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南说检验,说真实的故事,讲最真实的知识!
炎症三项(PCT/CRP/SAA)
15.1基础知识
15.1.1降钙素原(PCT)——细菌感染特异性标志物
PCT是一种糖蛋白,具有次级炎症因子、趋化因子、抗炎和保护作用。健康人血液中PCT水平低于0.05ng/ml。老年人、慢性病病患者以及不足10%的正常人血液中PCT水平高于0.05ng/ml,最高可达0.1ng/ml,但是一般不超过0.3ng/ml。PCT在脓毒症患者起病后3-6h即可显著升高,诊断截点为0.5ng/ml。PCT的半衰期约为24h。如果细菌感染得到控制,PCT的水平会迅速下降至正常水平。
参考值(ng/ml)
临床提示
<0.05
正常患者(临床无细菌感染)
0.05≤PCT<0.5
轻度局部细菌感染或细菌感染的早期阶段,或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慢性非特异性炎症
0.5≤PCT<2.0
较大可能为全身细菌感染,但应排除是否出生48小时的新生儿、严重外伤、烧伤、较大外科手术、重度心源性休克等临床状态。或继发于细菌感染上的真菌感染
2.0≤PCT<10.0
全身细菌感染(脓毒症),提示可能发展为严重脓毒症
10.0≤PCT
严重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
15.1.2C反应蛋白(CRP)——炎症监测指标
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由肝脏合成,因能与肺炎球菌的C多糖体发生反应而得名。正常情况下,血液中CRP水平极低,低于1μg/mL。当机体发生感染或受到炎症刺激时,肝脏细胞会大量合成CRP并释放入血,约10h后CRP开始显著升高,36-50h达到峰值。CRP的半衰期为19h(成人,新生儿21h)。如果炎症消失,CRP会在几天内降至正常水平。
参考值(mg/L)
CRP<10
如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上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感染已清除
10≤CRP<25
提示病毒感染,抗生素治疗时CRP应降至此水平以下,如病程尚短不排除细菌感染,应数小时后再复查
25≤CRP<50
细菌感染或病毒感染
50≤CRP<100
通常是细菌感染。病毒感染不常见
CRP>100
严重的细菌感染,病毒感染基本排除
15.1.3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炎症监测指标
浓度(mg/L)
<10.0
病毒、细菌感染可能性小
10≤SAA<100
病毒感染,12-24h复查;持续在10-100水平,病毒感染可能性大
100≤SAA<500
细菌感染急性期可能性大,抗生素治疗后24hSAA水平下降30%提示有效,预后好
SAA>500
病毒感染(重症)、细菌感染,抗生素治疗24小时SAA水平下降30%提示有效,预后好
15.2炎症三项的临床应用和常见问题
炎症三项作为炎症的指标,其单个意义往往十分有限,但当这三个指标联合在一起或者加上其他的指标进行综合判断,这可大大增加其诊断的价值。
15.2.1全程CRP、CRP和HS-CRP的区别
超敏CRP并不是一种新的CRP,而是根据检测方法学在低浓度(1-10mg/L)范围内有更高的敏感性而命名。在低浓度CRP(1-10mg/L)范围内时具有很高的准确性,以及能测到极限浓度0.15mg/L的敏感性。
普通CRP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机体在各种炎症过程、组织坏死与组织损伤时(如外科手术后),炎性细胞因子如IL-6释放CRP致使血清中浓度升高,CRP通常在细菌感染后增高,而病毒感染时不增高,所以常用来作为鉴别细菌和病毒感染的一个首选指标。方法检测范围一般为10~200mg/L,在正常范围内低程度炎症反应(如心血管事件)的预测不够灵敏。
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弥补了这一局限。hs-CRP免疫发光法等技术使检测的灵敏度得到了很大提高,检测低限延伸为0.005~0.10mg/L,使得低浓度CRP(如0.15~10mg/L)的测定更加准确。由于其代表了低程度炎症反应,更多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判断。hs-CRP已被证实是由慢性炎症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检测其浓度对心血管疾病的干预及预后起重要作用被临床重视。
全程CRP即时包含了普通CRP与超敏CRP二者的“全量程测量”CRP。
因此目前临床和实验室普遍形成的共识是:高敏CRP在10mg/L以下时主要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的监测;而10mg/L以上时往往是对细菌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但是在实际应用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正视hs-CRP主要作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辅助诊断的价值。
ACS时由于动脉最脆弱的部位易破裂,炎症细胞大量渗入,细胞素增加,引起肝脏急性时相反应,导致CRP增高。CRP浓度可能反映了动脉硬化栓塞损伤的脆弱性和斑块破裂的可能性,因此hsCRP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有前途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辅助诊断的指标。
②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肝脏发育不完善,在受到感染或严重感染后,有时病情发展很快,而产生的CRP水平很低。而此时高敏CRP就能测出这种微小变化,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诊断中有意义,因为新生儿感染的分界值可定为2mg/L。在儿科CRP<10mg/L可作为感染疾病的分界值,当病程大于6-12小时,可基本排除细菌感染或细菌已被清除。
③CRP及hsCRP的临床意义及界值:高敏CRP的理化性质完全与常规检测的CRP相同,所谓高敏主要是在10mg/L以下低浓度时检测方法学的敏感性高;临床上主要对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新生儿细菌感染监测的辅助诊断。这种应用范围是很明确的,不应过分夸大。
另外CRP对细菌和炎症性疾病的诊断浓度究竟以什么为标准呢目前对于CRP对各种感染或应激状态诊断界值的研究非常多且细致,但是也不是每一个患者都按照标准去得病,所有再临床仍应在规程建议界值的基础上结合病情做出综合诊断。
15.2.2CRP和SAA在感染早期的诊断和检测疗效总结
SAA指标比CRP在早期感染中更为灵敏,升高更早,恢复时下降更快,幅度更大。高SAA/CRP比值提示发生病毒感染,特别在小儿感染性疾病,新生儿败血症的早期诊断。在婴幼儿感染性疾病的早期细菌和病毒感染鉴别方面有着比单项做更大的意义。
CRP
SAA
SAA/CRP
鉴别感染
病情检测
建议
正常
<10
1-2
无感染
若怀疑感染3-6小时后复检
升高
>10
2-7.5
细菌感染可能大,不排除病毒
抗菌治疗24hSAA水平下降30%提示治疗有效,预后良好;若经抗菌治疗后均恢复正常,属于单纯细菌感染,治疗有效。经治疗SAA下降但为恢复正常,则考虑可能复合感染
结合WBC、PCT结果
升高/正常
>7.5
病毒感染
对症治疗后SAA/CRP稳定下降,并恢复正常,治疗有效,明确单纯性病毒感染
联合病毒抗体检测
病情正在好转
可根据临床症状继续治疗或持续监测SAA、CRP直至恢复正常
15.2.3不同炎症指标在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中的区别
检查项目
细菌感染
混合感染
ESR
急性细菌感染2-3h会增高,但无特异性
可升高,无特异性
明显升高
不升高或轻度升高
PCT
无明显变化
IL-6
比CRP升高早,下降快,幅度大
轻度升高
3-6h迅速升高,恢复期迅速下降
15.2.4关于IL-6
IL-6是细胞因子网络中的重要成员,是由纤维母细胞、单核/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上皮细胞、角质细胞、以及多种瘤细胞所产生。在急性炎症反应中处于中心地位,可介导肝脏的急性期反应,刺激CRP和纤维蛋白原的生成。IL-6参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和发展,炎症、病毒感染、自身免疫疾病等均可导致其血清水平升高,而且它的变化比CRP更早,细菌感染时IL-6迅速升高,PCT在2h后增加,而CRP在6h后才迅速增加,因此可用来辅助急性感染的早期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