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规范全市招生考试工作,确保招生考试公平公开公正,根据《绵阳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绵教体发〔2017〕15号),特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招生学校
(一)招生范围
1.普通高中学校:面向全市招生(招生学校及代码见附表1),招生对象为:具有绵阳市学籍且在绵阳市参加中考的2019级应届初中毕业生(简称本籍考生)和具有绵阳市户籍且从外地返绵参加中考的2019级应届初中毕业生(简称返绵考生)。
(二)招生计划
1.普通高中学校招生计划由市教体局另文下发。
2.五年制高职专科招生计划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执行。
3.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计划按照省教育厅下达的初中毕业生就读中职学校目标任务数执行。
二、考试报名
(一)报名对象
凡参加2022年绵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的考生(简称中考),均需报名考试。
3月12日上午12:00后,中考网报系统志愿填报功能将关闭,学生和家长可进行志愿查询,无法再进行填报和修改。如学生及家长确因特殊原因需补报名或修改志愿的,可于3月13日9:00-17:00,持学生和家长身份证、户口簿等有效证件,到市教体局基教科申请密码重置。3月13日17:00后,不再受理密码重置申请。
(三)报名方式
1.报名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实施。各园区(科学城)的考生和市直属学校的考生报名,纳入所在地教育考试中心组织实施。
2.本籍考生由所在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可通过多种渠道,直接上互联网进行网上报名。
3.返绵考生和社会考生的报名流程为:(1)考生出具户口簿、原就读学校学籍档案等材料,到户籍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教育股进行报名资格审核;(2)考生凭教育行政部门出具的《2022年绵阳市外市(省)返绵学生、社会考生报名资格认定表》(附表3),到户籍地教育考试中心补录基本信息,进行网上报名和缴费。
4.有意愿就读五年制高职专科的考生,在报名时必须选择“五年制高职意愿”栏“是”的选项;没有选择“是”的考生,不能参加五年制高职志愿填报。
5.各地要加强中考报名政策统筹衔接,针对不同情况加强分类引导,确保符合条件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能在当地参加中考。
(四)照片采集
1.本籍考生的照片由其所在的初中学校采集,以19位国网系统学籍号命名,3月12日12:00前完成。
返绵考生和社会考生的照片由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采集,以19位国网系统学籍号命名。没有国网系统学籍号的考生,编制临时学籍号;返绵考的编号规则为L510700+年份[4位]+县区码[2位]+88+流水2.号[4位],社会考生的编号规则为L510700+年份[4位]+县区码[2位]+99+流水号[4位]。
3.选择就读五年制高职专科意愿的考生,必须在3月16日前完成信息审核。本籍考生向就读初中学校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接受信息审核,返绵考生和社会考生向报名所在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提供身份证或户口簿复印件接受信息审核。
(五)信息录入
1.所有考生进行网上报名时,基本信息必须按照户口簿或身份证上的信息如实填写。
2.凡有考生的学籍信息与户口信息不一致的,由其所在学校同时在中考网报系统和全国学籍管理系统中更正信息,并汇总学生户籍证明,填写学生学籍信息更正表,到当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教育股进行审核(盖章)。考试网报系统中学生信息更正后,再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报名。
3.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须于3月12日17:00在考试网报系统上完成学生报名信息(照片)的复核,无误后生成报名号(编排说明见附件4),存档三年以上。
4.市教体局基教科于3月12017:00前下载全市中考网报数据,进行报名数据备份工作,并向市教育考试院提供除志愿信息外的网报数据,作为缴费系统基础数据。
(六)网上缴费
1.考生报名费实行网上缴费。
3.考生网上缴费成功后,即认定为报名成功;未完成网上缴费的考生,其报名信息认定为无效。
三、志愿填报
(一)志愿批次
第一批次:
绵阳中学、绵阳南山中学
第二批次:
第一阶段:绵阳东辰国际学校、绵阳外国语学校
第二阶段:绵阳中学实验学校、绵阳南山中学实验学校
第三阶段:三台中学实验学校、江油外国语学校、绵阳南山中学双语学校、绵阳中学英才学校、绵阳富乐国际学校、绵阳博美实验高级中学、绵阳润禾实验高中、绵阳东辰高级中学
第三批次:
第一阶段:科学城第一中学、绵阳实验高级中学
第二阶段:三台中学校、江油中学、绵阳市安州中学
第四批次:
第一阶段:绵阳第一中学、绵阳普明中学
第二阶段:江油市第一中学、三台县芦溪中学、盐亭中学、北川中学、平武中学、三台县第一中学、梓潼中学校
第五批次:
江油市太白中学、绵阳市开元中学、绵阳高新区实验中学、绵
阳市丰谷中学、绵阳市秀水中学
(二)填报须知
1.中考志愿是招生录取的基本依据,未填报某校志愿的考生,将不能被该校录取,考生及家长在选择志愿就读学校时务必慎重;凡因考生及家长个人填报志愿失误,导致录取时出现问题的,自行承担责任。
2.普通高中志愿包括5个批次。未划分多个阶段的批次,每个批次只能填报1所学校;划分多个阶段的批次,每个批次的每个阶段只能填报1所学校。
4.根据四川省深化高考加分改革实施方案,从2025年起,享受民族地区加分考生的资格条件由高中阶段在实施区域内具有连续三年完整户籍,调整为高中阶段在实施区域内具有连续三年完整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不符合上述条件的,均不再享受民族地区加分。高考时申报国家专项、地方专项和高校专项计划的考生,除高中阶段必须具备在实施地有连续三年完整户籍、学籍和实际就读的资格条件外,其父亲或母亲或法定监护人也必须具备当地户籍。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须充分考虑户籍地、就读地和学籍的关系,慎重选择志愿学校。
5.凡享受四川省示范性公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指标到校计划的考生,必须定向填报分配指标的学校志愿,否则视为放弃享受指标到校计划。
所有选择普通高中志愿的考生,须填报三年制中职志愿,但不影响普通高中志愿的录取。三年制中职学校设三个平行志愿,考生可按照就6.读意愿依次填报。录取时按志愿填报依次录取,考生在录取后如有调换学校意愿的,则只能在第二、第三平行学校志愿中选择,且需家长及考生到教育主管部门报备。
四、考试实施
初中学业水平考试与普通高中招生考试、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考试、五年制高职专科招生考试同题同卷一并进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同时作为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成绩。
体育与健康、实验操作、英语听说能力测试、艺术学科考查的实施办法另文下发。
(一)考试安排
2022年绵阳市中考实行全科考试,总分900分,计分科目包括语文、数学、英语(含笔试和听说能力测试)、历史与社会、科学、生物与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学科、理化生实验操作。
2022年绵阳市中考安排表
(二)计分办法
1.“语文”“数学”“体育与健康”按实际得分计分。
2.“英语”按笔试和听说能力测试两项得分之和计分。
3.“历史与社会”合计80分,实行开卷考试。其中道德与法治卷面100分、历史卷面100分,各按40%折算计分。
4.“科学”合计170分。其中“物理”100分,“化学”卷面100分按70%折算。
6.“艺术”合计20分,其中音乐10分,美术10分。
7.“物理”“化学”“生物”实验技能考查单科卷面成绩均为10分,从高分到低分依次按100%、50%、50%的系数折算。
8.“信息技术”考查,全市统一搭建考试平台,建设考试题库,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初中学校组织实施。“劳动与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由各县市区组织学校实施,学校根据课程标准、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日常表现自行评定等级。
9.凡未参加考试、考查的,计零分。
(三)命题制卷
2.考试试卷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坚持立德树人、五育并举、引导教育教学、服务学生发展原则,注重考查思维过程、创新意识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3.试题(包括副题、答题卡、U盘、光盘等)和参考答案在启用前属机密级事项。评分参考以及评卷过程中依据评分参考制定的评分细则在启用前属机密级事项,启用后3年内作为不得公开的内部材料管理。考生答卷(含答题卡、答题纸)在成绩公布前按国家秘密级事项管理。
(四)考试组织
中考考试工作由绵阳市招考委、绵阳市教体局统一领导,各县市区招考委、教体局具体组织实施。
1.文化考试(含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英语听说测试、艺术学科考查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组织,各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具体实施。考试的组织以确保师生安全、考试安全为原则,采用相对集中的方式进行。
中考(含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各考点必须设在标准化考点学校。绵阳城区中考考点及设在非县市区政府所在地中考考点必须报经市教育考试院批准后方可设置并对外公布,各地不得自行其是,随意调整。标准化考点学校都有义务承担中考考点工作(含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2.试)。
3.各地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考点的设置早规划、早安排、早准备,对考点环境、考点容量、食宿条件、交通卫生状况、供水供电、通讯、安全保卫等工作要全面安排和检查落实,符合安全要求的才能使用。同时要做好防灾防疫保考的预案,确保考生的人身安全。教育行政部门要做好考生参考安全出行管理工作,对运输车辆和驾驶员进行安全监督。
4.考试期间,市招考委、市教体局将对各县市区考试情况进行巡查,同时对考场考试情况进行监控录像,考试结束后监控录像报市教育考试院备查。县市区招考委和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必须派出巡视员对本县市区各考点考试情况进行全程监督。
(五)网上阅卷
2.确定为承担阅卷工作任务的学校必须全力配合,在人力、物力上全力支持阅卷工作。被抽调参加阅卷工作的教师必须服从安排,阅卷期间表现优秀的教师将给予表扬。
3.涪城区、游仙区、安州区每半天考试结束后立即将该场试卷返阅卷场;江油市、三台县、盐亭县、北川县、梓潼县每天考试结束后立即将该场试卷返阅卷场;平武县所有考试结束后,于6月13日18:00前将所有考试试卷返至阅卷场。
(六)素质评价
1.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按照《绵阳市初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意见(试行)》(绵教体发〔2018〕1号)、《绵阳市深化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绵教体发〔2017〕15号)执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市直属学校于6月18日前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结果以电子文档(Excel格式)形式报市教体局基教科。
2.五年制高职专科录取的新生纸质档案主要由《考生登记表》和《志愿表》组成,档案由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组建。新生纸质档案由考生凭录取通知书到县市区教育考试中心领取,报到时交学校。学校自主招生的新生档案由招生学校自行组建。
(七)体检面试
1.报考普通高中的考生不进行体检和面试。
2.五年制高职专科和三年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不单独组织体检,学生进校后,体检工作由学校组织进行,参照省招委、省卫生厅《四川省普通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体检标准》(川招委〔2000〕57
号)文件执行。
(八)考试经费
报名考试费收取标准,按四川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四川省财政厅《关于重新发布全省教育系统考试考务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川发改价格〔2017〕467号)执行,按每生60元收取,实行网上缴费,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
1.文化考试费(含初二生物地理学业水平考试):40元/生。其中31元/生用于市级所需的命题、制卷、组考、阅卷、录取等成本支出,不足部分由市级统筹解决;余下9元/生拨付各县市区用于组考。市直属民办学校,各园区、科学城所属学校,统筹的组考不足经费交属地教育考试中心用于组考。各县市区组考费用不足部分自行统筹解决。
2.实验操作考试费:12元/生,其中2元/生用于市实验操作考试办公室组考,余下部分拨付各区市县实验操作考试机构用于组考;市直属学校、各园区和科学城所属学校按12元/生拨付给市教育技术和信息管理中心用于组考。县市区组考费用不足部分自行统筹解决。
3.体育考试费:8元/生,全部用于市级统一组考,不足部分由市级统筹解决。各县市区(园区)、科学城所属学校组考经费不足部分自行统筹解决。
4.艺术、英语听说考试费:艺术学科考查、英语听说能力测试,两项考试不向学生收取费用。全市考试平台搭建、命题及市级组考所需费用,由市级统筹解决。市直属民办学校,各园区、科学城所属学校,统筹的组考经费交属地教育考试中心用于组考。县市区组考所需费用自行统筹解决。
五、录取注册
(一)录取方式
1.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
绵阳市所有公办普通高中学校和民办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均由市教体局统一录取,根据招生计划、考生志愿和中考成绩,依录取批次(阶段)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锁定学校录取名单。
符合条件的市外籍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招生录取均以学生中考成绩为依据,需达到录取学校录取线相应的得分率。
2.五年制高职学校招生录取
由省教育考试院组织录取,录取顺序为先录取师范类批次,后录取非师范类批次。
3.三年制中职学校招生录取
4.职普融通班招生录取
由市教体局职成科和市教育考试院统一负责,流程按照三年制中职学校实施。职普融通班学生注册职业学校学籍,在中职学校就读。实验班既开设普通高中文化课程,又开设中职学校专业课程及职业技能,学生可在高一年级下学期(一般应于4月底前)提出就读普高申请,参加普高文化考试且成绩合格,可按照一定比例转入对口普通高中学校学习,注册普通高中学籍。实验班学生未达到转入条件的,可继续参与普职融通教育学习,同样可以参加高职单独招生考试或职教对口升学考试。
(二)录取划线
1.普通高中学校
2.职业学校
中等职业学校开设的“对口升学班”和“重点专业”录取分数线,由市教体局统一划定;五年制高职专科录取控制分数线由市招委拟定,报省教育考试院审定后向社会公布。
(三)加分录取
1.普通高中录取奖励照顾
(2)享受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均衡分配的学生,按分配学校录取分数线下10分录取;享受省二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统招生计划均衡分配的学生,按分配学校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
(3)各类奖励照顾分值不累计,以单项高项计,且仅限录取使用。
2.五年制高职专科录取照顾政策
下列考生,加分后达到学校调档线的,调档供学校审录。
(1)平武、北川两县考生(户籍、学籍均在所属县)以及绵阳民族中学阿坝州籍的少数民族考生、涪城区彝族班考生加20分,其汉族考生加10分。
(2)归国华侨青年、归侨子女、华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加10分。
(3)烈士子女加20分。
(4)公安英模和因公牺牲、一级至四级因公伤残公安民警子女,在与其他考生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
符合多种照顾条件的,只能享受其中一项高分值的加分项目,不再累计加分。
符合第2、3、4条照顾条件的考生,须有市以上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和原始证件。
(四)录取通知
普通高中学校录取通知和职业类学校录取通知采用电子通知书方式,由市教育考试院统一制作,发布在绵阳市招生自考网
(五)学籍注册
1.普通高中:考生所填报的普通高中志愿一经录取,只能在录取学校就读,学籍只能注册到录取学校。考生接到录取通知后,应在规定时限内到学校现场确认学籍。学校擅自招收已被其他学校按志愿录取的学生、擅自招收低录取分数线下的学生、擅自超计划招收的学生一律不予注册学籍。
2.职业院校:学生就读中等职业学校和高职院校中职班,市内考生凭中考考试成绩和录取通知书注册学籍。考生所填报的中职学校志愿一经录取,学籍只能注册到录取学校,不得更改录取学校到其他学校就读;中职学校也不得擅自接收已被其他学校按志愿录取的学生。
六、招考纪律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实主体责任
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组织中考、治理考试环境、维护考试招生安全稳定、整肃考风考纪的责任主体,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和县级招生考试机构、考点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高中阶段学校是本校考试招生工作的责任主体,主要负责同志是第一责任人,分管负责同志是直接责任人。各地各校要在当地党委和政府领导下,强化组织领导,层层压实责任。
(二)严密组织考试,防止违纪舞弊
(三)注重宣传引导,确保政策透明
(四)规范招生行为,确保公平公正
本办法的解释权归绵阳市教体局和绵阳市教育考试院。
1.2022年绵阳市普通高中学校名称及招生代码
2.2022年绵阳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名称及招生代码
3.2022年绵阳市外市(省)返绵学生、社会考生报名资格认定表
4.2022年绵阳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暨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报名号、准考证号编排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