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时候会听到医生说:“先照个片子”。
但相信你们到现在也没有咋个搞清楚:影像学检查的B超、CT、X光……它们的区别在哪?查的又是啥?
下面跟着小编来了解一下吧~
——————————————————————————————————
◆◆◆
一、影像检查
↓↓↓
1、X光(平片)
X光会穿过人体,不同部位吸收射线,底片上不会曝光或部分曝光,洗片后这个部位就是白色的。如:大腿的骨头是圆的,可是片子上是平的,但可以看到其中丝丝屡屡的骨小梁。
优点
取片快、便宜。
缺点
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才能看清。
(X光下900公斤重的男子)
2、B超(声波)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多方位观察,实时动态。
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所以一般肠道检查使用肠镜。
(B超下妈妈腹中的胎儿)
3、CT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断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处理为二次成像。
可以把东西切片看、分层看,而且经计算后可以显示出更多的组织信息。
费用比X检查光贵,且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单次X光检查。
(筷子插入小朋友眼球的CT三维重建片)
4、MRI
MRI也就是核磁共振,磁共振成像是利用收集磁共振现象所产生的信号而重建图像的成像技术,简单说就相当于用手摇一摇,让氢质子振动起来,再平静下来,感受一下里面的振动。
与CT相比,它没有放射辐射,没有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
费用较昂贵。
(核磁共振下的杨桃)
二、具体查什么?
外伤骨头——粗看X光摄影、细看CT
颈椎腰椎——最佳选核磁共振成像、次选CT
胸部——粗看X光平片,细看CT
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超声都能查
心脏——排除冠心病用CT,看心功能用超声
1、30岁之前
两年体检一次
2、30至50岁
每年体检一次
3、50岁以上
最好每年体检两次;从事饮食及其他服务行业的人,不管年龄大小,都必须每年体检一次。
所以,今年首次纳入体检的25岁的姑娘小伙子们,你们的项目少,频率也不是每年都有,不要有意见哦。
这是考量了你们的实际需求的。大叔大妈、太婆大爷的项目多频率高,也是有道理的,机器老化了,容易出状况。
四、健康管理
健康管理是指对个人或人群的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的全过程。
健康体检是健康管理的起点,不是终点。通过健康体检可以了解健康的危险因素,为后续开展全面监测、分析、评估以及预测和预防工作,提供重要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