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酒开瓶发现没酒味、收到外卖发现有异物、买了水果发现有腐烂……当遇到食品安全问题,与商家交涉无果后,有消费者想到自行寻找检验检测机构。但实际操作发现,检验检测机构极少接受个人送检。记者就这一问题进行了走访和调查,发现大多数机构都不接受个人送检,消费者想自己送检并拿到一份有法律效力的检验报告太难了。
遇阻
多数机构不接受个人送检
难点
食安维权投诉容易举证难
记者走访的所有检验检测机构中,只有一家明确表示可以接受个人送检。这是一家茶叶专项检验机构。机构保安对个人送检业务很熟悉,听闻记者意图,便开门并指引了接待具体业务的办公方位。机构工作人员在办公室里接待记者,他表示,平时来送检的商家和消费者都有,机构可以对来样给出一份检验报告,“给它一个结果。”
工作人员解释,茶叶可检验的项目很多,光农药残留就有100多项,消费者应该先查看茶叶外包装,看看它执行的是哪个标准,然后参考标准,挑选检验项目。每一项检验,收费大约在200至600元不等。
记者查看了北京市过去两年,多次食品安全投诉处理结果,流程确如上述人士所说。有一起网购食品吃出异物的投诉事件,官方回复称,接投诉后,到涉事网购平台现场执法,“检查中该公司提供了商品的出厂检验报告以及检测报告,未发现该公司存在食品安全问题。”
尴尬
就算出报告也没有CMA章
记者准备了未开封的饮料、熟花生、茶叶,到北五环外一家检验机构,实地尝试个人送检。在机构大门外,保安表示必须预约成功,且有内部工作人员来迎接,方能入内。
记者拨打该机构的客服热线,询问是否能做食品检验,接线员刚上来回复是可以。记者表明是个人送检,接线员便开始含糊起来:“之前有客户要求测试肉类真伪,这个我们做不了。农药残留我们也做不了,没有测试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九条显示:食品生产企业可以自行对所生产的食品进行检验,也可以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检验。食品行业协会和消费者协会等组织、消费者需要委托食品检验机构对食品进行检验的,应当委托符合本法规定的食品检验机构进行。
有一家机构名称带有官方背景,接线员在回应记者询问时表示:“我们这儿检测不对外,不对个人,只做抽检,您得找第三方机构。”
有一家机构的工作人员面对记者锲而不舍的追问,表示接受个人送检,但是只能出一份“数据”。他说,数据上可以盖机构的检验章,但是不能盖CMA章。而且个人委托,一般机构都不给盖CMA章。“因为委托单位、生产单位、营业执照,都不是您。”只有像企业和商家这样各方面信息齐全的委托方,才能得到一个CMA章的完整报告。
CMA章,指的是中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标志,由其英文缩写CMA形成的图案和资质认定证书编号组成。这种没有CMA章的数据,之前也有消费者找机构做,但无法保障维权时的法律效力。
揭秘
机构担心检测引法律风险
据记者了解,检验检测机构的业务,绝大多数来自职能部门、企业和商家。很多检验机构的官网上,显示其合作机构包含食品等领域的知名企业。
有一家京外机构,在其官方公众号上专门发文称,理解消费者送检的愿望,但是检验项目繁多,费用很可能超过了商品本身的价值;其次,消费者在送检过程中,可能造成样本被污染,导致结果不准确;最后,检验机构承认,维权会带来法律风险,如果遇到食品安全问题,推荐先与职能部门联系,由职能部门协调,找检验机构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