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工程质量好坏不但与工程施工中所使用的材料有着密切关系,同时和施工人员的技术水平以及采用的施工工法都有很大关系。
【工程建设工法】以工程为对象,以工艺为核心,运用系统工程原理,把先进技术和科学管理结合起来,经过一定工程实践形成的综合配套的施工方法。
1984年,我国开始引进工法的概念,逐渐得到国家、施工企业的高度重视。
当时,云南鲁布革水电站引水隧道的施工及主要机电设备实行国际招标,引进工程监理制和项目法人负责制等。日本大成建设株式会社(Taisei)以低于标底(14960万元)43%的价格(8463万元)中标。
大成建设株式会社在混凝土搅拌工艺中采用了“分次投料搅拌工法”、在输水隧道施工中采用了“圆形全断面一次开挖工法”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国家科委等五部门联合发文要求全国学习大成建设株式会社的先进工法管理经验,并在全国施工企业实施工法管理。
1989年,建设部下发《施工企业实行工法制度的试行管理办法》,标志着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制度化的开始。
1996年,发布《建筑施工企业工法管理办法》。
2005年,发布《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2014年,发布《工程建设工法管理办法》。
截至目前,工法的开发、编制、应用工作在我国施工行业已开展30年,它对于推动我国施工行业的技术进步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也成为了企业技术水平和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
企业申请工法的好处
【1】建筑企业综合能力体现:
工法是科研成果及新技术的开发应用,体现可该项技术的先进性、科学性、可操作性、效能性、系统性,是企业施工能力的重要标志,是综合能力的体现。
【2】申报各种资质和奖项的基础:
据建设部《施工总承包企业特级资质标准》,以后申报施工总承包特级资质的企业将必须有3项以上国家级工法,同时也是省市企业技术中心,科技进步奖,工程质量奖等各种奖项的申报基础。
【3】招投标加分项:
工法的编制是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手段,放在投标文件中可体现技术标的先进性和技术水平,企业在建筑工程招投标工程中可单独作为加分因素。
除此之外当企业形成了工法体系后,可以大大简化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和施工方案的准备工作。
虽然工法开发已成为建筑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领域,对建筑企业而言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
但是工法的研究与创新是一个涉及施工技术、工程管理、经济学、社会学等多学科的交叉学科研究问题,是比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加上近年来科技发展和企业市场竞争加剧,工法开发的难度越来越大,专业水平要求也愈来愈高。
所以工法的编写方向建议瞄准高、大、难、精、尖工程与高新含量的关键技术,同时企业要加强企业科技知识库的管理,构建模块化可移植创新开发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