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检是健康的“预警雷达”,然而许多人却因体检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并使其成为健康管理的“绊脚石”——
体检焦虑,没必要这么“担心”
“体检焦虑”
体检者因体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体检前的犹豫不决、体检时的紧张不安及拿到体检报告时的忧心忡忡
如何拒绝“体检焦虑”
科学的认识体检与健康的关系,是解决“体检焦虑”的关键
体检本质上是健康的“预警雷达”,实现疾病的早发现、早干预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正确选择。体检者在体检前应尽量保持原有的工作和生活状态,以积极乐观心态走进健康管理中心。面对种类丰富的体检套餐,不要因焦虑而盲选,绝不是价格越贵越好,检查项目越全越好,一定要有的放矢。
“信任”是解除“体检焦虑”的一味良药
体检,是及时发现疾病、守护身心健康的第一关。但不知从何时开始,面对这场原本算不得“考试”的“人生大考”,有人想尽借口“缺考”,有人临时健身、养生“抱佛脚”,有人在拿到报告单后忧心忡忡过度解读……这些表现被网友戏称为“体检焦虑症”。
“体检焦虑”从何而来?又该如何避免焦虑,真正发挥体检在健康管理中的作用?记者日前展开探访。
焦虑可能贯穿体检全周期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单位和个人认识到体检对预防和早发现疾病的重要性,青岛健康体检事业得到长足发展。青大附院健康管理中心作为青岛率先成立的专业化健康管理中心,仅2023年,就为市民提供体检等健康管理近22万人次。然而,岛城健康体检市场远未达到饱和状态,“体检焦虑”成为很多人体检的“绊脚石”之一。
在青大附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王燕看来,所谓“体检焦虑”是体检者因体检产生的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主要表现为体检前的犹豫不决、体检时的紧张不安及拿到体检报告时的忧心忡忡。记者日前在青大附院健康管理中心采访了14名体检者,其中,有近三分之一的体检者承认因体检而紧张焦虑。27岁的万女士此次是参加单位组织的统一体检,从体检预约成功那天开始,她就在“体检一下看看”和“这次就算了吧”之间摇摆,甚至来体检的路上还在想借口逃避。“主要是害怕年纪轻轻就被检查出有什么毛病。”万女士坦言。记者从健康管理中心获悉,几乎每天都有预约体检后因为种种原因临时爽约的。
多重压力催生“鸵鸟”心态
何以因体检而焦虑?在青大附院临床心理科主任张栩看来,焦虑或许源于对“死亡”和“失控”的叠加恐惧。“人们总是在自己熟悉的领域才有安全感,但医学对绝大部分人来说都很陌生,无论是体检项目的选择还是体检报告的解读都需要一定专业的医学知识,而体检的结果也存在结节、腺瘤、占位、阴影等一些不确定的内容,这些‘不可控’因素的叠加,一定程度上放大了体检者对死亡的恐惧。”张栩说。
有专家指出,引发焦虑的往往不是体检本身,而是体检后可能暴露的健康问题。年轻人进入职场不久,正值打拼事业的黄金期;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他们都不能承受疾病给自己的事业按下“暂停键”。在高强度的工作和快节奏的生活中,吸烟、喝酒、久坐、熬夜、吃外卖、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成为许多人“不得已”的日常,而身体时常出现的头疼、胃疼、颈椎疼等不适,让人们对自己的健康状况有了很多负面的预期。因此,有些人宁肯选择“不体检,健康问题就不存在”的“鸵鸟”心态,也不愿意面对一纸体检报告将自己对健康的担忧变成现实。
让体检成为健康美好生活的新起点
在张栩看来,能够通过体检在萌芽期发现疾病未尝不是一种幸运,应放下焦虑,理性豁达地接受体检结果,遵循医生的建议改变不良生活方式,让体检成为健康美好生活的新起点。(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黄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