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家长们请回顾尿检需要进行的各项操作:
技术角度方面,我思考后再补充个新的流程图(大家注意啊,尿液特殊比重需要离心用上层液来检查哟!我昨天忘记说了——但这事儿本来就是医院该做的嘛):
市面上的尿液测试纸,可选品牌并不少,有写着专门兽用的,但是人用的尿检试纸条也可以给犬猫用,只是有些指标不需要去判读。并没有所谓“完美”的尿检试纸条,因为尿检结果必须结合临床表现和其他化验结果全面的去理解。
尿液试纸条在①保管不好导致受潮;②遇到碱性尿液样本③尿液样本颜色异常时,都会影响颜色判读,可能产生误差。
1.pH:也就是尿液的酸碱度。试纸条无法给出精确结果,可以参考个大概罢了。
猫咪和狗狗的尿液理论上应该是轻度偏酸,但是食物、药物、细菌感染等一系列因素都可以影响尿液酸碱度。因此,单独一次指标没很大参考意义。如猫咪有过尿路结晶或者结石,开始使用处方粮,那么动态监控尿液酸碱度的改善趋势,个人认为更加有意义。
2.葡萄糖:第三集曾经提到过肾脏的2号车间“肾小管”,它有一个功能:将1号车间“肾小球”滤出来的血液中葡萄糖给重新吸收回去。但是2号车间的加工能力有限——当猫咪血液中的葡萄糖浓度>240mg/dL的时候,2号车间忙不过来,就会让一部分葡萄糖进入尿液中(大部分物种的2号车间加工能力上限是180mg/dL的血糖)。那么无论糖尿病、应激、药物、其他内分泌紊乱……只要引起血糖过分升高,那都可能尿检当中发现葡萄糖。
如果尿检当中发现葡萄糖升高,就一定要和猫咪血液中的葡萄糖来做比对。因为别忘了,一旦2号车间的某部位(“近曲小管”)出了问题,没办法有效的回收血糖,即使血糖正常,尿糖也有可能升高。有些狗狗会先天性的有这种肾病问题,但临床上猫咪值得担心的病因,常来自于药物(比如氨基糖苷类药物的使用),或者肾盂肾炎等疾病。
3.酮体:酮体是脂肪代谢过程的产物,包含三种化学结构有共性的的物质——丙酮、乙酰乙酸、β-羟基乙酸。尿液试纸条不能测量β-羟基丁酸。如果猫咪饥饿很久,身体过度动用自体脂肪,或者大量摄入脂肪,都可能导致酮体升高。而糖尿病没控制好,产生了酮酸中毒,也会在尿液中发现迹象。还是那句话,要综合猫咪的生活情况和其他化验指标综合理解,一看到尿液中有酮体就以为猫咪酮酸中毒,是太片面的理解。
4.血红蛋白:破裂的红细胞会释放血红蛋白,无论红细胞是在血管内破坏,还是在泌尿道中被破坏。此外,试纸条对于完整的红细胞、红细胞破裂释放的血红蛋白和肌红蛋白都会去检测(幸好猫咪的肌红蛋白尿很少发生,就不赘述了)。因此如果发现血红蛋白有“+”,第二集就聊到了如何区分“血尿”和“溶血”导致的血色尿,请家长们往前翻~~
5.蛋白:尿液试纸条对于“蛋白质”的检测非常敏感。疾病过程无论是与肾脏无关(发热、抽搐、高蛋白血症等)、与肾脏有关(肾小球或者肾小管疾病)、或者与下泌尿道有关(尿路严重、感染等),都可能导致尿液中的蛋白含量增加。尿液本身如果碱性偏强,也会引起试纸条出现假阳性结果。
因此,如果试纸条出现了尿蛋白有“+”的提示,要综合尿液特殊比重(详情见第三集)、酸碱度还有尿液沉渣检查(下一集讲)综合判读。更准确的尿液蛋白评估,是做尿液蛋白肌酐比(UPC)。
6.胆红素:猫咪和狗狗的不同地方在于,狗狗尿液中有少量胆红素可能是正常现象,而一旦猫咪发现尿中出现胆红素,一定不正常,最常见的三大原因包括肝脏疾病、胆道疾病以及溶血。
必须要指出,上述提到的6大指标,都有可能在不同条件下产生假阳性和假阴性的结果。单独解读每一项指标,都是没有意义的。一定要考虑猫咪的整体情况,配合其他检查来确诊。
反复说反复说反复说:不要一看到尿检报告上出现“+”就被吓到。
(说起来糖尿病……等尿检部分写完,看家长们的反馈和需要,我考虑考虑怎么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