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以来,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北院先后接诊了两名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通过病情症状与演变轨迹,医院发现他们跟最近3年接触鸟禽感染“鹦鹉热”的同类患者有很多相似之处。
医生介绍称,“鹦鹉热”患者感染初期通常出现头痛、全身乏力、畏寒高热的症状,部分合并有肝功能损害表现。患者身体中伴有炎症分泌物渗出,甚至有例如大叶性肺炎的病变,病情严重的情况下,将有引起呼吸衰竭的风险。
据医生介绍,“鹦鹉热”的病原体是一种衣原体,它侵入人体后,一般有5到14天的潜伏期。患者在医学影像检查中的表现跟结核病、甲流等多为相似,因此“鹦鹉热”容易被漏诊、误诊。患者如果有接触活禽、饲养鸟类等经历,务必及时告知医生。
医生表示,从前的“鹦鹉热”病例多因接触鹦鹉被感染。但是,现在发现很多鸟类、禽类身上也有可能携带“鹦鹉热”病毒,例如鸽子。“鹦鹉热”病毒传染性强,人群经过菜市场这类区域后,也可能被感染。
对于日常生活中对“鹦鹉热”病毒的个人防控,蒙建凤医师建议,饲养禽类时,应当注意对鸟巢等禽类活动区域进行通风,并定期对其清理和消毒。同时,提高自身的免疫力,预防“鹦鹉热”感染。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