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通过返修或加固处理仍不能满足安全和使用功能要求的B,严禁验收。A、分项工程、分部工程B、分部工程、单位工程
地基处理
2、原地面坡度陡于1∶5时,应自下而上挖台阶,并整平碾压,沿线路横向挖台阶的宽度、高度应符合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的宽度不应小于C。A、1.0mB、1.5mC、2.0m
3、路基基础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砾砂,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其含泥量不得大于B,用作排水固结地基的砂垫层其含泥量不得大于B。A、3%,1%B、5%,3%C、8%,5%
4、路基基础碎石垫层应采用未风化的干净砾石或碎石,其最大粒径不得大于B,含泥量不得大于5%,且不含草根、垃圾等杂质。
A、30mm
B、50mm
C、70mm
5、堆载预压填筑过程中应同步进行地基沉降与土的A观测。
A、侧向位移观测
B、偏压
C、含水率
6、砂桩施工前应进行不少于A的成桩工艺性试验,确定各项工艺参数并报监理单位确认后,方可进行施工。
A、2根
B、3根
C、4根
7、粉体喷射搅拌桩成桩长度及复搅长度应满足设计要求。喷粉中断时,第二次喷粉接桩的喷粉重叠长度不得小于B。
A、0.5m
B、1.0m
C、1.2m
8、浆体喷射搅拌桩成桩过程中,如因故停浆,继续施工时必须重叠接桩,接桩长度不得小于A。若停机超过3h,应拆卸输浆管路,清洗干净,在原桩位旁边补桩。
9、CFG桩顶端浮浆应清除干净,直至露出新鲜混凝土面。清除浮浆
后桩的有效长度应满足C。
A、业主要求
B、监理要求
C、设计要求
10、打入桩的混凝土应达到吊运要求的强度,且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C后,方可吊运,达到设计强度方可使用。
A、60%
B、70%
C、80%
基床以下路堤
11、当路基各段不同步填筑时,纵向接头处应在已填筑压实基础上挖出硬质台阶,台阶宽度不宜小于B,高度同填筑压实层厚。
A、1m
B、2m
C、3m
12、基床以下路堤填筑中,每一水平层的全宽应用同一种填料填筑,每种填料压实累计总厚不宜小于A。
A、50cm
B、60cm
C、70cm
13、基床以下路堤填筑中,采用碎石类土和粗砾土填料的最大粒径不宜大于B。
A、10cm
B、15cm
C、20cm
14、碾压时,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C。
A、20cm
B、30cm
C、40cm
15、改良土填料应分层填筑压实,每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宜超过B。
16、改良土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A的土块、未消解石灰颗粒和素土层。
17、路堤边坡宜采用加宽超填或专用边坡压实机械施工。当采用加宽超填方法时,超填宽度不宜小于C。
A、30cm
B、40cm
C、50cm
18、路堤填筑前应先进行试验段施工。试验段位置应选择在地质条件、断面形式均具有代表性的地段,长度不宜小于A。
A、100m
B、150m
C、200m
19、加筋土填筑过程中A直接在土工合成材料上行走作业。
A、严禁施工机械。
B、施工机械可以。
20、基床以下路堤每一填筑层全宽A填筑。
A、应采用同一种填料。
B、可以采用不同填料。
21、路基分层填筑时,上一层填土压实后的局部凹凸差不大于A。
A、15mm
B、20mm
C、25mm
22、路堤填筑过程中昼夜平均气温在0摄氏度以下,且连续C天,应按低温施工办理。
A、5
B、10
C、15
23、对于无碴轨道,路基工后沉降是指A产生的沉降量。
A、路基工程完成后。
B、铺轨工程完成后。
24、客运专线路基的碎石类土、砾石类土的每层压实厚度应有A控制要求。
A、最大厚度和最小厚度。
B、最大厚度。
25、挡土墙、护墙不得重叠作业,大型压实机械与墙背的距离不应小于A。
A、1.0m
B、1.5m
26、客货共线铁路基床以下路堤,不同种类填料(除块石类混合料外)的压实质量应采用A控制。
A、双指标
B、单指标
C、三指标
A、0.3m
B、0.5m
C、0.7m
A、7d
B、10d
C、14d
29、改良土分层填筑压实厚度不应大于B。
A、40cm
30、B雨天进行非渗水土的填筑施工。
A、不得
B、严禁
C、不易
31、路堤B使用冻土或掺有冻土的填料填筑。
32、路基施工期,B任意破坏地表植被或堵塞水的通路。
过渡段
33、过渡段是指B。
A、路基与桥台过渡段。
B、路基与桥台过渡段、路基与横向结构物过渡段、路基与隧道过渡段、路堤与路堑过渡段、填料过渡段。
34、客运专线过渡段压实质量采用B控制。
B、三指标四指标
35、A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过渡段作为试验段,进行工艺试验。
A、施工单位
B、监理单位
C、设计单位
36、横向结构物两侧的过渡段填筑B对称进行,并与相邻路堤同步施工。
A、不须
B、必须
C、可以
37、横向结构物的顶部填土厚度小于1m时,A采用大型振动压路机进行碾压。
B、可以
C、应该
38、桥台的回填要严格控制,需等到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C才能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