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天翎副主任医师广州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通外科三甲
肺癌堪称恶性肿瘤界的“头号杀手”。在我国,每年新发肺癌超过60万人,平均每隔30秒就有1人死于肺癌,但其常常在发展到晚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更多的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肺癌晚期,从发现至死亡,生存期往往短至一年半载。
大气污染肺癌发病飙升
早期病症不能掉以轻心
剂量螺旋CT是肺癌筛查的好帮手
肺癌筛查剂量螺旋CT是好帮手
实际上,肺癌越早发现治疗效果越好,早期肺癌5年的生存率可70%-80%。然而,这部分病人只占接诊量的20%,80%的人已没有机会动手术了。
如何尽早发现早期肺癌有的人寄望于每年体检时做的CEA(广谱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检测,有人不惜一掷近万元做PET-CT……有些人每年查体行常规X线胸片检查,但几个月后发现肺癌已有转移,这是由于胸部X线片图像密度分辨率较低,同时前后重叠,如纵隔、心脏、横隔、肋骨和肺血管等结构往往掩盖病变的征象,很难分辨较细微的正常和异常结构,使一些低密度的如渗出性病变、肺小结节常常被漏诊。可以简单地说,胸部X线片诊断的几乎均是中晚期肺癌,此时,患者已经失去肺癌的最佳治疗时期。
CEA检查,虽然抽个血就有数据可以看,虽简单但获得的是不精准结果,数据的敏感性、特异性都达不到85%-90%的筛查要求,以肺癌为例,有异常高水平的CEA的病例,占肺癌患者比例为30%-70%,而且集中于晚期肺癌患者。
PET-CT多个指南明确规定,在肿瘤(如肺癌)发展至有症状时,才做PET-CT这种检查。主要因为PET-CT过分昂贵,更重要的是,它的最有效体现在判断癌症严重程度上,是否有全身转移。早期筛查肺癌如果每年做PET-CT,太费钱且可能伤身。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对于长期吸烟患者等高危人群,在长期随访的情况下最靠谱的肺癌早期筛查好帮手还是低剂量螺旋CT。因为它不仅相对价廉,剂量只是CT常量的1/10,而且能揪出<1cm肿瘤,判断肿瘤的性质,研究表明低剂量螺旋CT可减少肺癌患者20%的死亡率。低剂量螺旋CT因为能够发现可以治愈的早期肺癌,已经成为肺癌筛查和早期诊断最常用的临床工具。首先,CT较常规胸片敏感。早期肺癌行动计划(ELCAP)研究发现,CT所发现的Ⅰ期肺癌是胸片的6倍。其次,CT检查无创、快捷,目前技术条件下,患者屏息数秒即可完成胸部扫描,放射剂量仅为3.3毫西弗,相当于一个人全年自然环境放射总量。不仅如此,随着技术进步,CT检查的放射剂量有可能进一步降低。
哪几类人群应重视肺癌筛查
1.中老年人属于肺癌的高发人群。一般来讲,大于55岁以上的人群,肺癌发病率逐渐上升,到了75-80岁时达到最高峰。
2.40岁以上的长期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愈小,吸烟年数愈多,吸烟量愈大,则患肺癌的危险愈大。
4.慢性肺部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结核等,这些病人患肺癌的危险较一般人要高。
5.长期咳嗽、咯痰的人。特别是痰中带血,哪怕只发生一次,也不要忽略这个重要的信号。如果是反复多次痰中带血就更要引起重视,长期咳嗽的病人如果咳嗽性质发生了改变,如出现刺激性咳嗽,或者咳嗽声呈金属声响,也应当及时去检查。
6.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的人。不明原因出现声音嘶哑或吞咽困难也要筛查肿瘤,特别是肺癌。
7.有肺癌家族遗传史的人群也需注意。
总之,CT扫描是诊断肺癌最简单、有效的影像检查方法。对于肺癌的高危人群,推荐每年做一次胸部低剂量的螺旋CT扫描进行筛查,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是筛查肺癌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