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癌关键在早预防、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定期的体检,可以有效防癌治癌。本版图片均由王良珏摄
随着环境因素、食品问题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我国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2013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更是一连串冰冷的数据——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350万,因癌症死亡约250万。也就是说全国每天有8550人成为癌症患者,每6分钟就有1人被确诊为癌症,每7到8名癌症患者中就有1人死亡。
4月15日至21日是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清远市中医院提醒市民,适时为自己和家人做定期体检,可有效防癌治癌。
撰文/整理刘秋宜李玉靖
定期体检,利于防癌
据清远市中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晓英介绍,体检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早期筛查癌症。
“癌情如此汹涌,我们健康体检中心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引导大众做到早期防癌治癌。防癌治癌的关键都在一个‘早’字,早预防、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从近几年的体检数据来看,市民的防癌意识已逐步增强,每年参加定期防癌体检的人数增达10%—20%。”陈晓英介绍,目前单位体检与个人体检的比例约为2∶1,个人体检比例有所增加,但仍以年长者及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居多。陈晓英提醒,青中年健康人群和亚健康人群也要重视防癌检查。
世界卫生组织认为,世界上有35%的癌症是可以避免的。肺癌患者如果在早期发现,5年存活率是90%,而晚期患者90%都会死亡。中国的癌症患者在就医时,往往已经是晚期。因此,陈晓英认为,40岁以上的人群要定期体检,进行癌症筛查。临床证明,定期体检能够及早发现癌症的早期病变,从而提高癌症患者的诊断率和生存率,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降低病死率。
市民体检存在三大误区
尽管近年来市民防癌体检的意识有所提高,但陈晓英在日常的体检工作中,还是发现不少市民存在误区。
首先,进行几项简单的体检,就会被市民当成全面、全身体检。比如单纯抽血查肝功能,显示肝功能正常就以为肝脏正常;单纯抽血查肾功能,显示肾功能正常就以为肾没毛病了。
其次,部分市民总做局部性、固定的某几项癌症筛查,限制了筛查的范围。比如去年受检者选择某个套餐,今年体检再继续选择同个套餐并非最优选择。据陈晓英介绍,市中医院体检中心制定套餐的思路,一般都会按照个体的体检进度,每年以不同的体检主题,系统化、有计划性地进行健康筛查,这样才能做到及时发现,避免遗漏。
另外,仍有部分市民持有“应该没问题,不用检查”的侥幸心理。在健康未出现问题时不愿进行防癌筛查,结果可能会导致症状出现时,往往已错失最佳治疗机会——因为许多癌症早期并无自觉症状。
据了解,近几年,该院体检中心每年都有3、4个受检者被查出癌症,但因为做到了计划性、系统化的科学防癌检查,并及时发现病情,体检后上门进行问询、跟踪治疗,现在这些患者大多数已治愈,重新走上了工作岗位服务社会。
女性特别注意两大健康“杀手”
广东省疾控中心201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广东每死亡5人,就有1人死于癌症。广东男性恶性肿瘤发病第一位为肺癌,女性第一位为乳腺癌,男女合计发病前五位分别为肺癌、大肠癌、乳腺癌、肝癌、鼻咽癌。与国内其它省份相比,广东肿瘤发病率高出全国23.5%。
据清远市中医院体检中心主任陈晓英介绍,近年来,该院体检中心发现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陈晓英提醒体检人群应高度引起重视。“当然,有结节也不必恐慌,一般多为良性,只要把恶性甲状腺结节从中区分出来就不可怕,并配以中医调理或随访即可。”陈晓英说。
此外,不得不提女性的两大健康“杀手”——乳腺癌和宫颈癌。据统计,广东女性乳腺癌的死亡率为6.31/10万,宫颈癌的死亡率为1.46/10万,而且发病呈现年轻化趋势,形势不容乐观。1980年,北京市女性在45岁和65岁的两个年龄前后最易患乳腺癌,而如今,发病高峰从45岁一直持续到65岁。从原先的“双高峰”,到现在已经连成一个“高平台”。
陈晓英给广大女性的建议是,为预防乳腺癌,女性最好结婚、生育别太晚,生育后采用母乳喂养,更年期妇女尽量避免使用雌激素及慎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从20岁到65岁前后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定期乳腺彩超检查。预防宫颈癌方面,女性应注意个人卫生清洁,避免吸烟,避免性生活紊乱。已婚以及有过性接触的女性,最好每年做一次妇科检查和宫颈细胞学检查,每3到5年做一次HPV检查,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链接
癌症信号有哪些?
●原因不明的消瘦、无力,上腹无规则的疼痛,食欲下降,特别厌食肉类食品。
●非怀孕和哺乳的妇女,有乳头流水或能挤出液汁。
●身体任何部位如乳腺、颈部或腹部出现逐渐增大的肿块。
●干咳、痰中带血,胸闷胸痛,久治不愈。
●肝脏肿大的速度较快,并伴有肝区疼痛。
●不明原因的无痛性血尿。
●皮肤溃烂长久不能愈合。
●黑痣突然增大,同时伴有灼痒、破溃,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发脱落。
●反复发热和顽固性的牙齿出血、皮下出血和进行性贫血。
●反复出现不明原因的高热。
●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阴或男性阴茎龟头上出现白斑,而且迅速扩大和灼痒不适。
●进行性双下肢无力,感觉异常,动作失调或伴大小便有时失禁。
●无明显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
有的癌症,可能是“吃”出来的
这几天,大家一直在讨论着“癌症”这个话题。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多位肿瘤专家认为,虽然癌症的发病机理不是非常明确,但有的癌症,真的是自己“造”的。比如,一些癌症和我们的“吃法”真的有很大关系。
大肠癌:红肉吃多了
应对:早期筛查
大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癌,如长期喜欢进食红肉,比如牛肉、猪肉、羊肉、动物的内脏等高胆固醇食物,将大大增加罹患大肠癌的风险。因为人体在消化这些高胆固醇食物时,产生的胆酸的代谢产物和胆固醇的代谢产物增多,可造成肠腔内厌氧菌增多,这些因素对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有强烈的刺激作用。如果人们一直不改变饮食习惯,人体经过5—10年的刺激和发展,大肠黏膜上的腺瘤会发生癌变,最终形成大肠癌。
同时,早期的筛查也将更早更有效地发现癌变,为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创造机会。对于普通人群建议,50岁之后每5年应做一次肠镜检查。对于有大肠癌家族史的高危人群,建议40岁左右开始接受大肠癌的筛查,平均每3—5年接受1次普查。
胃癌:聚餐不分餐
应对:尽量分餐或用公筷
许多胃癌患者都是一些慢性的胃炎患者,他们存在三餐不规律,喜欢吃辛辣和腌制熏烤类食物等情况。其实,慢性胃炎和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现代医学已经证明,幽门螺杆菌和胃癌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记者从清远市疾控中心了解到,幽门螺杆菌是通过唾液传播的。因此,建议分餐制或者使用公筷,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常常聚餐没有分餐制,导致幽门螺杆菌到处传播。一旦在检验时发现幽门螺杆菌是阳性的话,一定要及时清除幽门螺杆菌,扫清导致癌变的“祸根”。由于大部分早期胃癌病人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但仍然有一些“蛛丝马迹”可以提醒我们,凡是有上腹不适症状,又伴有其他高风险因素比如食欲减退等早期胃癌信号,应该早一点进行胃镜检查。
食管癌:常吃过烫过辣食物
应对:改变进食习惯
常常吃过烫的食品诸如火锅、麻辣烫等,就会对口腔、食管、胃内黏膜构成严重损伤,往往黏膜损伤尚未修复又遭到烫伤,反复烫伤可构成浅表溃疡,导致慢性口腔黏膜炎症、口腔黏膜白斑、食管炎、萎缩性胃炎等病症。长此以往,就会引起黏膜质的变化,以致癌变。
专家认为,要想远离食管癌,管住自己的嘴是最为有效的办法。市民需要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戒烟戒酒,不要吃过烫的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少吃酸菜,不吃发酵霉变的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增加机体对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核黄素、叶酸的摄入。
身体想排毒
多吃这五种食物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食品添加剂、高脂肪食物充斥着我们的身体内部。那么有没有什么好方法能够有助于人体排毒呢?其实,利用食物排毒就是不错的方法。现在就给大家介绍天然的排毒食物,让大家可以恢复健康本色,将体内的“垃圾”排干净!
排毒食物1:黑木耳
木耳因生长在潮湿阴凉的环境中,中医学认为它具有补气活血、凉血滋润的作用,黑木耳中的植物胶质有较强的吸附力,可将残留在人体消化系统内的杂质排出体外,起到清胃涤肠的作用。黑木耳对体内难以消化的谷壳、木渣、沙子、金属屑等具有溶解作用,对胆结石、肾结石等也有化解功能。黑木耳还能减少血液凝块,预防血栓病的发生,有效清除血液的热毒。
排毒食物2:绿豆
绿豆可解百毒,被人们认为是解毒最好的食物。能帮助体内毒物的排泄,促进机体的正常代谢。绿豆可解酒毒、野菌毒、砒霜毒、有机磷农药毒、铅毒、丹石毒、鼠药毒等。绿豆还含有降血压及降血脂的成分。
排毒食物3:胡萝卜
专家指出,胡萝卜促进体内汞的排出,清除自由基。胡萝卜也是有效的解毒食物,与体内的汞离子结合之后,能有效降低血液中汞离子的浓度,加速体内汞离子的排出。而胡萝卜中所含的琥珀酸钾,有助于防止血管硬化、降低胆固醇。胡萝卜中所含的胡萝卜素可清除导致人体衰老的自由基。
排毒食物4:甘薯
甘薯所含的纤维质松软易消化,可促进肠胃蠕动,有助排便。食肉过多、饮酒过多或吃饭吞入太多空气,都容易在体内积存废气,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尤其是肠内积存的废气更有致癌的可能。多吃甘薯有利于消除体内废气。如果连皮一起吃的话,效果更好。甘薯皮中含有分解淀粉的酶,很容易消化而不会产生废气,有效起到排毒的效果。
排毒食物5:燕麦
因为燕麦能润滑肠道,配合纤维促进肠胃蠕动,发挥通便排毒的作用。将熟的燕麦打成汁当作饮料来喝是不错的选择,搅打时也可加入其他食材,苹果、葡萄干,营养又能促进排便,有利于减少身体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