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喜欢猫,它不干净,又吃又拉又掉毛;它不可爱,清高、慵懒又木讷;它不安全,又抓又咬又携带病毒;它还不务正业,养尊处优。
好久没去儿子家了,人虽没去,心却因猫事堵得慌。一日傍晚,我和闺蜜散步,聊起猫,我是义愤填膺,哪知闺蜜也在为猫事犯愁。原来她女儿上大学时,5个室友共养了一只猫,取名“小六子”。如今她们都已工作了,只能轮流饲养小六子了,一人照看2个月。她女儿因工作原因不方便自己养,所以准备送回家给她养。闺蜜越讲越气,但又无可奈何。彼此的感同身受让我们你一句,我一句直聊到灯火阑珊时。俗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那一刻,我感觉我们的友谊又加深了一层。
从闺蜜家回来,我无比失落。和老伴聊起此事,老伴笑着说:“人的大脑就像百度,你输入‘养猫有什么害处?’呈现出的内容全是害处,那你试着输下‘养猫有什么好处?’看看。”
闲暇时,我拜读国学大师季羡林的作品,《咪咪》中有段文字映入眼帘:“我这样一个走遍天涯海角饱经沧桑的垂暮之年的老人,竟为这样一只小猫而失魂落魄,对别人来说,可能难以解释,但对我自己来说,却是很容易解释的……”续尔我又读了他写的《老猫》,感受到在人生最孤独的一段旅途中,猫是他最温暖的陪伴,文中呈现给读者的不是他暮年的悲凉和无奈,而是对生命充满了豁达和智慧。后来我看到一期节目,康辉说:“每天晚上猫躺在我身上,发出轻微的呼吸声,娴静而美好,我以为是它需要我,当它走了后,我才发现是我需要它。”渐渐地,我开始重新审视我心中的“猫”了。
近日,儿子儿媳邀请我们去他们家玩,走进他家,那猫正在沙发上玩耍,见我们进去,飞快地跳到鞋柜上躺着。儿媳很勤快,把家中打扫得一尘不染,收拾得整整齐齐,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她告诉我,“我们仨都体检过了,一切正常,准备备孕了。”我正纳闷谁是“第三者”时,一阵“喵喵”声让我茅塞顿开。儿媳摆好了水果,泡好了茶,我们围着茶几坐下,谈谈生活,聊聊工作,时不时传出一阵阵笑声。过了很久,我突然发现猫没来捣乱,环顾四周,只见它还在鞋柜上躺着,肥肥的身子,花白的毛发,黑白相间的尾巴悠闲地摇着,两只尖尖的耳朵时不时灵敏地抖动几下,一双又圆又大的眼睛像宝石一样发出迷人的光芒。它就这样不卑不亢、不惊不扰地望着我,我想走上去摸它一下,但终究没起身。
临走前,我向猫挥挥手,猫不理会,似乎并不在意我的喜欢还是不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