具体内容的不同,法可以分为实体法与程序法。实体法是规定主要权利和义务(或职权和职责)的法,如民法、刑法、行政法等。程序法是指为保障权利和义务的实现而规定的程序的法,如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等。当然,这种划分并不是绝对的,实体法中也可能有少数程序问题。实体法与程序法有着密切的关系,实体法是主要的,一般称为主法;程序法保障实体法的实现,称为辅助法。绪论

成文法与不成文法按照法的创制和表达形式的不同,法可以分为成文法和不成文法。成文法是指由特定国家机关制定和公布,以文字形式表现的法,故又称制定法。不成文法是指由国家认可的不具有文字表现形式的法。不成文法主要为习惯法。随着法的发展,成文法日益增多,已成为法的主要组成部分。绪论

(3)法的作用法的作用的概念法的作用是指法对人们的行为和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法是统治阶级或人民按照自己的意志调整人们行为的工具,用以控制、变革或发展社会,进而建立并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和人民自己的社会关系、社会秩序和社会进程。在本质上,法的作用意味着法作为一种社会工具对主体的用途、功能,或对主体的需要的某种满足。法的规范作用根据行为主体的不同,法的规范作用可以分为指引作用、评价作用、教育作用、预测作用和强制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法的社会作用是指法具有维护有利于一定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的作用。绪论

2.法律关系

法律关系是指由法律规范所确定和调整的人与人或人与社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这里的“人”,从法律意义上讲,包括两种意义:一是指自然人,另一是指法人。自然人是基于出生而成为民事法律关系主体的有生命的人。自然人作为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民事权利能力是法律规定民事主体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是国家法律直接赋予的。而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参与民事法律关系,从而取得享受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不是所有自然人都具有民事行为能力,根据不同年龄和精神健康状态,可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和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法人是法律承认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依法独立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组织。绪论

(1)建筑法律关系主体

中国建设银行,是我国专门办理工程建设贷款和拨款、管理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的专业银行。其主要业务范围是:管理国家工程建设支出预决算;制定工程建设财务管理制度;审批各地区、各部门的工程建设财务计划和清算;经办工业、交通、运输、农垦、畜牧、水产、商业、旅游等企业的工程建设贷款及行政事业单位和国家指定的基本建设项目的拨款;办理工程建设单位、地质勘查单位、建筑安装企业、工程建设物资供销企业的收支结算;经办有关固定资产的各项存款、发放技术改造贷款;管理和监督企业的挖潜、革新、改造资金的使用等。公民个人,在建筑活动中也可以成为建筑法律关系的主体。如建筑企业工作人员(建筑工人、专业技术人员、注册执业人员等)与企业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即成为建筑法律关系的主体。绪论

(2)建筑法律关系客体

建筑法律关系客体是指建筑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所共同指向的事物。在通常情况下,建筑法律关系主体都是为了某一客体,彼此才设立一定的权利、义务,从而产生建筑法律关系,这里的权利、义务所指向的事物,便是建筑法律关系的客体。它既包括有形的产品——建筑物,也包括无形的产品——各种服务。建筑法律关系的客体主要有四类:绪论

财,表现为财的客体主要是建设资金,如基本建设贷款合同的标的,即一定数量的货币。物,在建筑法律关系中表现为物的客体主要是建筑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等,以及由其构成的建筑物;另外还有建筑机械等设备。某个具体基本建设项目即是建筑法律关系中的客体。行为,在建筑法律关系中,行为多表现为完成一定的工作,如勘察设计、施工安装、检查验收等活动。非物质财富,也称为智力成果,在建筑法律关系中,如果是设计单位提供的具有创造性的设计图纸,该设计单位依法享有专有权,使用单位未经允许不能无偿使用。绪论

(4)建筑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解除建筑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建筑法律关系的主体之间形成了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例如,某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签订了建筑工程承包合同,主体双方产生了相应的权利和义务。此时,受建筑法规调整的建筑法律关系即告产生。建筑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建筑法律关系的三个要素发生变化。建筑法律关系的解除,是指建筑法律关系主体之间的权利义务不复存在,彼此丧失了约束力。绪论

3.建筑法规

(1)建筑工程法规的构成建筑行政法,主要是调整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管理建筑工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等有关建筑工程监督管理的法律法规,是建筑工程法规的主要内容。建筑经济法,主要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与建筑工程有关的经济关系的法律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等。建筑民事、商事法,主要是调整作为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与建筑工程有关的财产关系、人身关系、商事关系或商事行为的法律规范,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等。绪论

(3)学习建筑法规的意义对一切工程项目建筑活动起到依据和指针的作用,是建筑业专业管理人员必修的内容。可以依法进行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和监督,以保证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利用建筑法规的知识,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维护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利用建筑法规的知识,促进我国建筑事业的健康发展。绪论

4.工程项目建设程序

工程项目建设程序是指从项目的投资意向和投资机会选择,项目决策、设计、施工到项目竣工验收投入生产整个基本建设全过程中各项工作必须遵循的法定顺序。它是由工程项目建设自身所具有的固定性,生产过程的连续性和不可间断性,以及建设周期长、资源占用多、建设过程工作量大、牵涉面广、内外协作关系错综复杂等技术经济特点决定的,它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是在认识工程建设客观规律的基础上总结提出的,是工程项目建设过程的客观规律的反映。我国现行的工程项目建设程序,主要包括立项决策阶段、建设准备阶段、工程实施阶段(详见表0.1)。每个阶段都有其具体的内容和规定,凡国家、地方政府、国有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工程项目,特别是大中型项目,必须遵循此建设程序。绪论

(1)立项决策阶段立项是工程建设程序的第一个步骤。它是建设程序的决策阶段,该阶段形成工程建设项目的设想,其表现形式是项目建议书。立项被批准后,则要编制设计任务书。项目建议书一般由计划部门审批。项目建议书经批准后,即可开展前期工作,进行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的任务是对建设项目在技术、工程和经济上是否合理和可行进行全面分析、论证,做出方案比较,提出评价,为编制和审批设计任务书提供可靠的依据。绪论

其中,竣工验收是工程项目建设程序的最后环节,它是全面考核工程项目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按批准的设计文件和合同规定的内容建成的工程项目,其中生产性项目经负荷试运转和试生产合格,并能够生产合格产品的,以及非生产性项目符合设计要求,能够正常使用的,都要及时组织验收,办理移交固定资产手续。竣工验收是全面考核建设成果、检验设计和工程质量的重要步骤,是投资成果转入生产或使用的标志。所有建设项目,按批准的设计文件所规定的内容建成后,都必须组织竣工验收。THANKS《建设工程法规》精品课件合集

法律体系(LegalSystem),法学中有时也称“法的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通常是指一个国家全部现行法律规范分类组合为不同的法律部门而形成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简单地说,法律体系就是部门法体系。部门法,又称法律部门,是根据一定标准、原则所制定的同类规范的总称。法律体系

建筑工程法律体系(ConstructionofLegalSystem)是指将已经制定和需要制定的建设法规、建设行政法规和建设部门规章制度衔接起来,形成一个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的完整统一的框架结构。就广义的建设法规体系而言,该体系应包括地方性建设法规和建设行政规章,是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工程法律体系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我国法律体系的性质属于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个国家的政治制度,核心是国体、政体问题,国家性质和国体决定法律体系的性质。宪法关于国家性质的规定,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按照党的“十八大”要求,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坚持法律体系的社会主义性质。

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做主,最根本、最重要的是掌握国家权力。我国以宪法为统帅的法律体系体现了人民性。(1)以人民民主思想为基础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法律体系不同于西方,不能用西方的法律体系套中国的法律体系。外国法律体系中的成功做法,如符合我国国情、我国需要,应当借鉴,特别是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国际社会通行的法治原则和做法,我国应当积极创造条件吸纳。(2)由基本国情决定的

现代法治重视人权保障。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增加“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规定,表现了国家对人权的重视;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修改,199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弱势群体和特殊群体保障法、保护法的颁布实施,都加强了对公民特别是弱势群体基本权利的保障。(3)重视公民基本权利的保障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宪法和立法法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以下简称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法律一经通过并实施,在全国具有统一效力。国务院有权制定行政法规,但不得就犯罪和刑罚、剥夺公民政治权利和限制人身自由的强制措施和处罚、司法制度等做规定。地方性法规,不得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4)强调维护法制的统一性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1.宪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1.1.1

法律体系的基本框架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特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条件综合作用的产物,集中反映政治力量的实际

民法是规定并调整平等主体的公民间、法人间及公民与法人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民法主要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和单行民事法律组成,单行民事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等。为了保障公民、法人的合法民事权益,正确调整民事关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总结民事活动的实践经验,制定了民法。民法的调整对象是平等主体的公民之间、法人之间、公民和法人之间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当事人在民事活动中的地位平等,民事活动遵循自愿、公平、等价有偿、诚实守信的原则。公民、法人的合法的民事权益受到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犯。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2.民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权利能力,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公民的民事权利一律平等。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依照公民的年龄与精神状况划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与无民事行为能力。

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3.商法

商法是调整市场经济关系中商人与其商事活动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我国采用民商合一的立法模式,商法被认为是民法的特别法和组成部分。商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票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商法》等。调整的市场经济关系中的主体是公司,主要是指依照商法的规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有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参与重大决策和选择管理者等权利。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

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为了规范公司的组织和行为,保护公司、股东和债权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制定商法。商法所

经济法是调整国家在经济管理中发生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等。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是在社会生产和再生产过程中发生的宏观经济调控关系和市场规制关系。宏观经济调控关系也称宏观调控关系,是指国家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运行进行规划、调节和控制过程中发生的经济关系。市场规制是指国家通过制定行为规范,引导、监督、管理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也同时规范、约束政府监管机关的市场监管行为,从而保护消费主体利益,保障市场秩序。具体表现为完善市场规则,有效地反对垄断,制止不正当竞争,保护消费者权益。

4.经济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行政法是调整国家行政管理活动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等。行政法规范的重点和核心是行政权;行政法调整的是因行政权的行使所引起的各种社会关系,包括行政管理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法规范的内容包括行政权主体、行政权内容、行政权行使以及行政权运行的法律后果等方面;行政法形式上的重要特征是没有、也不可能有一部包含行政法全部内容的完整法典,这是由行政活动范围的广泛性、行政活动内容的变动性以及行政关系的复杂性、多层次性决定的,因此,行政法只能是各项法律规范的总和。5.行政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行政法的调整对象包括行政关系和监督行政关系。行政关系又称行政管理关系,是指行政主体在行使行政权的过程中与相对一方当事人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它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内部行政关系,包括行政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监督行政关系是指行使监督行政权的国家机关和组织等监督主体,在运用监督权对行政管理权的行使进行监督和制约的过程中,与行政机关之间所形成的各种社会关系。我国对行政权的监督主要包括立法监督、行政监督和司法监督三个方面。机关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行政机关与公务员之间的关系;另一类为外部行政关系,即行政机关与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关系。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是调整劳动关系、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6.劳动法与社会保障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劳动者应当完成劳动任务,提高职业技能,执行劳动安全卫生规程,遵守劳动纪律和职业道德。用人单位应当依法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保障劳动者享有劳动权利和履行劳动义务。劳动合同是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确立劳动关系,明确双方权利义务的协议。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劳动合同。订立和变更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平等自愿、协商一致的原则,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依法订立即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人必须履行劳动合同规定的义务。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自然资源与环境保障法是关于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防止污染和其他公害的法律。自然资源法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等;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

7.自然资源与环境保障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8.刑法

刑法是关于犯罪和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刑法是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即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为了维护本阶级政治上、经济上的统治,根据自己的意志,规定哪些行为是犯罪和应负的刑事责任,并给犯罪人何种刑罚处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刑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刑法是指一切规定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法律,包括刑法典、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狭义的刑法是指刑法典,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另外,刑法还可分为普通刑法与特别刑法。普通刑法是指具有普遍效力的刑法,如刑法典。特别刑法是指仅适用于特定人、时、地、事的刑法,包括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卫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诉讼法是规范诉讼程序的法律的总称,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等,非诉讼程序法主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民事诉讼法是机关、人民检察院和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处理刑事案件,即依法揭露犯罪、证实犯罪和惩罚犯罪的活动。刑事诉讼法是公、检、法机关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和解决民事、经济纠纷案件的活动。行政诉讼法是人民法院在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审理国家行政机关所做的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的活动。

9.诉讼法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AddTitleHere

法的形式(FormsofLaw)分为七类,分别是宪法、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地方性法规与规章、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国际公约。

1.法的形式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AddTitleHere1.1.2

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建筑法规的作用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都必须符合宪法的规定,而不得与之相抵触。宪法是建筑业的立法依据,同时又明确规定国家基本建设的方针和原则。我国宪法以法律的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

(1)宪法

宪法是每个民主国家最根本的法的渊源,其法律地位和效力是最高的。我国的宪法是由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的,任何其他法律、法规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作为建筑法规表现形式的法律,分为广义上的法律和狭义上的法律。广义上的法律泛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立法法》调整的各类法的规范性文件;狭义上的法律仅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规范性文件。在这里,我们仅指狭义上的法律。其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在全国范围内具有普遍的约束力。它是建设法律体系的核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国家立法权,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和修改刑事、民事、国家机构的和其他的基本法律。

(2)法律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行政法规是指作为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有关行政管理的规范性文件。行政法规在我国立法体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其效力低于宪法和法律,在全国范围内有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

(3)行政法规(4)部门规章部门规章是指国务院各部门(包括具有行政管理职能的直属机构)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在本部门的权限范围内按照规定的程序所制定的规定、办法、暂行办法、标准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部门规章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仅次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地方性法规是指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在其法定权限内制定的法律规范性文件。地方性法规具有地方性,只在本辖区内有效,其效力低于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规章是指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人民地方政府制定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地方性规章的法律地位和效力低于上级和本级的地方性法规。(5)地方性法规与规章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最高人民法院对于法律的系统性解释文件和对法律适用的说明,对法院审判有约束力,具有法律规范的性质,在司法实践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在民事领域,有很多最高人民法院制定的司法解释文件,例如《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6)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规范性文件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国际公约是指我国作为国际法主体同外国缔结的双边、多边协议和其他具有条约、协定性质的文件。我国在加入WTO后,参加的或者与外国签订的调整经济关系的国际公约和双边条例,还有国际惯例、国际上通用的建筑技术规程都属于建筑法规的范畴,都应当遵守与实施。如FIDIC《土木工程施工合同条件》非常复杂,它涉及有形贸易、无形贸易、信贷、委托、技术规范、保险等诸多法律关系。这些法律关系的调整必须遵守我国承认的国际公约、国际惯例和国际通用的技术规程和标准。(7)国际公约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①宪法至上。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规章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

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③特别法优于一般法。

④新法优于旧法。

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⑤需有关机关裁决适用的特殊情况。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由国务院裁决。地方性法规、规章之间不一致时,由有关机关依照下列规定权限做出裁决:同一机关制定的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不能确定如何适用,由国务院提出意见,国务院认为适合地方法规的,就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法规;国务院认为适用部门规章的,应当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裁决;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时,由国务院裁决。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3.建筑法规的作用

建筑业是与社会进步、国家强盛、民族兴衰紧密联系的一个行业。它所从事的活动,不仅为人类自身的生存发展提供一个最基本的物质环境,而且反映各个历史时期的社会面貌,反映各个地区、各个民族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文化艺术的综合发展水平。建筑产品是人类精神文明发展史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来讲,建筑法规的作用主要有:规范指导建筑行为;保护合法建筑行为;处罚违法建筑行为。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建筑法规要实现对建筑行为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必须对违法建筑行为给予应有的处罚。否则,建筑法规所确定的法律制度由于得不到实施过程中强制手段的法律保障,就会变成毫无意义的规范。

建筑法规的作用不仅在于对建筑主体的行为加以规范和指导,还应对一切符合法规的建筑行为给予确认和保护,这种确认和保护一般是通过建筑法规的原则规定反映的。(2)保护合法建筑行为(3)处罚违法建筑行为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

目前,建筑业伴随着国家的高速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相应的问题也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根据社会的发展,不断地建立健全和完善建筑法律法规,发挥建筑法规在建筑行业发展中的促进作用。技术提示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建设法律是指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和颁布的属于国务院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以下简称《建筑法》)经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自2011年7月1日起施行。《建筑法》是我国目前建设行业的法律。1.1.3(1)建设法律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建设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制定和颁布的属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主管业务范围内的各项法规。建设法规的法律地位是指建设法规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所处的地位,应属于哪个部门法及其所处的层次。根据国家立法法规定,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行政法规由国务院组织起草。国务院有关部门认为需要制定行政法规的,应当向国务院报请立项。行政法规在起草过程中,应当广泛听取有关机关、组织和公民的意见。听取意见可以采取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多种形式。行政法规起草工作完成后,起草单位应当将草案及其说明、各方面对草案主要问题的不同意见和其他有关资料送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审查。国务院法制机构应当向国务院提出审查报告和草案修改稿,审查报告应当对草案主要问题做出说明。行政法规的决定程序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组织法的有关规定办理。行政法规由总理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建设行政法规就是国家关于建设方面的行政法规。常见的建设行政法规有: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外承包工程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2)建设行政法规任务1.1法律体系基本内容AddYouTextHereAddYouTextHere

建筑工程法律责任(ConstructionofLegalLiability),是指建筑法律关系中的主体由于违反建筑法律规范的行为而依法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建筑法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法律责任的设定能够保证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的实现。

任务1.2建筑工程法律责任制度法的形式和效力层级、建筑法规的作用

建筑法律责任根据不同性质的违法行为划分为刑事法律责任、民事法律责任和行政法律责任。其中,又以行政法律责任为最主要的责任形式。1.法律责任的基本种类

(1)它是与违法行为相联系的。没有违法行为,就谈不上法律责任。由于违法行为的性质和危害程度不同,因而违法行为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也不相同。(2)它的内容是法律规范明确加以具体规定的。法律责任是一种强制性法律措施,必须由有立法权的机关根据职权依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部委规章或者地方政府规章来加以明文规定,否则就不构成法律责任。2.法律责任的特征1.2.1任务1.2建筑工程法律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民事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

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除用上述规定外,还可以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收缴进行非法活动的物品和非法所得,并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处以罚款、拘留。此外,对应该履行的义务,必要时还要采取强制履行这种责任形式。任务1.2建筑工程法律责任制度

建筑工程行政责任的种类及承担方式行政法律责任,是指行政法律关系主体违反行政管理法规应当承担的消极的法律后果。1.行政法律责任的特点承担行政责任的主体是行政主体和行政相对人。行政主体是拥有行政管理职权的行政机关及其公职人员,行政相对人是负有遵守行政法义务的普通公民、法人。产生行政责任的原因是行为人的行政违法行为和法律规定的特定情况。通常情况下,实行过错推定的方法。行政责任的承担方式多样化,包括行为责任、精神责任、财产责任和人身责任。1.2.3任务1.2建筑工程法律责任制度2.行政处分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依据行政管理法规、规章、章程、纪律等,对其所属人员或者职工的违法失职行为所做的处罚。对国家公务员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对职工的行政处分形式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留用察看、开除等。

THE END
1.涉及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有哪些针对建筑工程中的法律问题,可以采取多种处理方式。常见的包括自查自纠、咨询法律专家或律师意见,以及参加...https://www.lawtime.cn/wenda/q_47781585.html
2.关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的法律法规处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问题,应始终遵循依法处理的原则。这包括深入学习相关法律法规,确保合同操作合规;在签订施工合同前,积极咨询律师,明确双方权益;如遇合同纠纷,应及时寻求法律援助,以保护自身合法权益不受损害。 2024-11-16 08:05:20 平台广州律师团官方 专业本地律师团队 · 7x24小时在线服务 咨询我...https://www.findlaw.cn/wenda/q_46415490.html
1.建筑工程法律法规(建筑工程法律法规的立法原则有哪些)5、涉及到建筑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一般有《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民法典》、《建筑法》、《 房屋建筑工程质量保修办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 本文到此讲解完毕了,希望对大家有帮助。https://www.hdbzf.com/xinwen/202411/690183134.html
2.建设工程法律体系及主要法律法规合集在工程法律体系中,不同层级的法律规范相互衔接、相互补充,共同构成了完整的法律体系。这些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实施,为工程建设活动提供了全面的法律保障和制度支撑。在实际操作中,应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确保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和工程质量的保障。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工程法律体系也将不断...https://gaj.ankang.gov.cn/Content-2727464.html
3.涉及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有哪些免费法律咨询涉及建筑工程的法律法规主要包括以下几类:其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它是建筑工程领域的基本法律...https://www.66law.cn/question/49366344.aspx
4.施工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问题(精选10篇)1、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意识淡薄,标准化推进困难。从国家层面来看,安全相关法律法规、标准规范、体系逐步健全,多数建筑施工企业经过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已经适应了传统的粗放式的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能力和自觉性参差不齐。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基础薄弱,资源投入严重不足。多数企业在安全生产投入上仍然停...https://www.360wenmi.com/f/filex614ka28.html
5.合同管理规范模板(10篇)全球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发展不可逆转的趋势,逐步对我国国民经济主要支柱的建筑业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国内建筑施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另外,市场经济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它的法律强制性,因此在建筑领域逐渐出台了《合同法》、《招投标法》、《建筑法》等以合同为主要内容的法律。合同是联系各合同主体的纽带,任何一方...https://www.haofabiao.com/haowen/37793.html
6.建筑工程工程合同依照《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及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遵循平等、自愿、公平和诚实守信用的原则,双方就本园林绿化工程施工事项协商一致,为确保如期保质完成本工程,双方本着、互相支持、紧密配合,结合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明确双方职责,签订本合同。 https://www.cnfla.com/jianzhuhetong/2140386.html
7.(通用)建筑施工安全管理论文15篇此外有关专家对我国在建筑业中因意外事故所导致的经济损失还有伤亡情况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以上可以看出,我国在高层建筑安全管理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相关的法律法规还不太健全,这方面亟待提高。应尽快的完善有关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体系。 2、我国高层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现状...https://www.yjbys.com/biyelunwen/fanwen/jianzhuxue/735042.html
8.工程经济分析报告(一)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的含义 施工企业经济效益审计是指审计人员受财产所有者的委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对被审计单位或项目经济活动的真实合法性、管理制度的科学有效性以及经营战略的长远正确性进行综合系统的审查和分析,并评价其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以促进提高经济效益,加强宏观控制的一种经济监督活动。https://www.ruiwen.com/fenxibaogao/8282429.html
9.工程经济管理范文9篇(全文)工程建设资料必须符合法律、法规,施工质量验收标准和规范、工程合同与设计文件等的相关规定,这是一项工程开始的前提条件,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法律不仅是一个国家的准则,也是一项工程的标杆。只有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工程才能高质量高效率地进行施工。比如:熟悉国家、省、市城市档案工作法律、法规、政策、规定、标准;熟...https://www.99xueshu.com/w/filehbtn6ri2.html
10.一建法规陈印老师!一建《法规》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变动必背考点87...一级建造师《工程法规》科目历年考题重复率高,题型为客观题,针对这些特点,233网校采用将历年试题与考试用书相结合的方式,对一建《工程法规》考点精华进行重点摘录、整理,对考试用书的核心知识点进行提炼,整理编写了一建《工程法规》关键考点总结系列,方便考生们复习背诵之用。本文为第四章《建设工程合同和劳动合同法律制...https://m.233.com/jzs1/law/fudao/202008/28155055647.html
11.2020年监理工程师《理论与法规》章节考点:第五章第一节优点:建设单位的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由于工程设计与施工由一个承包单位统筹安排,一般能做到工程设计与施工的相互搭接,有利于控制工程进度,可缩短建设周期。通过统筹考虑工程设计与施工,可以从价值工程或全寿命期费用角度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有利于工程造价控制。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20-5/15900497533124.html
12.工程项目管理存在问题和对策(精选5篇)施工合同是建设单位与施工单位订立的,用来明确责任、权利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协议文件,是运用市场经济体制组织项目实施的基本手段。建设单位根据施工合同要求施工单位在合同工期内完成工程建设任务,并以施工单位实际完成工程量为依据按施工合同约定的方式、比例支付工程款。因此,合同措施是建设单位进行目标控制的重要手段,是...https://m.oh100.com/peixun/pmp/155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