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21世纪经济报道的消息,在首届新冠肺炎多学科线上论坛上,钟南山院士发布了其团队最新研究成果——针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对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试纸、恒温扩增芯片。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快速检测试纸是经过对72000个病例研究而开发出,通过测流式免疫层析法实现检测。患者感染7天后或是出现症状3到4天后,即可检出IgM。
值得一提的是,钟南山院士提及,快速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试纸可以作为核酸检测的一个补充。
有科研人员也指出,试剂盒通常存在假阳性(误诊)和假阴性(漏诊)的问题,若无法控制次品率,可能造成检测结果出错。例如,天津一女性感染病例,1月21日出现发热后,共做三次核酸检测均呈阴性,2月1日第四次检测后才呈阳性。
钟南山院士强调,明确的诊断对排查疑似病例非常重要。由此,免疫球蛋白M(IgM)检测试纸发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早在2月之时,钟南山院士就曾多次强调,鉴别新冠肺炎与流感是当务之急。针对于此,钟南山院士及其团队推出了恒温扩增芯片检测法。
据钟南山院士介绍,该方法仅需和缓冲液一起完全破碎,然后进行上样,即可同步对多个患者进行检测,以此对新冠病毒和A、B型流感,以及现存的其他病毒进行区分。
事实上,恒温扩增芯片并非首次应用于医学诊疗中。在疫情之前,恒温扩增芯片就已在呼吸道疾病中得到了应用。
恒温扩增芯片法的特点是针对靶基因的6个区域设计4对特异性物,利用链置换DNA聚合酶(BstDNA聚合酶)在恒温条件下(65°C左右)经过非循环起始阶段、环扩增阶段、循环延伸阶段,最终形成一系列有多个靶DNA反向重复序列串联的不听大小的产物,不需要模板的热变形、温度循环、电泳及紫外观察等步骤,整过程15-60min即可完成。
同时,论文还提及了恒温扩增芯片法检测的局限性,即可能会遗漏一些少见致病性病原体的检测。不过,该论文发表于2018年,而今对恒温扩增芯片检测法的看待也需因时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