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您详细介绍肾淀粉样变性的病理病因,肾淀粉样变性主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肾淀粉样变性病因
淀粉样β2微球蛋白(amyloid-β2microglobilin,A-β2M)其前蛋白是β2-微球蛋白,分子量约1.2万Da,是MHCⅠ型分子的恒定链,在所有有核细胞中表达,在正常循环中呈游离状态,可由肾小球滤过,被近曲小管重吸收和分解。1980年首次报道β2微球蛋白淀粉样变,发生于长程血液透析患者。长期透析尤其是血液透析,导致血中β2微球蛋白蓄积,透析器清除β2微球蛋白少,蓄积的β2-M沉积于尺神经及腕关节附近的肌腱处,受累的骨骼出现囊性变,临床表现主要为腕关节的运动障碍,逐渐累及其他关节。
除上述蛋白原纤维成分外,组织淀粉沉积物均含有一些非纤维成分,主要包括血清淀粉样P物质(setumamyloidP-component,SAP)、载脂蛋白E、肝素硫酸蛋白多糖等。
SAP蛋白为一种胞质糖蛋白,为非纤维的淀粉样蛋白,分子量为2.35万Da。它由肝细胞产生并只在肝细胞分解,循环半衰期为24h。SAP与C-反应蛋白有同源结构,但在炎症时SAP在血中浓度并不升高,此点与SAA蛋白不同。SAP有特异性的五聚体结构,有一个阳离子配体结合位点,单体可通过钙依赖的方式与配体结合。淀粉样变时,血清中SAP持续保持在高浓度,提示其可能参与淀粉样变的致病过程。SAP五聚体的结构可结合淀粉样蛋白并抑制其降解,利用SAP基因敲除的小鼠证实了SAP对淀粉样变的促进作用,在没有SAP存在时淀粉样物质的沉积率明显下降。静脉注射纯化的SAP可选择性地结合于淀粉样沉积物,这一特点已被应用于临床,使用放射标记的SAP对淀粉样变性患者体内的淀粉样沉积进行定位并量化。
二、发病机制1.淀粉样变性病可能与机体的免疫功能异常、蛋白质代谢异常和结缔组织的变性分解有关,但现认为是由于一族蛋白质沉积所致,这组蛋白具有共同的特性,这些蛋白的过量产生有助其沉积,尤其在AL型淀粉样变性病伴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
2.在继发性淀粉样变性病和家族性地中海热,部分在急性期合成增加的血清AA阿朴脂蛋白可作为AA淀粉样物质沉积;在β2-M引起的淀粉样变性病,β2-M的血清水平增加,是由于产生过多或分泌或降解减少所致,但沉积与血清水平无关,而有人认为β2-M的血清水平增加,足以在组织中积累引起淀粉样变。长程血透患者Aβ2-M沉积的可能发病机制如下:
(2)透析液内毒素污染及透析膜作用可激活单核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致使细胞因子如白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TNF)及转化生长因子(TGF)产生增加,并释放入骨基质和软骨中,促使Aβ2-M在骨沉积而致病。它们促进骨质吸收作用比甲状旁腺激素更大。
3.在一些淀粉样蛋白,尤其是ASC蛋白或AE蛋白,由于单个氨基酸的替代,使得沉积蛋白不同于正常的相似物,因此认为沉积可能直接与由于肽顺序的改变而引起的分子生化特性变化有关。在AL型淀粉样变,沉积的轻链常是原轻链的水解片段,偶尔为原轻链。
4.由于淀粉样沉积的可能媒介的部分突变和分解,在β2-M沉积中,所涉及的蛋白质比正常的β2-M更偏酸性和高级糖基化的特征,糖基化β2-M可引起TNF-α、IL-1和单核细胞趋化呈短暂性升高。
科室:性病
擅长:hpv感染,hpv病变,尖锐湿疣,生殖疱疹,梅毒,淋病,生殖感染等
擅长:HPV感染(人乳头瘤病毒)、HPV病毒、宫颈病变、梅毒、淋病、湿疣疱疹等性传播疾病。
擅长:HPV感染、HPV阳性筛查、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梅毒,淋菌性尿道炎各种性传播疾病等;尤其对各类型HPV感染、尖锐湿疣、生殖器疱疹的诊断与治疗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
擅长:HPV感染、HPV筛查、人乳头瘤病毒、尖锐湿疣、梅毒淋病等各类性传播疾病。科学清毒,拒绝二次伤害,临床疗效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