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海英介绍,CT(ComputedTomography)又叫计算机断层成像,是反映肺部疾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钟南山院士带领的团队分析认为,CT对新冠肺炎的判断确诊率为76.4%。但高精尖的CT技术并不是百利而无一害,CT产生的辐射也可能给我们自身的健康带来一定的影响。那么,辐射到底是什么?
辐射对人体健康有什么影响?
李海英解释,我们除了受到天然辐射外,还会受到各种人工辐射的影响,主要来自医疗辐射,比如医学诊断中的X线胸片、CT、核医学检查以及治疗疾病采用的放疗等。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辐射防护规定》:人体受到的辐射量不能超过一定的限值。据了解,剂量当量是反映电离辐射对生物组织危害程度的物理量,使用国际单位Sv(西弗),常用mSv(毫西弗),1Sv=1000mSv。每年每人吸收的电离辐射剂量不超过50(mSv),对身体没有明显的伤害,如果超过100mSv有明显致癌可能。“个体一年的日常生活被辐射值为2~3mSv;乘飞机北京往返纽约一次被辐射量是0.05mSv;主要用于体检和肺癌筛查的低剂量螺旋肺部CT,一次的被辐射量是1mSv,一次肺部平扫CT,其辐射量约7mSv。”她解释道。
多次CT检查是否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李海英表示,根据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现已更新至试行第七版,都很重视肺部CT影像学检查。所以,从疫情爆发至今,几乎每一例新冠肺炎患者的确诊、治疗和解除隔离均离不开CT检查。新冠肺炎患者做的都是肺部平扫CT,如果新冠肺炎患者接受3~5次肺部平扫CT检查,按一次辐射量7mSv计算,其辐射总剂量约为21-35mSv,没有超过个人年剂量标准50mSv,因此,不会对身体造成明显的伤害,大家完全可以安心配合检查。但是,既然CT存在一定的辐射,那我们还是要注意做好科学的辐射防护。
孕妇不幸感染新冠肺炎,能否做CT?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辐射防护规定》,对受孕后8至15周的孕期妇女,1年内总辐射剂量不得超过15mSv。美国妇产科学院的孕期X线检查指南:低于50mSv的X线照射不会造成胎儿损伤或畸形。
如何进行辐射防护?
对此,李海英做了科学建议。
一是科学合理安排CT检查:必须由有合格证的医生依据患者病情需要,认为必要时才可施行CT检查,尽量避免患者短期内反复进行CT检查,减少患者的辐射量。
二是做好必要的防护管理:进行肺部CT检查时,放射工作人员会用铅围裙遮盖患者性腺,有条件的还会用铅玻璃眼罩遮盖眼部进行保护,防止对X线敏感的非诊断部位受直接照射。万一医生不记得遮盖,可以提醒医生。
三是按照医生的要求配合检查:检查时与医生的配合很重要,尤其避免老年人、儿童因制动失败,造成体位不正或影像模糊,导致再度受辐射。
“总而言之,我们大可不必谈‘辐’色变!只要客观的区分辐射类型,科学合理应用辐射,做好必要的辐射防护,就能让辐射既造福社会又尽可能减少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