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乳腺癌已经成为严重威胁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中国女性的乳腺癌发病高峰年龄为45岁左右,比欧美女性早10-20岁,乳腺癌筛查可以提高乳腺癌早期诊断率、降低病死率,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
乳腺癌的筛查是一个长期的、定期的、习惯性的工作,建议将40岁作为乳腺癌筛查的起始年龄,乳腺超声应作为中国女性乳腺癌的首选筛查手段。
01
乳腺X线(钼靶)
摄影检查乳腺X线摄影是检查乳腺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方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常作为乳腺疾病检查的首选,是乳腺疾病的普查和乳腺癌筛查的重要手段。其基本原理是利用乳腺组织对软X线穿透进行投照,再利用胶片进行感光,进行感光并成像。现市面所使用的X线摄影机主要有计算机X线摄影(CR)、数字乳腺X线摄影(DM)、乳腺的数字化断层摄影技术(DBT)等几大类,其中CR及DM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优点:简单、方便、费用低、无创、诊断标准完备;尤其对早期乳腺癌微细钙化成像清晰、特征突出,是公认的检测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手段;方便观察肿块、钙化、不对称、结构扭曲等。
缺点:易受患者乳腺腺体类型、乳腺形态及病变组织位置的影响,易产生假阴性,造成漏诊或误诊。其对乳腺的良恶性病变鉴别时,钼靶摄影有时定性不准,易造成诊断不准确。对于X线摄影不能显示或定性不清的肿瘤,还需借助其他影像检查。有微量辐射,不推荐孕期及哺乳期女性做。
02
乳腺超声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是目前乳腺疾病诊断应用最为广泛的影像学检查。近年超声新技术的应用提高乳腺疾病尤其乳腺癌的早期发现。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发射设备将超声波射入体内,再经过人体组织对其产生不同声阻抗的反射和衰减,接收强弱不等回声,反映出人体的断面超声图像。多普勒效应是利用移动的超声波信号产生频移或差频,探测人体的血流信号。三维超声成像通过三维空间成像和数字减影技术,进而充分、直观地显示肿块血管数目、形态及分布情况,为指导手术提供更多的信息。弹性成像技术根据不同组织间弹性系数不同,用图像色彩的不同客观地反映组织的硬度,以此鉴别乳腺肿物的良恶性。临床上应用较多的还有超声引导下的穿刺活检,其能获取病变组织细胞学及病理学信息,为临床做出更明确的诊断。
优点:可观察肿块是囊性还是实性,还可判断病变血流状态,无辐射,价廉;准确性高、操作方便、无创。
缺点:操作依赖于不同医生的手法;对于钙化显示欠佳。
03
乳腺CT检查
在乳腺癌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存在一定价值。其基本原理是利用探测器进行接收X线管发射出的X线束,实现所选人体层面多方向扫描及X线量的测定,再经转换器转换,最后在显示器上得到CT图像。
随着CT薄层扫描及乳腺CT三维技术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乳腺癌的检出率。CT薄层扫描可以检出直径<0.2cm的病灶,同时可以评价腋下及胸骨周围淋巴结的情况,在此基础上通过螺旋CT后处理技术,可以三维重建显示病灶立体空间形态结构,从而得到更多的诊断信息。
优点:CT具有高密度分辨率,可发现致密型乳腺中的病灶,能有效鉴别实性、囊性、脂肪及肿块,并且准确显示病灶的形态、大小、边缘及部位。
缺点:临床影像检查中,由于CT检查的辐射剂量较大,易受部分容积效应影响,无法发现早期微小钙化灶,一般不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04
乳腺磁共振成像(MRI)
乳腺癌高危人群
青岛西海岸新区中心医院影像科
成立于1989年10月,科室现有医护人员46人,硕士研究生5人,副主任医师5名。
诊疗设备:
先后从国外引进了飞利浦3.0T、美国GE1.5T超导核磁共振(MR)、美国GERevolution超高端CT、德国西门子128层螺旋CT、血管检查仪、计算机摄影系统(DR)、口腔及颌面部全景曲面断层摄影系统、影像网络系统(PACS)等先进影像检查诊治设施,成为西海岸较为先进的影像检查和诊治中心。
设备主要检查内容:
1.飞利浦3.0T、美国GE1.5T核磁共振
检查范围:颅脑、五官、颈部、脊椎、盆腔、骨关节、胆道统、泌尿系统、脑血管、颈部血管、多部位功能成像等。
疾病禁忌:心脏起搏器,眼内金属异物,体内装有固定钢板、钢针、螺钉等金属异物,体内植入的其它各种电、磁、机械性诊断治疗装置。
2.美国GERevolution超高端CT、德国西门子64排(128层)、荷兰飞利浦16排螺旋CT
检查范围:颅脑、五官、颈部、胸部、腹部、脊椎、四肢、骨关节、冠状动脉及大血管等疾病。
禁忌症:孕妇。
3.计算机X线摄影系统(DR)
具有射线剂量低,分辨率高,多功能、数字化的X线摄影系统。
4.口腔颌面部全景曲面断层摄影系统
检查范围:牙齿、上下颌骨、颞颌关节、牙齿矫形颅骨定位、种植牙三维立体摄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