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蹄疫(FMD)是由口蹄疫病毒(FMDV)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主要在偶蹄动物之间传播的烈性传染动物疫病,也能感染部分非偶蹄动物,如老鼠和大象,据统计对口蹄疫易感的动物有70余种,但常见的易感动物主要有猪、牛、羊、鹿、骆驼等,其临床特征为口腔黏膜、蹄部和乳房等部位发生水疱。口蹄疫病毒有7个血清型,分别是:O型、A型、C型、南非1型(SAT-1)、南非2型(SAT-2)、南非3型(SAT-3)和亚洲1型(Asia1),每个血清还有不同的亚型,不同血清型之间不存在交叉保护作用。
目前,我国口蹄疫以O型多毒株同时流行为主,但不排除A型口蹄疫点状发生的可能性,并且境外毒株传入我国的风险仍然存在,我国口蹄疫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在《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中要求“对全国有关畜种,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在科学评估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疫苗,进行O型和(或)A型口蹄疫免疫:对全国所有牛、羊、骆驼、鹿进行O型和A型口蹄疫免疫;对全国所有猪进行O型口蹄疫免疫,各地根据评估结果确定是否对猪实施A型口蹄疫免疫。”为了解疫苗免疫效果,及时要对免疫后的畜群进行抗体水平监测,《2022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中指出“猪免疫口蹄疫疫苗28天后,其他家畜免疫21天后,免疫合格个体数量占免疫群体总数不低于70%的,可判定为群体免疫合格。”
本文将对口蹄疫免疫抗体水平检测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对检测过程中的注意事项进行阐述,旨在为广大养殖户在疫苗免疫方面提供技术支撑。
一、口蹄疫抗体检测的必要性
01、利于口蹄疫疫苗免疫效果评价
02、避免猪群出现免疫空白期
03、监测免疫密度提高群体免疫保护力
对于口蹄疫群体免疫密度应常年保持在90%以上,其中应免畜免疫密度应达到100%,免疫抗体合格率应常年保持在70%以上。通过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可以查漏补缺确保群体免疫密度达标,当群体免疫密度达标时畜群就会形成群体免疫保护力。畜群具有免疫保护力时即便在养殖场周围存在疫情或者畜群内存在零星感染的动物,已免疫的群体仍然会受到很好的保护,疫情并不会在畜群内蔓延。
04、鉴别隐性感染了解场内污染状况
如果畜群没有接种口蹄疫疫苗,而处于隐性感染的动物会检测口蹄疫抗体水平很高,此时可以诊断为口蹄疫病毒感染。此外检测抗体水平还可以准确掌握疾病在猪场的污染状况,当免疫抗体水平偏低和整齐度差时,可推测场内是否存在其他疾病、免疫程序不合理或管理不善等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
二、口蹄疫抗体水平检测的注意事项
01、试剂盒的选择
口蹄疫抗体检测方法在《2022年国家动物疫病免疫技术指南》中推荐了三种方法。第一种是液相阻断ELISA,当牛、羊等反刍动物抗体效价>27,猪抗体效价≥26时即可判断为抗体阳性。第二种是固相竞争ELISA,抗体效价>26方可判断为阳性。第三种是VP1结构蛋白抗体ELISA,按照方法或试剂使用说明判定为阳性。在以上三种方法中口蹄疫液相阻断ELISA是被国际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国家农业农村部所推荐的,具有良好的敏感性和可重复性。该方法可检测口蹄疫全病毒灭活疫苗抗体,由于技术的不断改进,不仅快速并且可以准确的检测出抗体滴度。
02、样品的采集和运输
抗体是一种蛋白质,其血清质量对检测有一定的影响,只有严格做好样品质量控制,才能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1)采集
对于样品的采集最好用采血管进行采集,尽量不要用注射器进行采血,以免发生机械性溶血;若因环境需要用注射器进行采血,可以在采血后将血转移到采血管内静置后离心获取血清。猪的采集部位优先选择前腔静脉;牛的采血部位可以在颈外静脉和牛尾静脉;羊的采血部位可以在颈静脉。此外,为了避免样品混淆,将样品进行编号。
(2)运输
03、检测注意事项
液相阻断ELISA是一种广泛用于口蹄疫抗体检测的方法,下面以该方法为例说明注意事项。
(1)外部因素
(2)抗原的保存
标准抗原需要在-20℃下冻存,可以预先将抗原进行分装后冻存分批使用,但是要注意抗原不可反复冻融,以免抗原被污染或损失,导致检测结果出现误差。
(3)准确稀释血清
(4)避免“跳孔”
在样品比较多的时候会出现“跳孔”现象,导致稀释系列中某一孔的OD450nm值突然增高,这主要是因为在洗孔的过程中洗涤次数不够或漏洗,还有就是在人工洗板后在拍板的时候造成了交叉污染。
(5)底物的混合
在检测过程中当加完底物的时会出现不显色的现象,主要原因是未将底物A/B液进行充分混匀;在加底物的时候先加底物A溶液,再加底物B溶液;A/B液保存时长期不避光导致底物失效。
(6)避免抗原对照OD450nm值偏高或偏低
OD450nm值整体偏低(包括抗原对照OD450nm值偏低)其原因主要是在实验前未将试剂盒平衡至室温或因酶标仪参数设置不正确,在加完终止液后出现明显的黄色但OD450nm值很低。
(7)预防“边缘效应”
“边缘效应”主要是指由于酶标板在培养箱内加热反应时,边缘孔升温速度过快造成OD450nm值偏高的一种现象。若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出现此种情况,只要两孔之间OD450nm值最高不超过0.2,则对抗体效价的判定不会造成影响。所以为了避免或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对于培养箱需要提前预热,在培养箱内加热反应的时候应将反应板平铺在培养箱中央,不可将其叠摞在一起。
(8)确保阳性对照成立
一般造成阳性对照不成立的原因有①阳性对照在使用过程中因保存或使用不当发生降解;②在稀释阳性对照的过程中存在误差;③抗原稀释比例不正确;④抗原保存环境温度不适宜,使抗原发生了降解。
(9)样品质量不好易出现假阳/阴性
检验过程中避免出现假阳性的方法是①样品送检的过程中避免溶血;②若送检的样品是全血,加样时不可将血浆加入;③血清应避免细菌污染;④有时因动物个体差异会出现假阳性。
减少出现假阴性的方法是应避免采集免疫初期牲畜的血清,因此时血清中的抗体水平还没有上升到最高点,此外样品在运输或保存过程中应避免腐败,以免发生抗体损失的现象。
(10)未免疫动物检测
(11)提高复检符合率
对于提高复检符合率方法是首先要保证操作的一致性,确保同一人员操作,加样量前后一致;不同批次的口蹄疫抗体检测试剂盒不可混用,以及单次检测样品数量避免过多。
最新发布
纯干货!深度剖析猪只行为与健康
专题推荐
2023规模猪场母猪批次化生产产业峰会——回顾总结与数据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