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传染性肝炎是犬传染性肝炎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败血性传染病,1岁内的幼犬易感染,常导致急性坏死性肝炎。在临床实践中常发现传染性肝炎与犬瘟热混合感染,混合感染比单一感染严重得多。
(一)流行病学
本病主要的传染源是病犬和带毒犬。病毒通过分泌物和排泄物排出体外,污染周围环境,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感染。不同品种、不同年龄的犬均可感染发病,1岁以内的犬发病率病死率较高,成年犬多为隐性感染。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秋冬季见多发。
(二)临床症状
潜伏期通常为6~9天,最急性的多发生在1岁以内的幼犬,病犬突然腹痛,体温高达41℃,呕吐,腹泻,出血,虚脱,于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急性、亚急性型的以体温升高达41℃,渴欲增加,病犬出现狂饮为特征性症状;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呕吐,腹泻带血,触压腹部肝区有痛感反应,症状可持续4~6天;在腹下、颈部、头部和眼睑等处常见水肿,约7~10天后可出现角膜混浊呈蓝白色角膜翳(称肝炎性蓝眼),日后可自行消失,少数病例有轻度黄染。病犬多在2周内死亡或康复,康复犬可获得坚强免疫力。
(三)病理变化
病死犬多在腹部、颈部、头部和眼睑等处皮下有较多水肿液,病程长的呈胶冻样,腹腔内积有红黄色半透明液体,肝脾肿大,呈局灶性坏死及小出血点,胆囊壁高度增厚、水肿、出血(胆囊的变化具有诊断意义)。全身较大的淋巴结出血,扁桃体红肿出血。
(四)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病理变化,一般可作出诊断,注意与犬瘟热等鉴别诊断。确诊需实验室做肝功能检查、包涵体检查等。
(五)防控
1.预防免疫接种是预防犬传染性肝炎最为有效的方法。可选用联苗,一般2月龄进行首次免疫,3月龄进行加强免疫,以后每半年或1年进行加强免疫1次。
2.治疗药物治疗效果较差,发病犬应尽早隔离,用高免血清肌肉注射4~5ml/kg体重,配合对症治疗,防止继发感染并精心护理,临床症状明显和病情危重的病犬,治疗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