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为什么要拍胸片(DR),不做彩超吗?”
“医生,核磁共振(MR)是啥玩意,有辐射吗?”
·······
DRCTB超核磁共振(MR)
你是不是也傻傻分不清楚呢!
到底它们各自适应哪些身体部位的检查
它们的优缺点是什么
为了解除大家心中对这四种影像学检查的诸多疑虑,小佑特意请教了同济大学附属天佑医院影像学专家,下面就让专家给你们梳理一下这几种检查!
DR——最廉价的“检测首选”
DR通俗来讲就是数字化的X射线,X光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主要用于一些疾病的初步筛查。与传统的X线机相比DR的辐射非常小,还可以进行后期处理分析。
▲我院设备Philips幻影双板(DR)
优点:作用广、快捷、价廉。如呼吸科明确是否有肺部病变,骨科用来判断是否骨折、消化科查看是否有肠梗阻等都可以用X光检查。
缺点:受制于深浅组织的影像相互重叠和隐藏,有时需要多次多角度拍摄X光片才能看清。
CT——横断面检测“必杀器”
CT如今室外科最主要的影像探查手段,不但可以进行影像诊断,还可以作为引导,进行一些操作治疗,比如CY引导下的腹膜后穿刺引流等。
CT的检查原理是X光会断层穿过人体,通过电脑计算后期处理为二次成像。
▲我院设备Philips64排Ingenuity微平板CT
优点:可以断层看,经后期处理可以显示更多信息。
缺点:CT检查的辐射剂量通常高于单次X光摄影。
B超——腹部盆腔的“探测波”
B超的原理是用超声波穿透人体,当声波遇到人体组织时会产生反射波,通过计算反射波成像。
▲B超下的婴儿影响
优点:多方向观察,实时成像。
缺点:超声受气体干扰很大,对于肠道等含气较多的器官,超声诊断准确率会降低,所以一般肠道检查使用肠镜。
核磁共振(MR)——辐射最低的“精密王”
CT很牛,但不是最牛。什么更牛呢?那就是核磁共振。核磁共振能看到CT看不到的病灶,让医生判断肿瘤的性质。
▲我院设备PhilipsAchieva1.5TMR(核磁共振)
优点:与CT相比,它的辐射很小,没有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
哪些身体部位适合哪种检查
1、外伤骨头——先看DR、细看CT
各种外伤,如果怀疑伤到了骨头,优先选择DR,检查结果快速易得。若要进一步观察,可以选择CT观察细节。
2、颈椎腰椎——最佳选核磁共振成像、次选CT
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椎间盘疾病需要观察椎间盘与相应的神经根,要想更好观察这些软组织,最优选择就是磁共振成像。同样,对于关节、肌肉、脂肪组织检查,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磁共振成像也是不错的选择。CT可以作为观察脊椎骨质增生、椎间孔狭窄的有力补充。
3、胸部——先看DR,细看CT
DR可粗略检查肺、心影、主动脉弓、肋骨等,可以检查有无肺纹理增多、肺内较大肿块、主动脉结钙化等。胸部CT检查显示出的结构更清晰,对胸部病变检出敏感性和准确性均优于常规X光胸片,特别是对于筛查早期肺癌有重大意义。
4、腹部盆腔——除肠道外,一般超声都能查
说了这么多,大家应该对这几项检查有些认识了!下一次检查的时候你就知道为何医生如此安排。
我院医学影像科现拥有多种现代化影像设备,如:飞利浦1.5TMR扫描仪1台、飞利浦64排螺旋CT1台、飞利浦双板DR1台、岛津数字胃肠机1台、飞利浦钼靶X线机1台、岛津移动X线机1台、飞利浦C臂X线机(DSA)1台,共计7台机器,均为国际知名品牌,全数字化。
▲PhilipsAlluraXperFD20血管造影系统
▲岛津数字化平板胃肠机
影像科(放射科)由DR室、钼靶室、胃肠室、CT室、MR室、DSA室组成。目前开展全身各部位普通X线(DR)检查;全身各空腔脏器造影检查;乳腺钼靶检查;全身各部位的CT检查及CT血管成像、CT仿真内窥镜等;全身各部位的MRI检查。MRI具有软组织对比分辨力高、多参数、多方位成像等优势,以及无骨骼伪影干扰和血管流空效应等特性,在脑、脊髓、肌肉骨骼系统、乳腺的应用方面明显优于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