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资产处置包括固定资产的出售、转让、报废或毁损、对外投资等。固定资产处置一般通过“固定资产清理”科目核算。
固定资产满足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予以终止确认:
该固定资产处于处置状态;
该固定资产预期通过使用或处置不能产生经济利益。
固定资产处置的会计处理:
固定资产清理完成后产生的清理净损益,依据固定资产处置方式的不同,分别适用不同的处理方法:
自行建造固定资产包括自营建造和出包建造两种方式。
1.自营方式建造固定资产(自己买料、自己盖房)
(2)工程完工后,剩余的工程物资,如转作本企业存货的,按其实际成本或计划成本进行结转。
借:原材料等
贷:工程物资
(3)盘亏、报废、毁损的工程物资,减去残料价值(原材料)以及保险公司、过失人等赔款(其他应收款)后的差额: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清理分录
借:固定资产清理(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
累计折旧(已计提的折旧)
固定资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固定资产,是指同时具有下列特征的有形资产:为生产商品、提供劳务、出租或经营管理而持有的;使用寿命超过一个会计年度。
使用寿命,是企业使用固定资产的预计期间,或者该固定资产所能生产产品或提供劳务的数量。固定资产的各组成部分具有不同使用寿命或者以不同方式为企业提供经济利益,适用不同折旧率或折旧方法的,应当分别将各组成部分确认为单项固定资产。
外购固定资产计量原则
外购固定资产是否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判断。
固定资产确认条件:与该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该固定资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企业应当根据与固定资产有关的经济利益的预期实现方式,合理选择固定资产折旧方法。可选用的折旧方法包括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双倍余额递减法和年数总和法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变更。
1.年限平均法
年折旧额=(原价-预计净残值)÷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1-预计净残值/原价)÷预计使用年限
=原价×年折旧率
2.工作量法
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价×(1-预计净残值率)÷预计总工作量
成本按性态分类可以分为三类,分别是固定成本、变动成本、混合成本。固定成本的分类: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变动成本的分类:技术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混合成本的分类:半变动成本、半固定成本、延期变动成本、曲线变动成本。
资产负债表日后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别: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某一事项究竟是调整事项还是非调整事项,取决于该事项表明的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资产负债表日以前是否已经存在。若该情况在资产负债表日或之前已经存在,则属于调整事项;反之,则属于非调整事项。
留美学者、教授,中国会计学会高等工科院校分会常务理事。拥有二十几年财会教学经验。
经济学博士,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博士后。1995年开始从事《经济法》考试辅导,1998年开始编著“轻松过关”系列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