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超1000人聚集天津,千人共谈"虾"事文/图水产前沿何鸿浩林贞武沈君李钒
当前,全球养殖对虾产量已增长到450万吨的体量,预计5年后将达到800-900万吨。可以说,对虾养殖业仍然是全球水产业中最具活力和投资前景的热土。
第八届中国养虾高手年会以“挖掘下一个驱动力”为背景,以“种苗选择、动保创新、饲料升级、工业化”为主题,邀请了对虾产业链条上的精英从业者,共谋“虾”界大事,本次大会与会人数超过1000人,达历届新高。
本次第八届养虾高手年会由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国家虾蟹产业技术体系、《水产前沿》主办;华夏对虾种业创新联盟、天津市水产研究所联合主办;中国水产频道、工业化水产圈承办;CalixLimited(澳大利亚)、英伟水产INVEAQUACULTURE、厦门源正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唐山三发普林饲料有限公司、江西九正药业有限公司、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广东遂溪县好仕达实业有限公司、江苏好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泰国顶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协办。
同时,大会得到江苏省东辛农场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湛江市对虾苗种协会、如东县南美白对虾协会、工业化水产养殖联盟、海南省对虾养殖协会、浙江对虾养殖协会、广西对虾养殖协会、惠东县虾业协会等单位的支持。
此外,非常感谢天津市渔生堂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广州市旭路行电子有限公司、青岛海壬水产种业科技有限公司、渔农在线、烟台大乐饲料有限公司、广东海兴农集团有限公司、海南阜康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正大集团大力支持。
部分重要嘉宾
天津市水产技术推广站站长包海岩致辞
华夏对虾种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王清印致辞
《水产前沿》创始人熊思致辞
更多精彩请扫码观看
图片直播
王清印:对虾养殖历史、发展及展望
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原所长、华夏对虾种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王清印
1995年以前,我国对虾养殖的主要对象一直是中国对虾,特别是在黄海和渤海沿岸各省市,最大年产量40938吨。90年代后期至今,对虾养殖主要品种转变为凡纳滨对虾。
回首中国对虾的发展历程,我国学者对其研究始于1952年。1965年赵法箴发表“对虾幼体发育形态”一文,为人工育苗提供了科学指导。1981年中国对虾人工育苗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1983年,农牧渔业部水产局正式制定出《对虾工厂化育苗操作规程》,对于推动和促进全国对虾育苗产业大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1978年,黄海水产研究所与山东文登小公社养虾场合作养殖中国对虾。1987-1992年是中国对虾养殖达到高峰,年产量20万吨。1995年,凡纳滨对虾进入养虾人的眼中。
观察对虾养殖业,仍存在如下问题:1、技术水平还远未达到对养殖过程的全面干预和人为控制。2、不能恰当把握投入与产出的最佳平衡点。3、不能很好解决对虾养殖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
如今,对虾养殖业到了认真反思、重新规划发展思路的重要时刻。2019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十部委专门为水产养殖业的绿色发展提出具体指导意见,是建国以来的首次!大家应以种业为抓手,摆脱困境,走绿色发展之路。即使不能脱胎换骨,起码也要来一次自我革命。这是时代发展给我们提出的命题。
朱长波:内陆盐碱水对虾养殖利用及技术关键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朱长波
如今养殖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发展方向发生改变,但深远海养殖和盐碱地养殖仍是方向之一。据数据显示,全国约有盐碱地14.87亿亩、盐碱水面6.9亿亩,天然咸水湖占国内湖泊总面积的55%左右,临近水系可渔业开发的低洼盐碱荒地约4500万亩。
盐碱水质类型可以分为氯化物型、硫酸盐型和碳酸盐型,并非全部类型盐碱水都适宜改造养虾。目前,环渤海地区、山西、陕西、河南、内蒙古、宁夏、甘肃、新疆等全国各地盐碱区域都有养殖,养殖品种多为南美白对虾、斑节对虾和日本对虾。
内陆盐碱地优势在于:
1、可开发区域广、用地成本低
2、能源十分丰富,加温加热成本低
3、适温期气候稳定,无极端天气
4、地域隔绝,病害少
但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
2、盐碱水问题,离子、碱度和ph不一
3、劳动力问题,青壮年劳动力少,本地人不会游泳,缺乏养虾技能;外地工人不适应本地生活环境
4、市场问题,产业链不完善,物流、销售、外销渠道待开发
在盐碱地养虾,需要修复与开发并举,放苗密度不宜超过2万尾/亩,适合抬田实施上粮下渔绿洲渔业模式、虾稻联作模式等生态模式。
OscarHennig:BENCHMARK基因育种项目介绍
BENCHMARK基因公司运营总监OscarHennig
BENCHMARK基因公司现有基因、营养、动保三大板块,板块间互补且协同。我们贡献了超过40%全球产量的三文鱼卵,在大西洋鲑领域研究积累深厚,现将技术复制到对虾、罗非等多个品种。
BENCHMARK基因开展了对虾育种项目,通过精准基因定位技术,开发特定病原抗性。我们利用基因组筛选技术,这项目技术主要有以下优势:
1、提升选择的细分度,可以利用到传统家系选育以外的基因。
2、减少了近亲繁殖的积累。
3、提升遗传预测的准确性(育种值),可以计算出个体间的真实关系,不再需要传统的期望矩阵,选育准确率提高20%。
目前,BENCHMARK已成功选育出BMKProtect、BMKYield、BMKLowsal三个不同品系,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养殖环境。
李涛:絮团那些事儿——“半絮团养虾模式”的生产实践
新生代工厂化养虾达人李涛
投身南美白对虾工厂化养殖已有7年,一直在尝试和调整养殖模式。关于生物絮团养殖,我认为需要思考以下几点:
1、养殖水体碳源的来路和出路有哪些?
2、养殖水体到底需要多少碳源?
3、碳氮比越高越好吗?
4、以菌抑菌真的可行吗?
5、生物絮团需要刻意控制弧菌吗?
6、生物絮团需要大量添加微生态制剂吗?
WilsonLum:AQUA-Cal+——虾类水产养殖业可持续解决方案
Calix(澳大利亚)亚洲业务发展经理WilsonLum
目前对虾养殖过程中容易出现多余饲料沉淀、虾的排泄物、有毒的污泥等问题。污泥的化学需氧量高,PH低且通常包含病原体,另外排污会消耗大量电力和化学处理然而增加了虾的生产成本,利用好当前的废物和潜在的有毒底泥,可以起到保护环境系统、提高收成重量、提高成活率、降低能源成本、增加饲料转化率等作用。
十多年来,解决全球挑战一直是Calix热情和业务的基础,Calix通过使用氨必净的环保水处理技术来推进对虾养殖。氨必净是一种高比表面积的氢氧化镁液体产品,同时配制有高水平的镁,是一种安全,环保的碱源。另外Calix氨必净通过提高碱度来减少PH波动,中和某些物质,改善水中的硬度。同时也可以分解脂肪,提高虾的生长性能并控制水质。养殖过程无需排污,减低成本。
陈锚:厄瓜多尔养虾成功之道——大汪子养虾能从中学到什么?
渤海水产股份有限公司遗传育种博士陈锚
学习他人不能照本宣科,考察海外养殖也是如此。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面积25.6万平方公里(相当于我国广西),人口约1500万,海岸线930公里。厄瓜多尔养殖面积约23万公顷,GuayasSantaelena约14.5万公顷,Elono约5.5万公顷,Manabi约2万公顷,Esmeraldas约1万公顷。厄瓜多尔也有淡水小棚养殖,产量可达2万磅/公顷,3~4造/年,13~14g/90天。
观察厄瓜多尔的对虾产业:
1、品种:原种,选育简单有效。
3、水环境:厄瓜多尔没有工业污染;红树林净化;直面太平洋,水流充分交换。
4、土壤:土壤较为肥沃。
5、养殖方式:养殖密度较低。
6、风险:养殖风险较低,可持续。
我们能从厄瓜多尔养虾业中得到一些启示:需要一个长期多年的生产计划,限定产量上限;分级养殖,降低风险;合理使用微生物;可以轮放轮捕;生物防控很关键。
石磊:第三方检测机构的质量“六要素”
暨南大学食品安全与营养研究院院长石磊
第三方检测实验室是为社会提供检测/校准服务的实验室,数据为社会所用,目的是提高和控制社会产品质量,一般使用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CMA是一项确保检验检测数据、结果的真实、客观、准确的行政许可制度。规定了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资质认定能力评价时,只有符合机构、人员、场所环境、设备设施、管理体系方面的通用要求后,才能成为第三方检测机构。质量管理体系是检测机构为实现质量方针和目标,建立持续保障检验检测能力的制度措施。
人、机、料、法、环、测是影响实验室检测的六大质量因素。其中人员是实验室的第一因素,实验材料的有效性和可靠性对检测结果至关重要,样品检测过程中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保证检测数据的准确性,选择准确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工作质量控制的重要保障。水生动物的检测是破坏性的,进行抽样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局限性。大家要明白的是,产品质量是生产设计出来的,并不是靠检验出来的,病害检测只是养殖生产过程中的“眼睛”!
柴宇:南美白对虾养殖技术管理
INVEAquaculture中国区总经理柴宇
当前南美白对虾养殖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其中一个可行的关键点就是营养改进。根据第三方学者的研究报告,将同一苗场的P10规格苗分别常规苗料组和高品质苗料组分别观察45-55天生长表现,可以发现养殖成功率提升超过20%。所以说,完善饵料配方和加工工艺的高品虾苗饵料能够进一步提高虾苗品质。
泰国养虾高手KobPatipon-Patrick
目前的对虾养殖有低密度、中低密度、高密度、超高密度等模式,今天介绍的是泰国新的超高密度养殖模式。根据以往经验在育苗场养殖过程中很少遇到的疾病问题会比土塘养殖少很多,一般情况下土塘养殖至40-45天时候问题会高发,其中小塘问题会少点。虽然室内养殖投喂更多,水质很容易变差,小水面换水方便可以减少很多有害物质。既然育苗场的生产比较稳定,养殖端可以向育苗场学习。
为了实现用更小的水体来生产更高的产量,同时更易于操作,设计了帆布池超高密度养虾模式,规格有200立方和800立方。该模式把育苗的理念运用当中,系统通过利用蛋白分离器、有益菌、文丘里管螺旋增氧等方式控制池底,减少水质问题。
该模式养殖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标粗,密度为5个p10虾苗/1升,最佳养殖周期30天,目的是让虾苗更加健壮,在这个阶段虾会养到0.5-1克/尾。第二阶段是养成阶段,从标粗池搬至养成池,放养密度为500-800/立方,最佳养殖周期为60天,这个阶段养殖45天可以达到75头,控制在5公斤/立方的产量,效益好的时候出虾的规格可达20-25克/尾。目前该模式的限制条件为溶氧,在养殖过程中需要补充钙镁离子,相信在未来会有更大的突破。
伏晓斌:功能性饲料在对虾养殖中的应用
唐山三发普林饲料有限公司技术服务经理伏晓斌
目前,业界没有一个产品能有突破性的发展,能够让养虾成功率大大提高。对于养殖而言,动物先天性免疫力是动物针对病原侵袭的第一道屏障,而且具有范围广、反应快和相对稳定的特点。针对这点,近年兴起的功能性饲料确实是一个非常好的产品,但目前行业对功能性饲料评价不一,有人认为没效果、不明显;有人认为效果非常显著;也有人认为其价格与效果不匹配。
无论如何,具备调水、护肝脏和修复肠道效果的功能性饲料是一个非常合宜的解决方案。目前,功能性饲料主要开发方向为抑制弧菌调节代谢方向、增强免疫促长方向和修复肠道保护肝脏方向。
互动环节
中国虾业2019回顾与2020展望
本互动环节以“回首与展望”为题,邀请了华夏对虾种业创新联盟专家委员会主席王清印、英伟水产中国区市场总监柴宇、唐山三发普林饲料有限公司销售总监刘群、厦门源正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艺平、Calix(澳大利亚)亚洲业务发展经理WilsonLum、广州双螺旋基因技术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常彦磊、江西九正药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姜雄飞、泰国顶丰水产养殖有限公司技术顾问SupathanitJaikra,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王雷研究员担任主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