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特征为高热、贫血、黄疸、血红蛋白尿;
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的称为大型虫体;
长度小于红细胞半径的称为小型虫体。
一、病原
1.双芽巴贝斯虫
a.虫体长度大于红细胞半径
b.双梨形虫体以尖端连成锐角
c.每个虫体有两块染色质块
2.牛巴贝斯虫
a.虫体长度小于红细胞半
b.双梨形虫以尖端连成钝角
c.每个虫体有一块染色质块
3.卵形巴贝斯虫
虫体多为卵形,中央往往不着色,形成空泡。虫体多数位于红细胞中央。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较宽大,两尖端成锐角相连或不相连。
4.莫氏巴贝斯虫
虫体多数位于红细胞中央,大多为双梨籽形典型虫体为双梨籽形以锐角相连。
二、生活史
需要转换2个宿主才能完成其发育;一是牛或羊,另一是必须在蜱体内发育并传播。
当蜱吸食带虫牛或病牛血液时,在蜱的肠内进行配子生殖,然后在蜱的唾液腺等处进行孢子生殖,产生许多子孢子。
蜱吸食牛血液时吸入体内,再注入其他牛红细胞。
三、流行特点
1.流行因素:病原体、硬蜱、易感动物
2.巴贝斯焦病传播媒介:微小牛蜱
3.较严格的宿主选择性,放牧牛易发,舍饲牛少发。
4.季节性:春夏秋多发,高峰在5-9月。
本病主要经媒介感染。双芽巴贝斯虫可经胎盘传播给胎儿。
双芽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为牛蜱属、扇头蜱属和血蜱属的蜱,我国为微小牛蜱。
牛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为硬蜱属、扇头蜱属的蜱等,我国为微小牛蜱。
卵形巴贝斯虫的传播者为长角血蜱。
四、发病机制
(一)发病机理
毒性物质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强,发生水肿和出血,引起发热、胃肠功能减弱,排泄能力下降。
后期由于红细胞的大量破坏,组织缺氧,引起组织器官机能障碍,肝肾功能紊乱,体内毒性物质聚集引起酸中毒。
(二)临床症状
1.体温升高,可达40-41.5度,稽留热
2.精神沉郁,食欲下降,粪呈黄棕色,机体迅速消瘦
3.贫血,黄疸
4.血红蛋白尿
五、诊断
1.临床检查
根据临床症状、流行病学情况特别是有蜱存在的地方,病牛有高热、贫血、血尿就可怀疑本病。死后剖检牛脾脏肿大时,则更可疑。
2.检查虫体
体温升高后1-2天,采静脉血涂片,姬姆萨液染色镜检,检出虫体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