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一万个为什么:输血检验分册最新章节王静著

答:在ABO亚型中,有些AB亚型的遗传从表面看似乎不符合孟德尔定律,比如CisAB和B(A)亚型。CisAB或B(A)亚型的妻子和O型的丈夫,其子女可能出现AB亚型。CisAB和B(A)亚型的发现与ABO亚型显性遗传的异常有关。产生CisAB亚型的原因是,A和B等位基因的4个关键氨基酸发生了互换,导致生成的决定ABO血型的糖基转移酶同时兼有A酶和B酶的特异性,所以可以同时生成A和B抗原,但由于这种AB嵌合酶的转移活性不如正常的A酶或者B酶,因此其生成的A和B抗原的强度不如正常的A或B抗原。B(A)亚型除了上述的机制外,还有一些发生在4个关键氨基酸之外的突变,影响了酶的特异性,导致B酶兼有部分A酶的活性。CisAB或B(A)个体的血清分别含有弱抗B或抗A抗体,能与普通B型或A型红细胞起反应,但不与CisAB或B(A)自身的红细胞起反应。目前发现的CisAB和B(A)亚型有10余种基因型。这些亚型具有可遗传特性。因此,O型个体和CisAB亚型个体婚配,可能出现O型和AB亚型的子女。

答:基因的连锁与互换规律是遗传学的三大定律之一。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连锁在一起,作为一个单位进行传递,称为连锁律;在生殖细胞形成时,一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不同对等位基因之间可以发生交换,称为交换律或互换律。连锁和互换是生物界的普遍现象,也是造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减数分裂时染色体互换,孟德尔遗传定律认为父亲和母亲会分别遗传一条染色体给孩子,两条染色体到孩子体内组合编码而决定孩子的特征,包括血型。在生殖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即出现四分体时),在罕见的情况下,同源染色体中来自父方的B血型染色单体与来自母方的O血型染色单体相互交换了对应部分,由于O等位基因在6号外显子关键突变之后的序列均和A等位基因相同,而决定ABO基因特异性的序列均在7号外显子。因此,如果B等位基因的片段取代了O等位基因6号外显子的关键突变,这个杂交的B-O等位基因产生蛋白产物实际上具有A糖基转移酶活性。因此也产生了父母的血型是B和O型,而孩子的血型是A型的现象。

答:嵌合体(Chimera)源于希腊语,是指有狮头、羊头、蛇头或龙头的一个混合生物。嵌合体指同一个体中同时存在两个或多个不同细胞系,彼此能够耐受,不产生排斥反应,相互间处于嵌合状态。依据嵌合体的产生机制不同,可分为获得性嵌合体和先天遗传性嵌合体。前者主要是由于造血干细胞移植、组织器官移植及宫内输血等造成。而后者是指在胚胎或妊娠时期由于细胞融合或分裂错误形成的嵌合体。依据嵌合体细胞的分布部位不同,可分为血型嵌合体(twinchimera,也称bloodgroupchimera)和全身组织器官性嵌合体(wholebodychimera),这两种嵌合体现象可以单独或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体中。血型嵌合体是由于双生子之间胎盘血管交叉吻合,造血干细胞通过吻合的血管发生交换而产生。这种现象在人类中相对少见,通常是在血型检测或人类白细胞抗原分型过程中偶然被发现的。1952年,英国的Dunsford等在1名25岁的女性献血者血液中发现有两种血型的红细胞,后经研究证明这是第一例人类血型嵌合体现象。1983年,张工梁等在对一名男性献血者的研究中发现了中国第一例血型嵌合体,目前全球也只发现70多例先天性血型嵌合体。

答:血型是人类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性状的表达,在生物群体中,各种遗传决定的性状和基因本身都存在不同的变异类型。1965年奥地利科学家孟德尔根据豌豆杂交试验结果,揭示了生物性状分离和自由组合的定律,观察到生物群体中客观存在着多态性,这被称为孟德尔定律。遗传多态性是指在一个生物群体中,同时和经常存在两种或两种以上不连续的变异型或基因型。1900年奥地利维也纳大学病理学家Landersteiner发现了人类ABO血型系统,并认为它是由遗传所决定,成为孟德尔定律在医学应用的第一个例证,揭开了人们对血型遗传研究的新篇章,在其后近1个世纪中,人们使用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等方法,在几乎所有的血液成分中,检出数百种遗传多态性标记,广义上它们都可以被称为血型。所以说血型是一种遗传多态现象。

答: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化学构型。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抗原决定簇或表位,抗原决定簇是呈立体排列的特殊化学基团,每一抗原可以有多个表位。人类红细胞抗原根据生化性质可以分为糖分子和多肽两类。抗原决定簇是糖分子的有:ABH、Lewis、Ii、P等血型,它们亦称为组织血型抗原,因为这些抗原不仅存在于红细胞上,也广泛存在于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初级感觉神经元、呼吸系统等上皮细胞,以及各种体液和分泌液中。组织血型抗原可以作为细胞分化成熟的标志,例如造血干细胞不表达ABO抗原;新生儿红细胞表达i抗原,成人则表达I抗原等。抗原决定簇是多肽的有:MNS、Rh、Kidd、Kell等血型系统,其抗原化学组成是蛋白质、糖蛋白和脂蛋白,仅分布于红细胞或其他血细胞膜上。大多数血型抗原在出生时已经形成,但糖分子类抗原性较弱。

答:被ISBT认可的血型系统中,每个系统都会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抗原,这些抗原由一个单基因或两个或三个紧密连锁的同源基因所编码。一些不同血型系统的抗原基因可处于同一染色体上,有些甚至是连锁的,但是它们之间通常有着可测的重组率。表达这些血型系统抗原的基因,至今绝大多数已被克隆,因此血型基因多态性的分子基础能逐步地被阐明。血型多态性的产生,大多是由一个或多个错义的突变而形成,单个核苷酸的碱基的改变,导致所编码氨基酸的改变和产生抗原的多态性。其他涉及血型多态性的基因结构变化,包括单个核苷酸的缺失、整个基因的缺失或插入,以及紧密连锁的同源基因的遗传物质的改变和基因重组等。由于遗传多态性的差异,在不同的种族、民族、地区和人群中,这些血型基因表达的血型抗原的频率分布可以不同,即使是同一血型抗原,其基因结构也可能存在差别,因此不断有新的等位基因以及血型基因变异体的报道。

答:血型就是血细胞上及体液中存在的特异抗原类型,通常指的血型一般是指血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尤其是指红细胞上的抗原,但白细胞和血小板上及体液中同样有血型抗原。血型抗原是染色体上特定基因的产物。一组基因控制一种抗原的产生。决定抗原特异性的基因互为等位基因、或在染色体上位置非常接近以致同时被遗传的基因,这些抗原就属于同一血型系统。1900年,KarlLandsteiner发现不同人的红细胞和血清混合后可能出现凝集与不凝集两种情况,随之发现了人类第一个血型系统——ABO血型系统。之后又陆续发现了一系列其他血型系统包括P、M、N以及Rh血型系统。其原理多为使用含有抗体的血清与相应抗原的红细胞反应,抗体与邻近的抗原决定簇结合,红细胞聚集形成可见凝集物的过程。通过抗体确立了血型抗原之后,再对编码血型抗原的基因序列进行鉴定,当单一血型基因或多个连锁血型基因位点上的等位基因都得到了确认,其编码的一组血型抗原即组成了一个血型系统。所以尽管血型抗原一般用相应抗体检出,但是血型系统的建立是依据抗原而不是抗体。

答:不属于任何血型系统或血型集合的抗原,根据它们在人群中的分布频率,分为高频抗原组和低频抗原组两个系列。低频抗原组是血型抗原在人群中发生频率低于1%的抗原。如By,Chra,Bi,Bxa,Toa,Pta,Rea,Jea,Lia等。此类红细胞抗原不常见,每种抗原由一特异性抗血清所定,只在极少数家族的成员中发现。由于很少发生,常称为低频率或私有抗原。抗体往往在接受过输血的患者或患新生儿溶血病的患婴母亲的血清中发现。常以首次被发现的家族名来命名。高频抗原组是血型抗原在人群中发生频率高于90%的抗原,也称为公共抗原。如Lan,Ata,Jra,Emm,AnWj,Sda,PEL,MAM等。这些抗原几乎所有个体都有,只有少数人没有。抗体往往在缺乏该抗原而又因输血或妊娠被免疫过的患者血清中发现。

答:为了使血型学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能在国际上统一和保持连贯性,ISBT成立了红细胞表面抗原命名术语委员会,将所发现的人类红细胞血型抗原分成血型系统、血型集合和高、低两个抗原频率组。前三个数代表血型系统,集合或系列(700为低频率抗原,901为高频率抗原);后三位数代表抗原。如ABO系统是001,系统符号是ABO,A抗原可被写成001001;Lutheran系统是005,Lua为该血型系中的第一个抗原可被写成005001。同时,每个血型系统同时也有一个字母符号:如Lutheran是LU,因此,Lua也可写成LU001或缩写成LU1。有关表型命名,血型系统符号后加“:”号,然后列出所带的抗原,每个抗原之间用“,”号分开,如果某个抗原缺失,则在该抗原前加“-”号,比如,Lu(a-b+)写成LU:-1,2。等位基因的写法是在血型系统符号后空一格写上这个基因所编码的抗原,或将空格改为“*”号,像Lua基因写成LU1或LU*1。基因型的写法是血型系统的符号后两个等位基因间加“/”。如,Lua/Lub写成LU1/2或LU*1/2。基因与基因型总是写成大写斜体字或是加上下划线。

答:表型频率是通过对同一种族的大量随机人群进行红细胞血型检查,算出的与某定型抗血清反应的阳性或阴性反应结果的百分率,也可用小数表示。所有给定血型中表型频率总和应当是100%或1.00。例如,在我国汉族人中,Di(a+)的频率是3.7%,Di(a-)的频率是96.3%。对含有抗-Dia抗体的受血者,有96.3%的ABO同型的供体与患者相容。如果患者有多种血型抗体,则可根据表型频率,估算与患者血型相容的供体频率。某A型患者有抗-D和抗-Dia,如需输血,至少应当选择多少供体,可通过以下公式计算:多种表型同时出现的频率应当是各种表型出现频率的乘积。掌握表型频率的目的是在交叉配血时,知道从多少单位血中才能筛选到相配合的血液。世界上不同地域、不同人种中,ABO的表型频率存在很大差异。我国地域广阔、民族众多,在各个省份、地区ABO表型的分布亦有很大不同。自北向西南方向,B基因频率逐渐下降,而O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云贵川和长江中下游地区A基因频率逐渐升高;两广、福建、台湾地区O基因频率则相比其他地区高。

答:血型抗原是红细胞膜上的化学构型。血型抗原存在于各种血细胞表面以及大多数人的组织细胞上,有些血型抗原(如ABO系统)还以可溶性的形式存在于血清、唾液、胃液、卵巢囊肿液、精液、羊水、乳汁、尿、汗及泪液等体液中。存在于体液中的可溶性红细胞血型抗原称为血型物质(blood-groupsubstance),血型物质与红细胞表面抗原既有联系也有区别。大部分红细胞表面血型抗原是红细胞发育过程中合成的固有抗原,有的表面血型抗原则非红细胞固有。例如红细胞膜上ABH血型抗原是红细胞固有的,而Lewis抗原是血浆中的血型物质吸附到红细胞表面形成的。还有Bg抗原,实际上是白细胞抗原,有可能从白细胞上脱落到血浆中,再由血浆吸附到红细胞上。其中血型物质最丰富和最易取得的是唾液。

答:在某一种群中,不同座位上某两个等位基因出现在同一条单倍型染色体上的频率与预期的随机频率之间存在明显差异的现象,称连锁不平衡(linkagedisequilibrium)。所谓基因频率是指某一等位基因出现的机会占这个种群中该等位基因位点总和的百分比。HLA各个座位是紧密连锁的,由其构成的单倍型的基因如果是随机组合的话,那么理论上某一类单倍型出现的频率等于各个基因频率的乘积,也就是说,基因频率应该是固定的。但实际上,测定结果往往与理论计算不一致。这说明,连锁的基因不是完全随机地组合单倍型的,而是某些基因经常在一起出现,使得该单倍型在种群中实际出现的频率较高于预期值,从而导致遗传的连锁不平衡。连锁不平衡产生和维持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可能与自然选择有关,提示某个单倍型有利于生存,所以出现频率高。

答:人类血型的遗传方式有常染色体显性遗传(autosomaldominant)、常染色体隐性遗传(autosomalrecessive)和X连锁显性遗传(X-linkeddominant)三种。大多数血液成分的血型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即只要存在一个等位基因(杂合子)就能表现出相应的抗原特性。如果个体的一对等位基因为杂合子,而它们各自相对应的抗原特性都能表现出来,则称其为共显性(codominance)。常染色体显性或共显性遗传方式中,基因遗传给男性和女性的频率相等。只在等位基因为纯合子时才能表现出其抗原特性称为隐性遗传。极少有人类血型抗原按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遗传,如罕见的成人i血型。正常成人均为I血型。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方式中,基因遗传给男性和女性的频率也是相等的。Xg血型基因表现为X连锁显性遗传方式。Xg型频率分布具有性别差异,Xg(a+)在女性中的频率明显高于男性。尽管表型频率不同,但其基因频率在男女两性中相同。

图1-1ABO血型遗传方式图

注:左图:AB型与O型父母的遗传方式;右图:A型与B型父母的遗传方式

答:由于许多血型抗原是以等显性方式表达,即杂合子的两个等位基因的特性都能表现出来,并且是通过直接遗传的方式,因此在亲子鉴定中父权排除和父权可能性的鉴定方面很有用。假设母亲是亲生母亲,试验正确,则有两种方式可以排除父权关系:①第一种方式是直接排除,如果孩子有某种血型遗传标记,孩子的母亲和被指称的父亲都没有这种血型遗传标记,则该被指称的父亲可直接排除;②第二种方式是间接排除,如果某种血型遗传标记应当由被指称的父亲遗传给孩子,而孩子却没有这种血型遗传标记,则该被指称的父亲可以间接排除。直接排除比间接排除更加可靠,能证明被指称的父亲不是亲生父亲;否则,只有在罕见的情况下才能用已确定的机制(如抑制基因)来解释此试验的结果。间接排除可能会受缄默等位基因问题而干扰其可靠性。

答:血型是血液各成分以抗原为表现形式的由血型基因所决定的遗传性状,在特定的基因中,碱基对的特定序列决定了特异的遗传信息。血型基因DNA的序列首先被转录成为核内不均一RNA(heterogeneousnuclearRNA,hnRNA),其为信使RNA(messageRNA,mRNA)前体,分子较大,必须经过加工方能变为成熟的mRNA。mRNA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后,在核糖体上合成肽链。新生的多肽链经由细胞质中的内质网、高尔基体等细胞器的加工修饰转变为有活性的成熟蛋白质。血型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产物,有些直接从细胞质中转运到红细胞膜上,形成血型抗原,这些血型抗原是基因编码的直接产物,如Rh、Kidd血型抗原;有些则并不直接形成血型抗原,而是形成糖基转移酶,由其再转移相应的糖链形成复合糖类血型抗原,这些血型抗原是基因编码的次级产物,而非直接产物,如ABH、Lewis、I等血型抗原。

(戴健敏蔡晓红)9kxeDTQg72bw9xnCo2nptcahkX4/y+SAGqsG6Bnu5AceQuCSkDB8/vO1uIC1fEqA

THE END
1.人体成分分析有必要做吗人体成分分析,是可以测量人体成分健康指数的指标,对于身体肥胖或身体不适的患者,可以进行人体成分分析。 人体成分分析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可适用于内科、外科、儿科、重症监护、康复、美容、健身等领域中,可以为人体提供独立的健康分析数据,可以测量人体成分,例如,体重肥胖度判断身体年龄、肌肉量、身体脂肪率、内脏脂肪水平...https://m.pule.com/article/mip/304963
2.人体成分分析是什么?有什么检查意义?有什么检查意义? 人体是由骨骼、肌肉、脂肪等组织及内脏器官组成。人体成分是描述人体脂肪、骨骼和肌肉等相对比例的指标,通过测量了解人体的体质、健康及衰老状况,指导人体各成分之间比例适宜,达到促进人体健康的根本目的。人体成分保持一定的比例是衡量健康的重要指标之一。https://www.meipian.cn/4zfe6l65
3.自考大专05747临床医学总论复习资料复习资料正常人体钠总量为3700mmol。 (1)钠摄入:食物,4.5g/d(含Na+约77mmol)。 (2)钠排出:主要经肾排出(70~90mmol/d),少量随汗排出。 (3)钠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成分。 (三)体液平衡的调节 包括两个调节系统。 1.下丘脑-神经垂体-血管升压素系统:渗透压升高时,通过调节使之正常。 http://www.mdgs-edu.com/fxzl/1961.html
4.人体成分检测是查什么人体成分检测一般指体成分测试,体成分测试一般是检查人体的体重、体脂率、蛋白质比例等数值,来明确身体的健康情况。 体成分测试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检查之一,主要是通过检查人体的体重、体脂率、蛋白质比例、骨骼重量、肌肉重量等数值,同时可以检查检测者体内水分、矿物质等物质的含量,可以明确检测者的身体健康情况,可以...https://www.xywy.com/arc/336223.html
5.2016考研西医综合70.男性,32岁。5天来眼睑及下肢水肿入院。6年前患病毒性乙型肝炎。查体:BP 140/82mmHg,双眼睑水肿,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触诊不满意,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双下肢凹陷性水肿(++)。化验尿常规:蛋白(++++),沉渣镜检RBC 2~5/HP。血清白蛋白20g/L。对诊断和治疗最有意义的检查是 ...https://www.kaoyan365.cn/xiyi/50557.html
1.人体成分分析报告有必要做吗三、评价生长发育:人体成分分析有助于对青少年生长发育水平进行科学的评价,因为人体成分的变化与遗传和后天环境因素有密切关系。 需要注意的是,人体成分分析报告的结果需要由专业医生解读,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相关调整,不要自己进行评价并擅自采取措施。https://mip.3zhijk.com/doctor/mip/mip_article/99e30faca9f9235db64f66e8d64b2375.html
2.2013医学综合专升本真题成人高考82.男性,35岁。胃癌术后12天,血常规检查:Hb 55g/L、RBC 1.95×1012/L、WBC 5.6×109/L。需成分输血,应选择 【】 A.新鲜血浆 B.浓缩红细胞 C.洗涤红细胞 D.冷沉淀血浆 E.浓缩粒细胞 83.深Ⅱ度烧伤的临床表现是 【】 A.轻痛、创面微红,无水疱 ...https://www.educity.cn/chengkao/62148.html
3.2014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最后冲刺模拟试题第二套13、男,45岁,近两个月出现肝区疼痛,乏力,消瘦明显,消化不良,腹胀,食欲减退,无黄疸。查体:肝于右肋下可触及3.0cm,移动性浊音(一),诊断肝癌对诊断有重要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是( ) A 血浆蛋白测定 B AFP C 肝炎系列 D 肝功 E 血常规 14、下列哪项不是子宫内膜癌的高危因素( ) ...https://www.hqwx.com/web_news/html/2014-8/201408290145006698.html
4.食品安全知识问答题内容5、发芽马铃薯的主要致毒成分是( ) A、亚麻苦苷 B、苦杏仁苷 C、秋水仙碱 D、龙葵素 6、煎炸食物时油温不宜过高的原因是( ) A、油温过高容易使油产生“哈喇味” B、油温过高使油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 C、容易使被煎炸食物的口感不好 D、以上说法均正确 ...https://d3xx.xhedu.sh.cn/cms/app/info/doc/index.php/34410
5.湖南科技大学体育学院2、运动生理学对指导人们合理地从事体育锻炼或科学组织运动训练有重要的意义。() 3、体内不少内分泌腺直接或间接接受中枢神经系统的控制。因此,体液调节相当于反射弧传出道路的一个延伸部分。() 4、正反馈是不可逆的和不断增强的过程。() 5、机体内环境稳态是指细胞外液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绝对不变。() ...http://sports.hnust.edu.cn/jlm/zl/syjx/66897.htm
6.2022年公卫执业医师考试《医学免疫学》备考题及答案6.下列哪种成分是C5转化酶? A.C3bBbP B.C4b2b C.C3bBb D.C3bBb3b E. C5b~9 7.在经典激活途径中,补体的识别单位是 A. C1 B. C2 C. C3 D. C5 E. C9 8.补体系统3种激活途径均必须有哪种成分参加? A. C1q B. C4和C2 C. C3 https://mip.oh100.com/peixun/gongweizhiyeyishi/172165.html
7.2017临床检验技士考试《临床化学》测试题及答案D.经滤过后的原尿除不含血细胞和部分血浆蛋白外,其余成分和血浆相同 E.滤过功能是靠全透膜完成 15.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是 A.血肌酐B.内生肌酐清除率C.血尿素D.血尿酸E .尿肌酐 16.肾小球滤过率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A.尿素清除率 B.肌酐清除率 C.菊糖清除率 D. Na+清除率 E .对氨基马尿酸...https://www.yjbys.com/edu/jianyanjishi_shi/248263.html
8.套餐必备的“人体成分分析”到底能检查些什么?可测量躯干整体数据及上肢、下肢数据,采用节段分析法,测量精准有效;其中人体成分分析仪高端人体成分分析仪产品可以测量人体的内脏脂肪。 通过人体成分分析仪专业软件系统,您可以找到身体状况改善的轨迹,从而制定新的节食和运动计划。而这一新的健康管理系统会自动在身体分析数据的基础上提供建议和知识。系统提供与电脑连接...https://m.kanghuwang.com/news/2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