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心就是黄金,收入预期是对未来生活的判断。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预期收入会超过20%以上,这部分收入信心爆棚的人,一年更比一年多。
对2020年充满信心的,除了95后,另一个群体就是26-35岁的年轻人。他们的收入信心比例(58.85%),紧随95后位居各年龄层的第二位。
85后、90后爱学习、喜欢旅游
大数据发现,2020年花钱排行榜上前三位的是教育培训(32.44%)、住房(31.53%)和保健养生(26.11%)。
最近六年,中国百姓的教育培训消费意愿一直呈明显上升趋势,终于在这一年迎来爆发,全国人民自我充电的意愿非常强劲。其中,26-35岁的85后、90后们最爱学习,有着强烈的教育培训需求,18-25岁的95后也不甘势弱,排在第三位。
虽然2020年人们对旅游的消费预期已经开始降温,但18-25岁的95后依然当仁不让,成为旅游消费的主力军,排在了首位。
90后为小萌宠真舍得掏腰包
大数据发现,90后、95后更愿意在宠物消费市场为“主子”花钱,18-25岁的95后预计为宠物增加消费的比例是5.89%,高于85后(3.79%)和全国均值(3.73%)。
当年70后、80后“交个女朋友,还是养条狗”的迷茫,部分95后已有答案。数据联盟伙伴阿里的数据显示,年轻的90后、95后线上宠物市场消费占比超四成。2019年“双11”,95后宠物消费额是2018年同期的154%,不止囤粮,95后还买宠物牙膏牙刷、滴眼液、洁耳液、营养膏、狗狗维生素,瓶瓶罐罐比自己的还多。
不同年龄段消费宠物产品偏好也不同,80前偏爱“水族”;80后偏爱海洋类宠物,如螺和虾;90后偏爱“喵星人”,常备储粮桶、猫爬架;95后则更爱小众宠物,例如仓鼠。
90后也开始“保温杯里泡枸杞”
近三年,保健养生始终位居中国人消费排行榜前三位,2020年有超四分之一的中国人还会继续在保健养生上增加消费(26.11%)。
从年龄上看,虽然60岁以上人群更注重保健养生。但值得一提的是,35岁以下年轻人保健养生的意识越来越强,增长比例最大,尤其是95后,2020年预计增加消费的比例比2019年提升超过5个百分点。
哪里的年轻人最舍得在保健养生上投入呢?大数据发现,排在前列的是沈阳、天津、西宁、长沙和兰州这五个城市。
养生群体正在呈现年轻态,步入30岁的90后也开始了“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生活。2019年第四季度,淘宝天猫上枸杞的销量提升了355%,他们还开发了蒸蛋、炖排骨、蒸糕等多种养生吃法。
疫情后年轻人群消费更理性
疫情过后,能否刺激年轻人消费,央视财经大数据联合分期乐商城调查显示,影响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是收入、偏好、预期和价格。
56.1%的年轻人群认为疫情后如果收入增加,自己消费信心就会提高,从而提高未来的消费支出,同时48.6%的年轻人群认为收入如果显著减少,未来消费支出就会减少。
53.8%的年轻人群认为线上线下市场终端大促将刺激自己的消费支出,而35.3%的年轻人群认为物价将抑制自己的消费支出。
对于疫情后的消费观,55.8%的年轻人群表示消费时更倾向于“只买生活必需品”,40.2%的年轻人群选择“少买点,买好点”,39.6%的年轻人群认为“购买决定比之前更慎重”,还有25.5%的年轻人群“担心(分期、信用卡)额度用得太多”。
央视财经大数据发现,工作日休闲在家,18-35岁的年轻人选择手机上网和网购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5后和90后更是冲在前面。
宅在家鼓捣美食修炼厨艺
来自数据联盟伙伴京东的数据可以看出,更熟悉手机或互联网操作的年轻人正越来越体现出家庭责任感,如25岁以下年龄段购买肉蛋果蔬的增长最为迅猛,其中水果、蔬菜的订单量在全站订单中占比高于均值20%,而26-35岁的年轻人群则当之无愧是家中“顶梁柱”,他们购买了全站订单量的50%的果蔬、55%左右的禽蛋肉品、近60%的冷藏/冷冻食品和53%的海鲜水产。
纵观不同年龄段人的消费选择,央视财经大数据发现,从50后到00后,消费越来越呈现出体验化、精神化的特征,在这种趋势下,当年轻人成为消费主力军,整个社会的消费理念也将由“以物为中心”切换到“以人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