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渔护署接收了一只17岁的松鼠狗(香港外多称“博美犬”),其主人为一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
接收当天,渔护署采集了该松鼠狗的口腔、鼻腔、肛门和粪便样本,并于次日在口腔和鼻腔样本中检测到少量新冠病毒。此后,渔护署又分别于2月28日和3月2日采集样本进行病毒检测,结果发现2月28日的口腔及鼻腔样本继续呈弱阳性反应,3月2日的鼻腔样本再次呈弱阳性反应。
对于样本检测结果,渔护署征询了香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香港城市大学动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院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的专家意见,专家们均认为多次样本检测的结果显示该松鼠狗已低程度感染新冠病毒,并很可能由人类传染。
阳性反应并非因环境污染,
该犬只已被感染
“我们需要明白,病毒没有什么指导方针,它们会跨越物种界限,有时候动物传染人,有时候人传染动物,事情就这么发生,这不是什么新闻。”渔护署助理署长薛汉宗在3月5日的“香港特区2019冠状病毒病个案最新情况简报会”上表示。2003年SARS期间,香港淘大花园就有8只猫和1只狗对SARS病毒呈阳性,但当时的数据显示,没有病毒检测呈阳性的猫将病毒传染给其他猫。[2]
如何确定松鼠狗是被病毒感染而不是从环境中沾染了病毒?薛汉宗称如果是从环境中沾染的病毒,狗的口腔及鼻腔会不断产生分泌物将其清除,而不会在体内停留6天之久。因此6天内3次取样进行病毒测试,且每次都有样本呈弱阳性反应,证明该松鼠狗已被感染。
香港大学生物医学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亦表示:“弱阳性表明病毒量较低,事隔多日连续测试病毒核酸阳性表明狗已被感染,并非因环境污染而造成。后续将继续测试抗体,可作进一步证明。”
薛汉宗在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渔护署正在与香港大学合作,分析松鼠狗的病毒基因图谱,并会与病人的病毒做分析比较,以确认病毒是否发生了变异;此外,也会进行血清测试,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可以中和病毒的抗体,但结果还需要5-7天才能出来。
薛汉宗称,血液中是否存在抗体取决于感染阶段,如果处于感染初期,狗可能不会产生抗体反应。如果血清中验出抗体,可进一步确认狗受到感染,但即使血清测试呈阴性也不能排除感染的可能性。
勿须惊慌,目前尚无证据表明
新冠病毒可以经由狗传染给人
“狗被感染但病毒量较低,对人类的风险仍存在,但相对比较低一些。”金冬雁在接受《知识分子》采访时表示。
3月4日的通报中,渔护署强调目前尚无证据显示宠物会传播新冠病毒,或会因此生病。宠物主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但不用过分担心,在任何情况下,绝不应弃养宠物。
薛汉宗在新闻发布会上亦表示目前尚无证据表明新冠病毒可以经由狗传染给人,宠物主毋须恐慌,但应勤洗手、戴手套、避免狗狗到处舔,不要与宠物有过分亲密的接触。带狗狗外出后要为它们清洁,如果狗狗有任何不适症状,及时去看兽医,不用给狗狗戴口罩。“相信人的口罩很难戴在狗身上,而且狗散热要靠舌头,所以戴口罩对狗来说并不舒服。”薛汉宗说。
这只被新冠病毒感染的松鼠狗现在正收养于港珠澳大桥口岸动物居留所接受检疫,渔护署表示会为其进行反复测试,待测试结果呈阴性后,才会交还其主人。同时,出于保护公众及动物健康的目的,渔护署强烈建议将与新冠病毒确诊者或其密切接触者同住的哺乳类宠物(包括猫狗),安排在渔护署的检疫设施接受检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