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交通信息化”板块,公司陆续完成了城市交通信息化和高速公路信息化两大布局:在2008年3月,北大千方的主营业务调整为城市智能交通,辅业调整为高速公路信息化,同时以北京为根据地开始向全国铺设销售网络;2008年7月收购交通部通信中心下属以销售公路交通流量检测设备为核心业务的中交兴路;2009年9月参股紫光捷通,至此完成高速公路和城市交通的业务布局。
在“交通信息服务”板块,千方陆续完成在交通信息采集、处理、运营三个环节的资源整合:2008年5月,掌城文化传媒成立,通过运营城市出租车LED媒体采集出租车GPS数据的方式获取部分城市动态交通信息的原始数据;同时设立掌城科技,搭建运营服务平台,向公众用户提供基于手机、车载终端、互联网的动态交通信息服务;2008年7月全资收购从事浮动车数据处理和发布的企业上海优途信息。
千方从2017年开始再次谋求第二次转型——“进城战略”。千方在2017年设立了城市交通板块,2018年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道路工程”等业务为核心,以期提升城市业务的收入比重。
一个公司是否能成长为巨头,若自上而下讨论,是由公司所处的行业市场规模和公司所能达到的市占率极限值两方面因素所共同决定的——其中公司所能达到的市占率极限值又进一步取决于行业集中度和公司本身的竞争壁垒,行业集中度决定了该行业中最优秀最有竞争力的公司所能达到的市占率上限。行业集中度高但是市场规模小,或者市场规模大但是行业集中度低,都成长不出来大公司。
千方同时处于一个低集中度行业和一个高集中度行业——智能交通和智能安防。
在智能交通领域,千方从一开始所从事的交通信息化行业到2009年收购紫光捷通进入高速公路机电行业,再到2016年提出“进城战略”开始将业务向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延伸:这一系列的动作背后所反映的实际上是千方在无法打破“竞争格局分散”的行业结构的情况下,所采取的“通过业务领域的横向拓展从而主动提升所处行业市场规模”的策略。
在智能安防领域,千方在2018年收购了宇视科技进入安防设备行业,实际上是试图从集成商向设备商转变,另一方面也进入了一个行业结构和智能交通完全不同的行业。
二、公司业务
(一)安防业务
宇视科技是华为华三系的创业公司。公司2011年11月30日正式从华三脱离开始独立运营,逐步成长为国内安防行业的TOP3,根据公司2019年中报披露信息,宇视科技已经成长为国内前三、全球第四大智能安防行业企业。
宇视科技从2011年独立运营以来,业绩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营收从3个亿迅速提升到2016年的20.6亿,扣非净利润也上升到1.21亿。根据业绩承诺,宇视科技2017、2018、2019和2020年度承诺净利润分别不低于3.23、4.04、5.04和6.04亿元。
图表3:宇视科技营收及业绩
2018年,宇视科技收入突破40亿元,并在多领域持续创新突破:技术层面,图像处理、安防机器视觉、高复杂度光机电产品硬件工程等领域取得重要突破;产品层面,以中国关山命名的AI产品序列从“四山两关”升级为“六山两关”,并全面落地应用;方案层面,发布“AIReady人工智能规模应用方案”,以“3+6”要素实现了AI在安防行业规模化部署。桐乡全球智能制造中心和杭州总部基地相继开工,预计年产高端视频监控产品千万台以上。
(3)创业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优势以及“合纵连横”的发展策略(联合安防产业链的公司),迅速发展,未来有望占据10%的市场份额。
(4)中小企业的市场份额将被进一步蚕食,未来市场占比将下降至10%。
图表4:2016年国内视频监控市场竞争格局
(二)智能交通业务
公司的具体业务主要围绕千方信息、远航通、千方车信3家一级子公司及紫光捷通、北大千方、掌城传媒、掌城科技4家二级子公司开展。其中:紫光捷通为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解决方案提供商;北大千方主营业务为交通信息化和系统集成业务;掌城科技、掌城传媒为城市综合交通信息服务及运营商;远航通为航空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提供商;千方车信从事电子车牌业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公司业务已覆盖公路、城市、轨道、民航、水运等多个领域,经营活动涉及交通信息采集、数据处理、解决方案提供、应用服务,在智能交通领域构筑了完整的交通信息化产业链。
图表6:公司大交通业务的核心子公司及所对应的业务
北大千方专注于交通信息化和城市智能交通解决方案(包括轨道交通、公路、水路、公众出行等)提供。在交通行业管理与应用领域提供较完整的解决方案,在行业业务及管理系统、行业数据中心和综合交通应急指挥中心等方面的规划、建设与实施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北大千方是国内最早从事城市智能交通信息化服务的企业之一,在城市智能交通领域具有很强的经验背景。北大千方提供的重点产品及解决方案已成功应用于全国多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北京奥运会、国庆六十周年庆典、上海世博会、深圳大运会等国家重大活动中,取得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紫光捷通专注于提供高速公路领域的信息化解决方案。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集成行业在国内ITS行业中发展最为成熟,行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行业目前处于稳步发展阶段。紫光捷通进入市场较早,积累了相当的技术能力、市场经验和客户资源。紫光捷通已在国内30个省份(直辖市)完成了400多个公路机电建设项目,累计里程超过1.5万余公里,工程优良率100%,先后多次获得“鲁班奖”、“飞天奖”、“优质工程一等奖”、“国家优质工程奖”等多项荣誉。
远航通围绕智慧航空,提供涵盖智慧运行、智能管理和智慧出行三大主题的完整航空信息化解决方案和产品。服务商业航空、通用航空、空军、机场、民航局、飞机制造商等企业和机构,拥有国内最广泛的商业航空公司用户群,市场占有率达80%以上。业务主要包括两大类,第一类是主要面向航空企业和机构的B端业务,提供智慧运行和智能管理服务。针对传统业务,远航通凭借国内领先的飞行数据译码技术和大数据处理技术,对飞机运行涉及的生产资源、生产组织和生产环境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实现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流程业务管控,通过业务的电子化、流程化和信息化处理,为航空公司提供节能减排、运行安全、成本分析、航路优化、精细化管理等方面的应用。第二类是面向旅客的C端业务,为旅客提供智慧出行服务。通过LBS服务和线上线下结合的O2O服务,实现对旅客出行的全流程引导及驳运交通工具信息发布及票务功能。
三、公司发展趋势与前景
(一)高速公路机电业务
高速公路机电市场格局分散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区域性壁垒太强:每个省都有当地省交投集团直接持股或者间接持股的高速公路机电公司来做这一块业务,凭借和省交投以及政府的关系,这类公司一般可以占据所在省份高速公路机电市场30%~60%的市场份额,在区域市场形成绝对优势。极强的区域性壁垒导致外省公司很难在外省地区做大。“区域性壁垒”是最关键的原因,但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因素阻碍了行业集中:
(2)高速公路机电工程行业属性本质上接近于建筑工程,不具备规模效应和经验曲线。
(3)高速公路机电行业是典型的2G行业,政府客户回款周期长导致现金流短缺,从而制约企业业务扩张:建筑行业可以通过加杠杆来扩大规模,但是高速公路机电公司很难通过银行贷款等直接融资形式高杠杆运营;所以就对高速公司企业自身的“造血”能力提出的较高要求。但是高速公路机电公司所面对的下游政府/高速公路公司/交投集团是最强势的买方,账期很长,回款慢,制约企业靠自身现金流积累来做大。
(2)商务策略:杭州紫光捷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2月,由母公司紫光捷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专家出资组建。和用户结盟,和当地具有丰富客户资源的合作伙伴结盟,发挥他们的优势,共同发展,先后在甘肃、山东、河南、浙江、山西成立了控参股公司。
(二)交通信息化业务
以各省交通运输厅和各市交通局为客户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市场规模较小,每年交通运输部门在交通运输信息化上的支出决定了这一市场的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全国各省市交通运输厅/局/委每年在交通运输信息化上的支出约为70亿-80亿水平,自从2016年以来,每年变化不大,趋于平稳。
图表8:交通信息化业务
但是小市场成长不出来大公司,原来的交通运输信息化市场不过百亿且趋于平稳增长,于是千方从2017年开始再次谋求第二次转型——“进城战略”。千方在2017年设立了城市交通板块,2018年以“平安城市”、“雪亮工程”、“道路工程”等业务为核心,以期提升城市业务的收入比重。
城市智能交通主要分为交通指挥类系统、电子警察系统、卡口系统与设备、交通视频监控系统、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系统、GPS与警用系统、智能公交系统与设备、智能停车系统与设备以上9类细分市场。根据赛文交通网的统计数据,中国城市智能交通市场在2018年市场规模达到470亿,同比增长3%。
云计算作为信息科技行业的基础设施,具有像电力行业一样显著的规模效应:巨大的固定成本投入形成强大的壁垒,每多一个用户边际成本都在不断下降,甚至到一定规模以后,边际成本无限趋近于0。
但是经过2009年阿里云成立至今“公有云第一批用户”互联网企业上云的浪潮之后,已经有90%以上的互联网企业将其40%的算力需求迁移到了IaaS公有云上,第一批公有云用户上云的原始需求在未来可预见的几年之内即将释放完毕。那么现在阿里云所面对的问题是必须在互联网企业渗透率到顶之前,去大力拓展“能掀起第二波上云浪潮”的新用户去消耗算力。
政府部门是仅次于互联网行业的“中国第二大算力需求方“,以服务器采购额来衡量,“互联网:政府”比例为3:2,但是IaaS公有云采购额“互联网:政府”比例为10:1,两个比例的失衡意味着政府上云需求存在极大潜力。根据IDC统计数据,对服务器的采购需求仅次于互联网行业,位列第二。2017年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服务器采购额分别占中国整体服务器采购额的32.8%和20.3%,但是来自互联网和政府部门的IaaS公有云采购需求分别占IaaS公有云整体市场规模的53%和5%,互联网企业和政府部门上公有云IaaS的渗透率分别是38.8%和3.7%——采购需求占比和上云渗透率比例存在明显失衡,且政府上公有云渗透率处在极低水平。
四、估值
由于前方的业务主要分为安防和智能交通两大块,因此主要也是根据这两块分别估值。
智能交通板块,参考同行业的易华录、皖通科技、中远海科的估值,给予40倍估值,按照2018年公司的收入和业绩结构,2018年公司智能交通板块净利润约为3.6亿,若2019年为4个亿,这一块对应的市值是160亿。
两个板块业务市值合计为285亿,而目前千方科技市值282亿,可以说基本上是比较合理区间,但考虑到现在已经是2019年下半年,可以考虑2020年的收入和估值了,同时考虑到5G新周期带来的溢价因素,或许仍有一定的溢价空间,但从安全边际的角度考虑,公司并不算特别低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