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儿童口腔保健护理知识宣教,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Impactoforalhealtheducationinoutpatientonchildren′sdentalhealthonandpitandfissuresealingeffect
LIZhou-bi
InjectionRoom,FoshanCityStomatologicalHospitalinGuangdongProvince,Foshan528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urveytheimpactoforalhealtheducationinoutpatientonchildren′sdentalhealthandpitandfissuresealingeffect.Methods200childrengiveninfusioninoutpatientclinictransfusionroomfromJulytoSeptember2015inFoshanStomatologicalHospitalwereselectedandwererandomlydividedintoeducationgroup(100cases)andnoneducationgroup(100cases)accordingtotherandomnumbertablemethod.Patientsineducationgroupweregivendentalhealtheducation.Therewasnopropagandaandeducationinnoneducationgroup.After1year,thetestchildrenwerefollowedup.Thesamequestionnairewasfilledbytestchildrenandtookback.Thesurveyresultswerecounted.ResultsUnderstandingrateofdentalhealthcareknowledgeanddentalhygienesituationineducationgroupchildrenwereobviousbetterthanthoseinnoneducationgroupchildren,andthedifferencewasstatisticalsignificance(P
[Keywords]Oralhealtheducationinoutpatient;Children;Fissuresealing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5年7~9月在佛山市口腔医院门诊输液室输液的儿童200例,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双盲分为宣教组(100例)和无宣教组(100例)。宣教组:男/女=47/53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1±0.78)岁;无宣教组:男/女=48/52例,年龄为5~12岁,平均(6.19±0.68)岁。所有参试儿童均为第一恒磨牙完全萌出或牙冠窝沟点隙均完全暴露于口腔。两组患者的牙齿发育状况、年龄、性别比例及平均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排除第一恒磨牙已经龋坏或未长出第一恒磨牙的儿童,排除精神不正常的儿童,排除有肝、肾及代谢异常性疾病儿童,排除重大疾病儿童。
1.2方法
宣教组进行讲述指导、发放宣传册、播放窝沟封闭宣传视频及PPT等,于宣教组输液室内张贴宣传海报,加深患者对窝沟封闭的认识,根据患者的情况必要时引导前往牙防科进行窝沟封闭。无宣教组不做宣教处理。
1.3观察指标
统计儿童受教育后,对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同时统计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等。
1.4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儿童口腔保健知识结果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对牙齿方面的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儿童口腔状况及窝沟封闭情况的比较
宣教组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菌斑指数及窝沟封闭情况明显优于无宣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没有采用宣教的儿童对牙齿健康知识的了解率较低,其中,不良生活习惯,如牙刷的选用、刷牙次数、饮食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薄弱,对牙齿的保护意识不强;儿童经过健康教育后,对牙齿方面保健知识的了解率及用牙卫生等明显好转,且经过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儿童的牙石检出率、龋齿率、牙龈炎发生率及菌斑指数明显低于没有采取措施的儿童。
综上所述,对儿童进行门诊口腔宣传教育保健知识可提升儿童对口腔保健知识的了解程度,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提升口腔健康状况,值得临床普及。
[参考文献]
[1]李洁仪,李丛华,曾兴琪,等.350例儿童窝沟封闭预防龋的临床疗效及满意度调查[J].重庆医学,2015,44(6):834-835.
[2]王春晓,阳扬,张麒,等.中国儿童第一恒磨牙龋齿患病状况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16,32(5):599-601.
[3]申洋,刘凡,蒋莹,等.四川省绵阳市5岁儿童口腔健康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教育,2015,31(10):940-942,946.
[4]唐莉红,施乐,袁爽,等.3种不同方法预防儿童恒牙龋的临床效果评价[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6):736-739.
[5]涂蕊,钟亦思,李雪,等.四川省652名6岁儿童乳恒牙龋3年观察结果[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5,33(1):46-49.
[6]罗光浩.玻璃离子用于窝沟封闭3年临床观察[J].中国妇幼保健,2014,29(17):2831-2832.
[7]钟微,黄佩贞,甘标.广州市海珠区窝沟封闭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评价[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10):1540-1542.
[8]蔡琛,程由勇,刘媛,等.医校互动口腔龋病预防模式的探讨[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5(4):642-644.
[9]刘娜,赵君,韩晓兰,等.合肥市3~17岁孤残儿童患龋状况调查[J].安徽医科大学学报,2016,51(9):1350-1353.
[10]日孜瓦古力阿木提,刘菁,玛依热,等.457例维吾尔族儿童第一恒磨牙窝沟封闭2年疗效分析[J].上海口腔医学,2014,23(2):201-203.
[12]辜双娇,林居红,王孟宏,等.重庆市4~17岁孤儿口腔健康现状调查分析[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4):378-381.
[13]丁贤彬,吕晓燕,毛德强,等.重庆市儿童口腔窝沟封闭干预的远期效果评估[J].现代预防医学,2016,43(7):1202-1205.
【关键词】手足口病;护理;宣教与防范
手足口病是由肠道病毒(EV-71)和科萨奇(COXA16)等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为主,大多数患者症状轻微,以发热和手,足,口,臀部是皮疹和疱疹为主要特征,少数病例可并发脑膜炎,心肌炎,脑水肿等,个别重症患者如果病情发展快,可导致死亡。2008年7~8月我院共收治手足口病患者288例,经治疗和有效的护理无一例重症合并症出现,均全部治愈出院,现将临床护理及宣教与防范体会总结如下。
288例均为吉林市地区0~6岁儿童,其中散居(未如托)儿童118例(41.18%),群居(入托儿童)170例(58.82%)。发病年龄及性别288例中,男142例,女146例,其中,1岁以下42例,1~2岁87例,2~3岁127例,3~4岁21例,5岁11例。
1.2一般表现本组病例皆急性起病,203例在病程中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大多数为低热或中度发热。发热有的在病初出现,有的在发病后3~4d时出现,多数患儿有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少数有腹泻,呕吐等症状。皮疹表现:口腔黏膜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栗米样斑丘疹或红色小疱疹,周围有红晕,然后变为溃疡。主要位于舌,硬腭,软腭及两部,唇内,齿龈侧也常发生。疼痛明显,常因溃疡疼痛而吞咽困难。1~2d后可在手,口等部位皮肤出现米粒大小扁平或略突起的斑丘疹或疱疹,疱疹呈圆或椭圆形扁平突起,也可能出现在臀部,肛周,骶尾,四肢等部位。
1.3治疗方法以抗病毒为主,轻症者予清开灵,板蓝根口服,发热者予炎琥宁,阿昔洛韦等静脉滴注,进食差者予补液、补充维生素和热量等对症治疗,血像高者联用抗生素。口腔溃疡局部运用康复新涂抹,加维生素B2口服。
2护理措施
2.1一般护理患儿一周内嘱卧床休息,多饮温开水,宜给高热量,高蛋白清淡可口易消化流食或半流食,禁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2对症处理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饭前用生理盐水漱口,对不合作的患儿可用无菌生理棉签轻轻擦拭。患儿因口腔溃疡疼痛拒食的可将维生素B2粉与鱼肝油和成糊状直接涂于溃疡面上以减轻疼痛。保持皮肤清洁;患儿衣服被服要清洁,床铺平整干燥,剪短指甲,必要时包裹住其双手,防止抓破疱疹。体温在37.5℃~38.5℃,的患儿可以让其多饮水或物理降温,超过38.5℃可给予退热剂。
作者:吕健王万春姜辉于艳玲曹奕邓婧
【摘要】目的探讨农村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的指导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通过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和问卷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探讨该模式的指导效果。结果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
【关键词】儿童;农村人口;口腔卫生;工作模式;卫生保健调查
[ABSTRACT]ObjectiveToassesstheeffectofworkingmodeonoralhygieneguidanceforchildreninruralareas.MethodsThisstudywasconsistedof18012yearoldchildrenofgrade6,threeclasses,fromaruralprimaryschool,whowereequallyrandomizedtothreegroupsas:workingmodeguidance(WMG)group,doctorguidance(DG)groupandcontrolgroup.Theresultwasappraisedviadetectionofdentalplaqueindex(DPI)beforeandaftertheguidanceandaquestionnaireontheknowledgeawareness.ResultsTheDPIbetweenbeforeandaftertheguidance,bothbydoctorandworkingmode,wassignificantlydifferent(t=9.79,12.43;P
[KEYWORDS]child;ruralpopulation;oralhygiene;workingmode;healthcaresurvey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随机抽取某农村小学6年级12岁儿童3个班,共180人,分为儿童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指导组(简称模式指导组)60人,医生指导组60人,对照组60人。被调查者均知情同意。
1.2口腔卫生指导工作内容
1.3口腔卫生指导效果评价
①牙齿菌斑指数测定:对3组学生在口腔卫生指导前1d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和指导后1周早7:30在学校现场刷牙后进行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菌斑指数计数采用QUIGLEYHEIN菌斑指数的TURESKY改良法记录[2]。分为0~4度,每位受测者利用菌斑显示剂染色后检查16、21、24、41的唇、颊面,44、36的舌面,个人记分为每个牙记分之和除以受检牙数。②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刷牙保健知识、态度和行为。在学生2次菌斑指数测定同时,当场发放、回收调查问卷,统计3组学生问卷知识知晓情况。
1.4牙齿菌斑指数测定质量控制
牙齿菌斑指数测定都是在自然光线下,均使用统一的平面口镜和牙周探针,固定由1名经过培训的医师进行测定。每次抽取10%的受检者做重复检查,2次检查符合率为96%~97%。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10.0及PPMS1.5[3]统计软件进行处理,数据以±s表示,组内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指导前及指导后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
2.1牙齿菌斑指数测定
指导前各组间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F=0.07,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牙齿菌斑指数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9.79、12.43,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31.16,q=9.86、9.46,P0.05)。见表1。
2.2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情况
指导前各组间问卷知识知晓情况得分差异无显著性(F=0.01,P>0.05);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问卷知识知晓情况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t=33.17、36.39,P
牙齿菌斑是一种附着在牙面的以细菌为主体的生态系,是造成龋病、牙周病的始动因子,大量研究表明,牙齿菌斑量多者患龋率也较高[4]。研究表明,机械性控制菌斑能有效地预防龋病[5],而刷牙,尤其是巴斯刷牙法是最常使用、最简便易行的去除菌斑维护口腔卫生的方法[6]。在本研究中,通过传授巴斯刷牙法和口腔健康指导,模式指导组、医生指导组指导前后菌斑指数差异有显著性,说明口腔卫生指导虽然投入较少,却可以使人们建立良好的口腔清洁行为,是预防和控制龋病、牙周病等口腔疾病的最有效最廉价的方法[7]。
实验证明,每天刷牙2次,特别是睡前刷牙尤为重要,儿童有效刷牙,用含氟牙膏刷牙,可以降低儿童患龋风险[8]。因此,为提高儿童对去除菌斑重要性的认识,帮助儿童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和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开展刷牙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本模式在儿童刷牙保健知识和刷牙行为知识的知晓情况调查的基础上,开展相应指导,使儿童从根本上认识到刷牙的重要性,学会正确的刷牙方式。另外,本模式不仅通过教师讲解,更重要的是重视刷牙的现场指导,由于口腔内磨牙颊侧面以及全口牙舌(腭)侧面往往被儿童刷牙时忽略,同时儿童空间想象能力较低,单纯通过讲解很难让儿童理解刷牙的正确行为模式,达到理想的刷牙效果。本模式是在讲解的基础上,通过现场刷牙,由老师指导,让儿童直接感受正确的行为模式,以起到积极的指导效果。
我国口腔病防治工作起步较晚,缺乏完善的口腔卫生指导模式,只能通过“爱牙日”宣传这一单一形式,由专业口腔医师不定期开展工作,导致这项工作不具有科学性和连续性,而广大农村由于医疗资源分布不均,造成广大农村儿童口腔保健知识匮乏,口腔健康状况较差。本模式是针对农村儿童创建的一种口腔卫生指导工作模式,学校教师经过简单培训就可完全承担,由于学校教育有便于组织,形式固定的特点,因此易于开展推广[910]。本研究结果显示,模式指导组和医生指导组在指导后牙齿菌斑指数、刷牙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充分说明通过本模式工作,教师可以和专业医生取得一样好的指导效果,为这项工作的充分开展提供了基础。
本模式充分考虑到经济落后地区教育设施不完善,指导所需要的多媒体教学内容可能无法发挥作用,特别制作了小型展板,供教师讲课使用,使本模式能够简便易行,在办学条件较差的农村地区也能够顺利开展。这种由教师在生理卫生课上通过讲解和现场指导的形式开展的口腔卫生指导,具有有效、经济、广泛、持久的特点,我们下一步将进行更大范围应用和推广,对该种教育指导模式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为积极推动我国农村儿童口腔病防治工作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HARRISNO,CHRISTENAG.Primarypreventivedentistry[M].3rd.Califomia:AppletonULange,1991:3197.
[2]卞金有.口腔预防医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7778.
[3]周晓彬,纪新强,徐莉.PPMS1.5统计软件的功能及其应用[J].青岛大学医学院学报,2009,45(1):9193.
[4]刘天佳.口腔疾病的微生物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132.
[5]樊明文.龋病学[M].贵州:贵州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93.
[6]斐慧斌,吴雪.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8919.
[7]顾兴成.邹城市学龄前儿童及中小学生口腔健康教育效果观察[J].中国乡村医药杂志,2003,10(4):47.
[8]JACKSONRJ,NEWMANHN,SMARTGJ,etal.Theeffectsofasupervisedtoothbrushingprogramonthecariesincrementofprimaryschoolchildren,initiallyaged5-6years[J].CariesRes,2005,39(2):108115.
1正畸治疗前的准备
对青少年患者及家长进行错牙合畸形危害的详细讲解。治疗前详细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疾病,详细记录个人资料、病史、拍X线片,治疗龋病、牙龈炎、及早拔除滞留乳牙或残根,对牙龈结石者进行牙周洁治。安排正畸患者与口腔健康状况良好的复诊正畸患者接触,通过表扬复诊患者使初诊患者形成观察性的行为学习过程。
2心理护理
3口腔卫生健康宣教
3.2文字与示范教育运用牙齿模型讲解正确的刷牙方法,并让患者亲自实践,直至掌握基本的刷牙方法及牙线、牙间刷的正确应用。制作“正畸患者刷牙方法”、“佩戴固定矫治器注意事项”、“口腔健康宣传”等小册,发放给患者及家属,使其能够随时阅读,加深印象。
3.3饮食宣教:告知患者及家属在刚戴矫治器时,应进软食或流食,1周后可正常饮食。尽量避免进食过硬、过粘的食物。正畸治疗中要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在两餐之间尽量不进食甜饮料和食物,睡前刷牙后不进食任何食物、糖果和饮料。
4家庭及社会支持
6小结
正畸科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根据不同患者,灵活运用沟通技巧,与患者进行有效地沟通,针对不同的患者,采取个性化沟通方式,使每个患者身心愉快的完成正畸[8]。通过对正畸患者治疗前、治疗过程中合理、恰当地给予健康宣教与指导,调动了患者治疗的主动性,自觉有效地维护了口腔卫生,对正畸治疗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1]裴慧斌,吴雪.对正畸治疗患者实施改良口腔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J].中华护理杂志2008,43(10):918-919.
[2]贾蕊,邰发道.社会行为发育的行为神经内分泌效应[J].生理科学进展,2005,36(4):375-378.
[3]卞晓燕,彭咏梅,魏梅,等.家庭社会经济状况对婴幼儿认知发育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07,22(22):3083-3085.
[4]王敬彩,姚国.衣明纪.婴儿期母乳喂养与学龄期儿童认知和行为发育的关系[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7,22(8):619-621.
[5]ChadwickBL.Productsforpreventionduringorthodontics[J].BrLOr-thod,1994,21(4):395-398.
[6]Kilicogluparisionoftheeffectivenessoftwotypesoftoothbrushesontheorallhygieneofpatientsundergoingorthodontictreatmentwithfixedappliances[J].AmJOrthodDentofacialOrthop,1997,111(6):591-594.
[7]潘小容,林格,许跃.青少年正畸患者的牙周健康教育[J].中华护理杂,2010,45(2):125-127.
[关键词]大学生;龋病;调查;分析
龋病俗称“虫牙”是多种因素作用下牙体发生的色、形、质的变化的慢性破坏性疾病,是口腔科常见病,发病率较高,分布很广,现代与古代相比发病成上升的趋势,在大多数工业化国家,龋病仍然是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60%~90%的学龄儿童及大部分成年人均受到龋病的影响[1]WHO将它列为危害人类健康的3大疾病之一,1957年我国将龋病列为口腔科3大重点科研项目之一,龋病是一个慢性病,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早期没有症状或症状轻,患者不重视,发展成根尖炎、牙髓炎、甚至因龋失牙。由此引起一系列问题,导致消化功能的紊乱,影响进食,特别是青少年,龋病可能引起颌面部发育不良,甚至对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成长造成严重的影响。为探讨大学生龋病的患病率及原因,对我校10级所有新生进行调查。
1调查对象和方法
1.1调查对象严格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要求,采取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10级临床班、10级护理班、10级口腔班、10级美容班、10级康复班、10级药学班、10级中医班、共3209人,年龄16到22岁,平均年龄19岁,其中女生2417人(75%)男生792人(25%)。
1.2方法由口腔教研室口腔专业教师依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97)龋病的诊断标准,在口腔实验室自然光线下进行检查,检查所用器械(一次性口腔检查盘),有经过培训的09级口腔班学生协助进行检查结果的记录及问卷调查、口腔卫生知识宣教、数据统计。
1.3统计分析采用PEMS3.1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患龋率,对口腔检查结果及问卷调查进行统计分析。
对检查数据进行整理、统计、分析发现大学生患龋率很高,患龋与一些因素有明显的关系,本次调查大学生总人数3209人,患龋995人,患龋率31%,按性别构成比统计:男生792人,患龋198人,患龋率25%,女生2417人,患龋797人,患龋率33%,按城乡构成比城市学生患龋率28.31%人,失1.23%,补73%,农村学生患龋率35.12%,失2.01%,补18%。
3.1龋病与性别的关系:女生的患龋率高于男生,这与女生平常爱吃零食,喜欢吃甜食有很大的关系,同时也与生理因素有关,女性唾液流速较低,牙釉质内含的碳酸盐较多等有关。
3.3龋病与城乡关系:城乡大学生患龋率无明显的差异,但在龋失和龋补意识上,城市学生高于乡村,乡村学生存在患龋不充填及因龋失牙者。患龋率无明显差异,表明近年农村发展很快,人民经济水平较以前提高,在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上都发生了变化,所以患龋率也接近城市。城乡龋失补构成比有着显著差异,显示农村口腔医生缺乏、医疗设备短缺和群众口腔保健意识淡薄。针对以上调查结果,改变城乡人民的口腔健康观念以及医疗卫生条件势在必行。所以必须加强宣传教育,使广大人民群众树立口腔健康的观念,了解龋病带来的健康危害,全民防龋。
3.4龋病与口腔健康行为的关系:调查发现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能很好的降低龋病的患病率,如定期到口腔门诊进行口腔健康检查、正确的刷牙方法、选用含氟牙膏、正确使用牙线、牙签、进行窝沟封闭等;口腔健康行为中,以刷牙、使用含氟制剂和定期检查较为重要。经研究发现正确的刷牙对降低龋患率有积极作用。学校口腔健康知识宣教,对学生的口腔健康行为有潜在的、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学生一旦养成了良好的口腔卫生行为,将会使他们终生受益。
[1]PetersenDE,BourgeoisD,Ogawa.Theglobalburdenoforaldiseasesandriskstooralhealth[J].BullitinoftheWorldHealthOrganization,2005,83(9):661-669.
关键词妊娠艾滋病剖宫产护理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1.27.269
艾滋病是一种由于人体感染了免疫缺陷病毒抗体免疫功能受到损害而发生的一系列相应症状体征的传染病,是一种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的疾病,病死率极高,目前尚无治疗的药物和方法,但可以预防,随着妊娠合并艾滋病孕妇逐渐增多,给孕产妇和家属造成极大的心里压力,产科工作人员不可避免的接触患者的体液和血液,工作不慎有可能被感染,因此做好艾滋病感染孕妇的护理尤为重要。
临床资料
2009~2010年收治硬外麻醉下实施妊娠合并艾滋病产妇剖宫产患者6例,年龄21~32岁,孕37~41周,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后无并发症发生,均如期出院。
护理体会
术前应将患者安排住通风良好的单人病房,向孕妇及家属解释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安全性和目的,说明母亲血液以及生殖道中的高病毒含量,在胎儿出生前、出生时及出生后感染HIV的母亲有可能把HIV病毒传播给胎儿/婴儿。让孕妇了解手术分娩的优点,使其主动配合手术,常规行术前各项检查及准备。
术后除按剖宫产术后常规护理以外,需按传染病做好消毒隔离及防护工作,护士应按时巡视病房,主动给予生活协助和心理安慰,观察生命体征及阴道流血情况。保持尿管通畅,做好各项基础护理,鼓励产妇尽早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坚强营养支持,预防并发症。艾滋病患者术后免疫功能缺陷,易致继发感染。护士应鼓励产妇少食多餐,指导进食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维生素丰富的低脂饮食,必要时静脉补充能量。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溃疡,增进食欲。每日2次碘伏消毒外阴,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环境清洁,减少感染机会。艾滋病患者术后由于免疫功能缺陷,医护人员要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和防护措施,防止交叉感染。
新生儿护理除按正常新生儿常规护理以外,胎儿剖宫产娩出后在保暖环境下,立即清洁身体,避免用吸痰管直接为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出生后1小时内给予奈韦拉平片2mg/kg,口服,并于母亲隔离,实行人工喂养,并做好消毒隔离措施,做好健康教育,指导产妇正确回奶,进一步降低孩子感染的危险。
加强消毒隔离,防止医院感染发生。医务人员严格无菌操作,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证充足的光线,特别注意防止被针头、缝合针、刀片等锐器刺伤或划伤。使用后的针头放入防渗漏的利器盒进行安全处理;手术后的器械、手术衣、床单采用含氯消毒剂浸泡后高压消毒处理;不能高压消毒的物品如防护眼镜、隔离衣等用戊二醛高效消毒剂浸泡消毒;手术中的敷料全部焚烧处理;病床、墙壁及地面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房间内空气用紫外线消毒。若发生职业暴露,应积极处理尽快预防性阻断治疗。产妇的尿液、血液等污染的物品均装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扎紧后由专人按感染垃圾销毁。
心理护理,由于艾滋病的传染性和危害性给患者和家属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其心理表现往往是错综复杂的,如警惕、忧郁、孤独、焦虑和恐惧,医护人员要主动体贴关心他们,热情接待患者家属,主动为他们解决问题保护患者的隐私,满足孕产妇的心理需要稳定他们的情绪,结合病情向其讲解疾病发生发展及实施隔离的必要性,减轻其心理压力配合治疗,同时做好家属工作,使孕妇在住院期间内得到亲人的照顾,帮组他们采取积极的生活态度,改变危险行为,切不可歧视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通过对产妇及家属做好心理护理及艾滋病卫生知识的宣教,住院期间产妇及家属情绪稳定,积极配合护理,住院期间未发生并发症。达到预期的护理目标,顺利出院。
1刘晓东.爱滋病的临床表现[J].国外医学护理分册,1998,7:237.
[关键词]健康教育;小儿哮喘;护理;应用效果
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theapplicationofclinicalnursingpediatricasthma
XUXiaoyan1DENGXiaoxia2
1.DepartmentofPediatrics,FuzhouCityMaternityandChildCareinJiangxiProvince,Fuzhou344100,China;2.DepartmentofPediatrics,FuzhouCityFirstPeople'sHospital,Fuzhou344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actualeffectofhealtheducationinpediatricasthmaclinicalnursing,andtoexploretheclinicalapplicationvalueofhealtheducation.MethodsAll100childrenwithasthmainourhospitalwereselected,accordingtorandomnumbertablemethoddividedintotheexperimentalgroupof50cases,controlgroup50casesweretreatedwithconventionalnursing,theexperimentalgroupchildrenandtheirfamiliesforhealtheducation,educationeffectwerecompared.ResultsThe43casesofchildrenwithfamilymembersofthehealthknowledgelevelaccuracy>80%,nursingsatisfactionwas94%,acuteepisodeswithin1year(1.77±0.24)times,timesashospitalreadmission(1.02±0.65),comparedwiththecontrolgroup,therewerestatisticallysignificantdifferences(P
[Keywords]Healtheducation;Childrenwithasthma;Nursing;Applicationeffect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为儿科常见病,具有病因复杂、起病急、易反复发作的特点。近年来,环境污染加重,小儿哮喘患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有研究指出[1],在药物治疗、临床护理的基础上辅以健康教育,可提高治疗及护理效果。健康的生活习惯可减少小儿哮喘不良因素,减少哮喘复发,改善预后,本研究对50例哮喘患儿在护理过程中强化健康教育,收到了十分满意的效果,现将宣教体会报道如下。
1.2一般方法
1.2.1常规护理两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①环境护理:为患儿提供舒适的住院环境,保持患儿居住环境清爽、洁净,保持患儿床铺洁净,定时更换床单,根据天气情况定时开窗通风,及时应用消毒药水对器具、房间空气消毒,控制好房间湿度、温度,湿度以70%为宜,温度以21~24℃为宜;②呼吸道护理:给予雾化吸入,应用支气管扩张剂后立即进行吸痰处理,吸痰过程中保持动作轻柔,技巧娴熟,若呼吸严重不畅,应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治疗期间做好患儿的饮食护理、口腔护理,积极防治并发症;③病情监测:患儿哮喘停止发展时,护理人员应协助患儿家属帮患儿更换衣服,叮嘱患儿服用淡盐水,密切观察患儿脸上、尿液等变化,监测患儿各项心肺指标,若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对症处理。
1.2.2健康宣教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为实验组患儿进行健康宣教。①心理宣教:哮喘患儿年龄尚小,患儿家属多伴有紧张、焦虑心理,护理人员应充分与患儿家属沟通,缓解其悲伤、焦虑情绪,让其做好思想准备,沟通过程中应掌握好语言技巧和语速,切忌急躁处理;向患儿家属进行宣教时,应明确哮喘的诱发因素、预防措施及注意事项,教给患儿家属哮喘发作的急救措施,让家属识别过敏原[3,4];②生活习惯宣教:给予良好生活习惯教育,让患儿家属掌握日常保健活动、锻炼方式、饮食方式以及增强免疫力的方法。③小儿无法承受过多的语言交流,护理人员可通过多种方式对患儿进行护理教育,讲故事是患儿容易接受的交流方式,护理人员应在故事中穿插健康教育内容,讲故事过程中应了解患儿心理变化,保持患儿心情欢快,除讲故事外,还可以应用做游戏的形式向患儿开展宣教。④饮食指导:哮喘发作时可消耗较多体力,护理人员应特别注意为患儿补水,鼓励多饮用淡盐水,饮食应以低激素性、低脂肪、高纤维、高蛋白、高热量为主,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⑤出院后定期了解患儿情况,并持续给予健康宣教[5]。
1.3疗效评定
1.4统计学处理
2.1两组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统计
护理结束后,实验组健康知识掌握正确率80%的病例数为0例、1例、6例、43例,对照组对应为4例、18例、13例、15例,实验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
2.2两组患儿家属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比较
实验组家属的护理服务的满意度为94.0%(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33例、14例、3例),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0%(十分满意、比较满意、不满意的例数分别为20例、18例、1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两组哮喘患儿疾病复发及住院情况统计
经随访调查,实验组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为(1.77±0.24)次,再次住院次数为(1.02±0.65)次,与对照组的(3.67±0.85)次、(2.57±0.65)次相比,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多种细胞(气道结构细胞、炎性细胞)参与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多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气促、腹部有鸣音,临床上尚无根治哮喘的有效方法,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存质量是目前治疗哮喘的目标。
小儿哮喘是指学龄期儿童或学龄前儿童因环境、遗传等多种原因发生的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健康教育是让人们养成良好生活方式、减少疾病发生的系统教育活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保障哮喘患儿的生命健康。大量研究证实[6-9],健康教育可提高哮喘患儿护理效果,降低复发率,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43例患儿家属健康知识知晓正确率>80%,1年内急性发作次数为(1.77±0.24)次,再次住院次数为(1.02±0.65)次,以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其核心是促进人们健康意识觉醒,改善人们不良生活习惯,减少哮喘危险因素,预防疾病[13,14]。哮喘患儿生活常识有限,认知能力较低,哮喘发病的风险较大,严重时可危及患儿生命,因此做好哮喘患儿的健康宣教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住院期间护理人员除为哮喘患儿应用常规护理措施外,还应为患儿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让患儿了解自身病症,降低哮喘症状;心理健康教育能在很大程度上给予患儿家属支持、安慰,消除家属的疑惑感、恐惧感,降低患儿家属心理负担;以丰富的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最大限度地弥补患儿在语言理解上的不足,让患儿掌握健康知识,向患儿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可让家属合理安排患儿生活,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及饮食习惯,还可避免患儿接触到哮喘诱因,降低疾病复发率及再次住院率;出院后若患儿复发哮喘,接受过健康宣教的家属可以最佳的方式施救,改善病情,保证患儿生存质量。
综上所述,健康教育在哮喘患儿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1]江静兰.健康教育在小儿高热惊厥护理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2,5(10):125-127.
[2]吕春雨.临床健康教育在小儿肺炎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工程,2013,9(10):130-131.
[3]赵立芳.浅谈健康教育在内科临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求医问药(下半月),2013,8(10):36.
[4]郭卫萍.健康教育在临床护理中的应用及意义[J].中国实用医药,2014,8(3):242-244.
[5]李英.整体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4,11(4):134-135.
[6]盛萍萍.健康教育在小儿癫痫患儿护理中应用的价值[J].现代养生,2014,9(4):263.
[7]余音.优质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2012,13(14):2725.
[8]雷静,汤文莉,毕伏龙.健康教育在小儿哮喘防治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11(3):168-169.
[9]韦晓燕.小儿哮喘的治疗与护理研究进展[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8(18):11-12.
[10]杜莉红.全程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雾化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6(2):146-147.
[11]廖丽霞.护理干预在小儿哮喘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16(14):125-127.
[12]赵文燕.小儿哮喘的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8(35):632-633.
[13]吴慧.护理干预对小儿哮喘的效果影响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9(10):186-187.
一、进一步完善健康促进工作组织。
结合上级部门的工作安排和医院实际调整了健康促进工作领导小组,由院长亲自抓、健康教育科和创建办直接管、科室具体落实的三级网络模式,把健康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二、把开展院内外健康教育活动及控烟工作作为健康促进医院创建的重要内容。
把防病作为重点内容,对群众开展各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活动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营造和谐社会氛围。
健康教育活动具体内容及分工如下:
(一)利用医院专业人员优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在院内形成浓厚的健康促进氛围,由创建办组织定期组织召开全院推进会及工作例会,将健康促进医院创建概念渗透到医护人员的日常工作中。
(二)加强健康教育阵地建设、投入与管理。
1、健康教育科督促各科室设置固定健康教育阵地的并督查健康教育工作开展情况(如电视屏幕、宣传栏、墙报、健康处方、宣教纸页等),宣传内容新颖、充实、通俗易懂,将每期资料收集,并将宣传现场拍照存档);
2、健康教育科督促各科室宣教室有序开展健康教育活动,按照健康教育实施内容完善宣教场地硬件设施,每周由医护人员对病人及陪属开展一次简短实用的健康教育课堂(由护士长制定月计划,由科室医护人员轮流承担健康教育任务,实行谁讲课谁负责的制度,由讲课人做好课前准备、通知人员听课、收集资料并做好存档)。
3、每月更换一次医院宣传栏内健康教育宣传内容,内容由健康教育科(护理部)、医务科、宣传科、办公室提供并将宣传现场拍照存档,谁提供内容谁收集资料;
(三)开展健康教育知识培训。
(四)大力开展院内健康教育活动。
门诊健康教育:医生应有针对性对门诊就诊人员开展口头宣传、发放健康处方等健康教育活动;在普内科门诊设置戒烟咨询处,对有吸烟史的就诊患者提供简短的戒烟知识,此项工作由医务科负责督促实施。
(五)积极开展院外健康教育活动。
创建办及院办公室结合我院工作安排,组织专家对乡镇、社区等居民进行经常性健康教育指导。各支部配合各种健康宣传日,开展咨询和宣传健康教育活动(讲座、咨询活动、义诊等)每年累计不少于6次。
(六)加强控烟禁烟宣教活动。
(七)创建办协调总务科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确保院内环境整洁、优美、公共设施布局合理、工作与就医环境安全(具体见根据评审标准)。
(九)做好检查指导和效果评价。
一月份:创建办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春季呼吸道疾病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二月份: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节日食品卫生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三月份:结合“世界睡眠日”开展一次活动;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
四月份:宣传科更新医院宣传栏内容(以清明养生为主);各科室开展健康教育讲座;开展一次全员控烟培训;
五月份:结合无烟日开展吸烟危害知识教育;
六月份:结合国际儿童节重点宣传儿童保健知识;
七月份:开展夏秋季肠道传染病知识教育;
八月份:结合母乳喂养宣传周开展母乳喂养科学育儿宣传教育。
九月份:结合全国爱牙日、老人节,开展口腔保健、老年性疾病防治知识、体育健身方面的宣传教育。
十月份:结合全国高血压日宣传。
一、坚持抓好环境卫生和卫生宣传
幼儿园内外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每个孩子的健康,本园长期坚持每天小扫,每周大扫,室内空气流通,厕所要消毒通风,及时清扫,严格执行一人一巾一杯制,每周教室桌椅、玩教具的消毒,做到每周园长、书记重点检查,平时抽查,经常性检查和定期检查评比相结合。,促进了工作的落实。根据季节和疾病的流行情况,办黑板报,向家长宣教育儿保健和护理小孩的科学知识,也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严把消毒关、晨检关和体检关
1、每天坚持晨检及全日健康观察制度,医生坚持每天晨检(巡检),认真做好一模、二看、三问、四查,每日进行口腔消毒,把好病从口入关,园领导每天午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今年没有发现传染病在园内蔓延。
2、做好新生入园体检工作,严格把握各类传染病混入,体检合格才能入园,严审保健手册,接种卡检查达100%,对原有的老生要向家长仔细询问假期外出,生活及身体健康状况,均无了现任何情况。十月份对全园幼儿进行身高、体重、视力检查,元月份身高、体重检查。
3、坚持消毒隔离制度,保育员每天都要用“84”消毒液抹桌椅门把、杯架、床架等幼儿摸到的地方,玩具、厕所、地面,空气消毒每天用“紫外线灯”消毒,每周都要消毒并都要登记检查,学期末进行总评。市防疫站对我园“十样”抽样检查,细菌培养全部合格。
4.园领导非常重视幼儿伙食,为了提高伙食质量,配合领导抓好饮食卫生,每天到厨房检查及碗筷的消毒情况。炊事人员根据不同季节做出各种花色品种,多样化食品,给幼儿带来新鲜感,从而提高了食欲,幼儿的进食量增加,各种营养素的摄入达到了所需的量,我园今年热卡均达94.7%,蛋白质108.7%,优质蛋白58.9%。
三、认真抓好计划免疫工作。
搞好计划免疫是幼儿园保健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9月份幼接种了流脑
四、坚持定期召开伙委会,由炊事员到班长、医生、园领导老师代表参加,主要听取个方面意见和建议,总结不足,研究对策,提高育儿伙食质量。
每周定期与食堂人员、教师、园长共同研制幼儿食谱,使伙食质量达到科学化、合理化,确保儿童生长发育需要,认真做好膳食分析评价,以备今后研究提高。
五、坚持抓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
六、本学期定期培训保育员,加强保育意识,
七、严格控制各种传染病的发生,并做好预防工作。
今年我园天气变化反常,一入春秋两季,我园给幼儿服用板兰根、茵陈加以预防,效果相当显著,今年没有出现流行病的蔓延。
八、加强小科保健
目前,幼儿弱视、近视,龋齿,肥胖儿发病率较高,为了能早期发现及时矫治,十月给幼儿进行了身高、体重、视力检查,加强了视力、口腔方面的健康教育,并调查幼儿在家用眼卫生情况,对肥胖儿进行跟踪调查
关键词手足口病疫情预防控制对策
手足口病是近年来一种临床上比较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足、口腔等部位的斑丘疹、疱疹,其传播途径主要为粪口传播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患者皮肤、黏膜疱疹液而感染[1]。主要传播对象为5岁以下的小儿。绝大部分患儿经积极治疗后预后较好,少数会出现脑膜炎、脑炎、脑脊髓炎、心肌炎、神经源性肺水肿、循环障碍,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2]。由于本病传染性强,传播途径广泛,农村生活环境卫生状况不佳[3],因此,积极做好农村小儿手足口病预防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主要存在的问题
传染源难以控制:在手足口病发生和流行时,多数传染源为隐性感染者,很难区分和辨别传染源。尤其是在流行期间,隐性感染者比显性发病者还多。对于症状较轻的患儿家长往往容易忽视,并未采取积极的就诊及隔离措施,导致病源扩散。
健康教育知识少:由于农村家长对于健康知识了解的不多,对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有的家长甚至对病情重视不够,对预防和控制的措施不了解,往往会导致患儿发病后出现了不必要的恐慌心理。
环境卫生意识淡薄:由于农村家长对孩子的卫生整洁重视不足,加上农村环境卫生状况不佳,极易造成孩子出现胃肠道疾病。即使出现了胃肠道症状,患儿家长也不会认为是由于不卫生造成的。
监管力度不够:由于疾控部门对幼托机构及学校的监管权力有限,尽管已提出防控措施建议,但部分单位未重视,使得晨检登记管理不规范,晨检工作流于形式,消毒程序也欠规范。同时由于在农村村落较为分散,也给疾控部位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医疗环境相对落后:由于农村医疗条件和医疗环境相对落后,很多诊疗机构未设立专门的手足口病的专门诊区,患儿就诊后,很容易造成诊疗机构的交叉感染。不利于疾病源的隔离和控制[4]。
预防和治疗措施
针对手足口病发病峰值前移,为了在今后更长时期更好地预防和控制手足口病的发生与流行,应积极提出手足口病的预防预案。医疗机构要成立手足口病专家组,研究分析发病特点与病毒变异情况,提出正确的治疗方法。进行早期的卫生宣教活动。组织儿童家长、幼儿园教师学习手足口病的预防方法。开展专家讲座进农村、学校等活动。医疗机构设立手足口病专桌。及时诊治,减少传染源,切断传染途径,让手足口发病率尽量降到最低点。
日常预防措施:加强身体锻炼,提供合理的营养,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的心态,提供小儿的机体免疫力。对于农村小儿来说,幼托机构要加强日常卫生管理,及时发现和隔离患者。平时要加强晨间检查,注意观察密切接触者有无发热、皮疹等情况,减少与其他班级并班、集会或集体活动。对毛巾、水杯等加强消毒,衣服、被褥在阳光下暴晒。孩子每天用的图书要定期进行紫外线消毒,孩子们可接触到的地方,每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培养良好个人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加强室内开窗通风。
发现患者后措施:一旦发现疾病,应积极治疗,患者及时隔离治疗,可根据患儿的特点进行区别治疗,保持局部清洁,避免细菌的继发感染;治疗时应用温和的态度,亲切的语言与患儿交谈,不具备交谈能力的患儿采取肢体语言,减轻其紧张心理,争取配合治疗。手足口病传染性强,及时向家属介绍本病的传播途径,孩子的唾液、尿、便等要放于指定地点,消毒后再倒入厕所,同时要消毒便盆,告知家属要注意卫生保健,引导患儿平时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提高机体免疫力。口腔有糜烂,可以吃一些流质食物,局部可以涂金霉素软膏等,以促使糜烂面早日愈合;对被患者接触污染过的物品要予以加强消毒。对患者的鼻咽分泌物、粪便也应消毒。
1秦新华.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疗效观察[J].中国现代医生,2012,50(15):142-143.
2王松丽.炎琥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87例临床疗效观察[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2,25(2):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