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T/CT检查很多朋友可能并不陌生。作为一项目前临床非常常见的检查手段,大家千万不要把他当成给“宠物”做的CT。
PET是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
(PositronEmissionTomography)的缩写,大家都称其为“派特”,它是一种先进的核医学影像技术;CT是计算机断层摄影术(ComputedTomography)的简称,是一种临床已广泛应用且仍在迅速发展的X线断层成像技术。将这两种技术有机地整合到同一台设备上,并把不同性质的图像进行同机融合显示,即形成了PET/CT(“派特CT”),是属于核医学成像的一种。
核医学成像是一种通过放射性核素进行特异性靶分子标记(分子探针),并利用所标记放射性核素释放出来的γ射线进行成像的一种分子影像技术,是分子影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核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对特异性靶分子在生物机体内的分布,以及特异性靶分子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作用的显示,从而指导临床对疾病进行有效诊断和治疗。
名词解释:PET/CT是将放射性核素(18F-FDG)注射入人体,利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CT进行全身检查。一次PET/CT扫描20分钟左右,将PET与CT完美融为一体,由PET提供病灶详尽的功能与代谢等分子信息,而CT提供病灶的精确解剖定位,实现了“1+1>2”的效果。具有灵敏、准确、特异及定位精确等特点,可一目了然的了解全身整体状况,达到早期发现病灶和诊断疾病的目的。目前主要的应用有:肿瘤的早期诊断、良恶性诊断、术前术后分期、寻找原发灶,肿瘤治疗疗效、复发评估,指导放疗计划-肿瘤放疗前生物靶区的勾画,健康体检等等。
(十二指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其他核素治疗项目:
除了诊断项目,核医学还可以利用放射性核素开展的内照射或外照射治疗项目,除了131碘治疗甲亢、甲状腺癌、高功能腺瘤外,还有,例如:氯化锶治疗骨转移癌、1251粒子植入治疗实体肿瘤及转移瘤病等。)
(结肠癌18F-FDGPET/CT显像图)
下面我们简单介绍这项检查的流程。
检前准备:
2、检查前至少禁食及禁止静脉滴注葡萄糖液体、禁饮咖啡、茶及酒精饮料等6小时,可适量饮少量白开水;
4、若PET-CT检查前1周做过钡餐检查或钡剂灌肠,需提前告知医生,在进行肠道排剂后方可进行检查;
5、检查当日穿宽松衣服,衣服上不要有金属饰物,不佩戴金属饰品,如发卡、耳环、项链等;
6、PET-CT过程中要遵循医嘱,不随意走动,检查完后要多喝水,多排尿就可以加快药物的排泄,检查完当日尽量避免与婴幼儿及孕妇密切接触。
上机扫描:
等待结果:
做完了扫描检查就可以问问医护人员是否可以离开了,因为有时可能扫描结果不好,医师会要求再次扫描。一般检查报告会在3个工作日出来,届时可凭就诊卡、身份证缴费凭条等证明领取。
另外,患者朋友一定要注意!说禁食6~8小时一定要严格遵守。并不是说不吃饭菜,但是喝了一大盒酸奶就来了。或者是让您不喝水,结果渴得不行,拿了瓶橙汁,这些都不可以。记住:检查之前按照医师的要求喝水,喝的是白开水,矿泉水,不允许喝其他的饮料。如果没记清楚自己食用的一些东西,那么一定要讲一下调整日期,以免影响后面的检查。
这项检查安全无创,总有效辐射的剂量仅仅相当于一次局部的腹部或者盆腔的常规CT扫描。所用的放射性核素在几个小时之内就会完全从人身体当中代谢掉,所以没有必要担心影响健康。
影像学检查只是一部分手段,要真正准确的诊断肿瘤以及寻找合适的药物和治疗方案,可能还要综合其他的各项检查,比如说消化道的内径,比如磁共振,比如说超声等等,最后一定要通过病理检查和基因检测等等,这是现在的金标准。影像学只能进行对疾病这个罪犯定位,从而让医师进行有的放矢的检查,它不能定性;这个一定要明白。也就是说影像学可能起到一个侦察员和公安的作用,把嫌疑犯抓起来,具体怎么审怎么判,还需要病理学和基因检测等等的诊断。
(参考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核医学科
诊疗指南、
核医学影像物理师化学师/王铁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全国医用设备使用人员业务能力考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