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写调研报告,是研究问题、推进工作、服务领导的基本功。调研报告实用性强,其写作也有一定的规范。撰写调研报告,必须把握好“调查是基础、研究是关键、报告是重点”这三大要领。
一、调查是基础,选好课题、精致调查、弄准情况是调查阶段的当务之要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调查是开启思维的引擎,没有调查就缺乏灵感,就难出思想。调查阶段,选好课题是起步,精致调研是过程,弄准情况是结果。
1.选准选对调研课题
2.精致悉心开展调查
调查分为直接调查和间接调查两种。直接调查就是调研人员要深入基层“耳闻”、沉到一线“目睹”、走进现场“心领”、投身实践“神会”,以此来获取宝贵的第一手资料。直接调查要突出三点:
一要善于沉浸到丰富多彩的实践中认真调查。首先是身要到。调研工作必须深入基层一线、走进鲜活现场。动起身子,深入实际开展调研,是调研工作最基本的态度。其次是心要到。搞调研必须沉下心、凝住神,坚持锚定调研目标、精准制导,严把材料质量关、精挑细选,统筹调研全局、通盘把握。最后是脑要到。要边看边疑、边思边悟,力求厘清问题的来龙去脉、把准事情的轻重缓急、悟透个中的是非曲直。比如,为什么要撰写《一线员工成为安全生产的短板问题须正视》这篇调研报告?时值盛夏酷暑,我随市政府领导夜查三家城区企业的安全生产。在检查现场,我强烈地感受到:许多一线员工的安全意识、业务知识、实操能力相当薄弱,“上面大会小会,一线员工不会”这个问题突出、事关重大,必须形成报告,以期得到重视和整改。调研报告送呈后,市委主要领导进行了批示。此后召开的市第五次党代会报告中也充分吸收了该调研报告的成果。可以说,如果我不到现场,没有切身感受,是笃定写不出这份报告的。
三要善于选择不同类别的调研对象广泛调查。开展调查,要善于寻仙问道,敢于班门弄斧,这样才能取真经、学高招、悟深透。新能源产业调研中,调研组不仅走访多家企业,现场调查他们的产品、设施、人才、管理,还主动积极向四类人多问多听、详实了解。第一类是企业老总,他们思路宽、能力强、责任大,是调研的重要对象;第二类是技术人才,他们懂产品、精技术、晓走势,在专业性问题上能答疑解惑;第三类是行政部门主管,要充分聆听他们在产业发展、行业政策等方面的声音;第四类是权威人士,他们在理论研究、决策部署方面话语权重大。选择不同类别的调研对象,对丰富材料内容、提升材料质量至关紧要。
3.全面系统弄准情况
调查的首要任务是全面系统弄准弄清真实情况,这是开展分析判断、提出对策建议的重要基础。开展一次调研,就要努力做侦察员、当信息员,既要了解国内外的宏观情况,也要了解市内企业的具体情况;既要了解政策性、经济性问题,也要了解行业性、技术性问题;既要了解面上普遍性问题,也要了解特殊性、个性化问题。开展一次调研,就要努力做研究员、当行内人,力争看得懂、会分析、能判断,千万不能做外行人、说外行话、写外行稿。
二、研究是关键,理出重点、抓住本质、创新突破是研究阶段的重点所在
研究是写好调研报告的重中之重。这个过程,要分类梳理抓重点,吹糠见米摸规律,勇于创新谋举措,主要研究三大方面的内容:
1.认真研究重点性、典型性问题
2.认真研究必然性、规律性问题
调查研究是穿透问题的过程,务求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人员必须通过对调查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综合分析,刨根问底,探悉本真,从个别性中感知普遍性,从偶然性中发现必然性,从苗头性中洞察倾向性。了解问题不能浮于表面、就事论事,要把被表象包裹的问题“内核”剥出来,揭盖子、抓重点;解剖问题不能眉须不辨、主次不分,要把问题“症结”找出来,触痛点、寻堵点;解决问题不能“跟风”“复制”,要把推动工作的硬招实着拿出来,靶向发力、精准突破。
3.认真研究创新性、突破性问题
三、报告是重点,展示成果、打磨形式、提升影响是报告阶段的重中之重
撰写调研报告是调研工作的收官,是调研成果的集成。调研报告写什么与怎样写同样重要,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两者不可偏废。
1.以精品导向和应用取向锻造报告内容
情况介绍要准确、真实。信服力是检验调研报告质量的核心指标。准确、真实是调研报告信服力的基础。调研报告的内容必须准确无误、客观真实,切忌道听途说、张冠李戴、断章取义。如果出现情况不实、逻辑不顺、剖析不准等问题,报告的质量很容易遭遇“信任危机”,信服力会大打折扣。
分析判断要全面、深刻。分析判断纵贯调研报告全文,无处不在,是构筑报告的“四梁八柱”。分析判断必须全面深刻、准确到位。调研报告如果出现分析偏颇浮浅,判断似是而非、荒腔走板之类的问题,犹如房屋出现梁倒柱歪一样令人担忧。
建议举措要有力、可行。调研报告的精华集中体现在对策建议部分,要在做什么、怎么做上提出具体明确、靠船下篙、切实可行的对策措施。成功的调研报告,对策建议的归宿是进决策、进报告、进文件、进实践。
2.像演员化妆、产品包装一样注重报告形式
好产品必须包装,好报告必须精装。要在报告的大小标题、框架结构、文字表述的打磨上用心尽力。
报告框架要结构合理、浑然一体。调研报告围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次序打开推进,通篇材料如何摆布、内在结构如何衔接、先后顺序如何安排,需要认真排兵布阵。
文字表述要鲜活精干、感染力强。文字不美难传。行文中,观念要鲜明、态度要明朗,有震撼力,含糊其词、模棱两可、人云亦云的调研报告,则不知其可;理论性、逻辑性要强,有说服力,理论不通、逻辑混乱的调研报告,则以其昏昏,难以使人昭昭;文字要灵动精干、富有文采,有感染力,干瘪枯燥的调研报告,则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出色的调研报告需要用精彩的文字打底色。
总之,一份好的调研报告,是理论和实践的充分结合,内容和形式的珠联璧合,管用和好看的完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