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计划审计工作和形成审计结论阶段都要运用重要性水平。审计重要性原则能否得到有效地贯彻执行,将直接关系到审计工作效率的提高、审计资源的节约和审计质量的提升。
重要性原则的运用在于:
1、初步判断审计工作的重要性水平。
2、通过重要性水平的反映对审计计划和审计方案进行指导。
3、对被审计单位的审计结果进行评价。
重要性原则的特征主要在于:
2、审计重要性是相对的、具体的;
3、审计重要性具有质量和数量两方面特征。其中,质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性质、问题的严重程度、可能造成的后果及影响面;数量特征指的是错误的金额重大性和对报表数据的影响程度。
2.金额和性质。
3.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
在即定的审计重要性水平下,审计师通常将重要性水平分解到各个具体审计项目当中,其中考虑的因素举例如下:
1.根据以往的审计经验而得。重要性水平的判断,是审计师的一种专业判断,审计师可以过去所运用的重要性水平为依据,考虑被审对象经营环境的变化加以修正,判断本次审计事项的重要性水平。
3.根据被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被审单位规模越大,确立审计重要性水平应该越高;不同行业执行的会计规范不一样,也直接影响审计师对重要性水平的判断。
重要性原则是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会计信息质量要求包括:
(4)可比性。可比性原则是指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确需变更的,应当在附注中说明。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