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某女,30岁,上海某外资企业会计,公司聚餐食生鱼片及海胆等海产品后出现腹泻而就医。2011年11月28日于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上海寄生虫病研究所粪检,结果:阿米巴包囊阳性,粪阿米巴抗原阳性。医学原虫学(MedicalProtozoology)授课单位病原生物学系
人体寄生虫学教研室
(10X100)核膜内质吞噬的红细胞外质核周染粒核仁
2.包囊(cyst)形状:圆球形大小:10~16μm结构:囊壁明显,核的形态同滋养体未成熟包囊1
2个核拟染色体呈棒状成熟包囊:4个核糖原泡1个核拟染色体糖原泡糖原泡二、生活史组织型滋养体包囊(四核)肠腔型滋养体包囊(四核)侵入肠壁落入肠腔
基本形式:排出体外播散至其他器官感染与传播阶段:成熟包囊(四核包囊)分裂方式囊后(四核)滋养体:3次胞质分裂,1次核分裂(8个)病变部位小结:致病阶段:组织型滋养体肠内:多发于盲肠或阑尾,也易累及乙状结肠和升结肠,偶及回肠肠外:肝、脑、肺等组织型、肠腔型滋养体:二分裂
包囊:有丝分裂
侵入组织血流播散三、致病1.致病机理:“触杀”借凝集素(260kDa半乳糖/乙酰氨基半乳糖)吸附于宿主结肠上皮细胞及红细胞等释放阿米巴穿孔素释放蛋白酶(主要为30kDa半胱氨酸蛋白酶)使靶细胞(组织)溶解2.影响致病的因素虫株毒力与侵袭力:共生菌协同作用宿主抵抗力主要是T细胞免疫,特异性T细胞及细胞因子
-干扰素可活化巨噬细胞杀阿米巴;体液免疫中的抗体可通过凝集滋养体起辅助作用。但在活动感染时,虫体可抑制T细胞及巨噬细胞的活性,使宿主处于免疫抑制状态3.病理与临床(1)肠阿米巴病(intestinalamoebiasis)好发于盲肠/阑尾,易累及结肠/回肠口小底大烧瓶状溃疡,多仅累及黏膜层,但可深达肌层,溃疡间的黏膜多正常,但可大片脱落烧瓶状溃疡无症状带包囊者稀便,奇臭,巧克力状腹痛,胀气,里急后重阿米巴性结肠炎急性暴发型:60%肠穿孔,肠外阿米巴病重要传染源5年以上慢性阿米巴病:1年阿米巴肿(2)肠外阿米巴病(extraintestinalamoebiasis)阿米巴性肝脓肿多发性肺阿米巴病:死亡率15~30%阿米巴性脑脓肿最常见:10%年轻患者居多右上腹痛,向右肩放射,发热,寒战,盗汗,厌食,体重下降皮肤阿米巴病四、实验诊断
病原学检查:生理盐水涂片法碘液涂片法体外培养2.血清学诊断:ELISA、IHA、IFA等影像诊断:结肠镜、B超、CT、X线等4.PCR诊断:29/30kDa半胱氨酸抗原5.鉴别诊断:细菌性痢疾与典型菌痢的区别菌痢:起病急;左下腹压痛;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升高;粘液脓血便,含大量脓球、红细胞和巨噬细胞。阿米巴痢疾:起病稍缓;右下腹可有压痛;少量白细胞,中性粒细胞少见;粘液血便果酱色,腥臭味,含大量坏死组织和红细胞以及少量白细胞,有时可见夏科-莱登结晶。五、流行(一)分布全球性分布,热带及亚热带最常见;全球感染者近5千万,每年死亡人数约4~10万,死亡率仅次于疟疾和血吸虫。国内:估计感染人数1千多万,平均感染率接近1%,最高是西藏,达8.124%,其次是云南、新疆、贵州、甘肃等省。卫生部编撰的《中国卫生统计年鉴》显示,2011年全国菌痢与阿米巴痢疾的发病数为252248例,死亡36例;2012年全国菌痢与阿米巴痢疾的发病数为237930例,死亡24例。
(二)流行环节传染源:粪便中持续排包囊者传播途径:经包囊污染的饮水、食品、餐具;口——肛接触;蝇及蟑螂携带包囊加重传播易感人群:高危人群包括免疫力低下者(爱滋病、肿瘤、长期使用激素者)、营养不良者、旅游者、弱智人群、同性恋者、新生儿、孕妇、哺乳期妇女等六、防治1.治疗2.管粪管水:粪便无害化管理(杀灭包囊),保护水源3.杀灭有害昆虫4.注意个人饮食卫生
此外病人还可伴有全身反应和多器官损害。在AIDS病人中,弓形虫病还常常与其他机会性感染并存,如肺孢子虫肺炎等。调查表明,AIDS病人约30%表现为抗弓形虫抗体阳性,这部分病人均有可能发展为脑弓形虫病
四、实验诊断1.病原学:确诊涂片染色法:腹水、胸水、羊水、胎血、脑脊液、血液、肺泡灌洗液等动物接种分离/细胞培养活检:骨髓、淋巴结等穿刺2.血清学试验染色试验(dyetest,D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60%虫体不被美蓝染色为阳性,50%虫体不被美蓝染色为血清最高滴度免疫吸附凝集试验(ISAGA)3.物理学检查超声检查:每月检查1次,若脑室扩大或伴有脑实质钙化等胎儿颅脑异常,可考虑终止妊娠。CT/MRI:对于弓形虫脑病,CT扫描可见环状或节结状低密度阴影;MRI可查出小于1cm的病变。4.分子生物学检查:DNA五、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