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气转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数量也开始持续出现,尤其是流感、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例再次增多了起来。本文图片上海市儿童医院供图
当日,中国国家流感中心网站也发布监测周报。数据显示,2023年第46周(2023年11月13日-2023年11月19日),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持续上升,以A(H3N2)亚型为主,其次为B(Victoria)系。
蒋鲲进一步透露,除了患儿感染外,当前疾病以家庭为单位的小范围传播也在门诊及病房中显现出来,此外还有一些支原体感染好转的患儿,在未得到充分好转的前提下外出和上学后短期内出现包括流感病毒在内的二次感染,也值得引起重视。
蒋鲲坦言,目前很难预估今年的冬季儿科就诊高峰会持续到什么时候,按照以往经验来看,高峰一般持续到春节,“寒假期间或许患儿数量会下降一些,但需要密切观察。”
11月24日上午8点多,上海市儿童医院泸定路院区内的呼吸科病区内已经有家长带着孩子在挂号、排队候诊。
“5-7岁患儿常常是支原体感染或者流感”
蒋鲲坦言,往年,秋冬季是儿科就诊高峰,春节及夏季伴随寒、暑假来临儿童病人相对会减少一些,而今年似乎就没有出现过所谓的“低谷”,“今年3月相继出现呼吸道合胞病毒、流感病毒暴发高峰,一直延续到7月开始支原体感染病例逐渐增多,9月支原体感染人数一路攀升,直到11月初,儿科门急诊量稍有所回落,但支原体感染患儿仍然存在相当多的数量,随着天气转凉,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患儿数量也开始持续出现,尤其是流感、鼻病毒和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病例再次增多了起来,从上周起,就诊患儿又开始呈现急速增长的趋势。”
在就诊患儿中,大多是幼儿园大班、小学年龄段的孩子,集中在5-7岁偏多,常常是支原体感染或者流感病毒感染引起发烧、咳嗽等症状。而呼吸道合胞病毒及腺病毒感染的发病年龄段集中在6个月到2岁,这部分就诊患儿目前相对较少,但也已开始呈现上涨趋势。
当前,肺炎支原体对阿奇霉素、红霉素等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相当普遍,蒋鲲说,这也是导致一些儿童患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的原因,但她同时也会考虑,肺炎治疗效果不佳甚至病情反复是否同时存在混合感染的情况。若明确存在合并混合感染,需根据感染病原相应调整治疗策略。
家庭小范围感染显现,患儿症状好转后再休息1-2周
当前,呼吸道病原在家庭为单位小范围暴发的情况,在门诊和病房中亦逐渐显现出来。
“呼吸道感染病原大部分传播途径都是飞沫传播的,现在天气转凉,家里往往关闭门窗,所以很容易形成小范围内的传播。”在蒋鲲的门诊中,有一家四口人都出现感染的,先是8岁的弟弟感染了流感病毒和肺炎支原体,随着病情的不断加重,家里十来岁的姐姐又得了流感,紧接着两姐弟的爸爸妈妈也没有逃脱,相继都患上了肺炎,“但好在大人的抵抗力强,父母即使是肺炎,症状也都很轻。”
还有持续出现不同病原体感染的病例。蒋鲲回忆,一名患儿在支原体肺炎治疗出院后1周,前来复查,片子显示肺部炎症恢复得很好,患儿2天后又出现高热症状,一测又得了甲流。
优化诊前化验项目,“儿科就诊高峰以往会持续到春节”
随着儿科就诊高峰的持续,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声音,建议一些轻症、低烧的患儿可以暂缓去医院。
对此,蒋鲲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虽然不建议孩子一发烧就往医院跑,但前提是患儿的精神尚可,饮食也都不错,可以在家观察48-72小时,“大部分发烧的孩子,我们往往先考虑是病毒感染,病毒感染没有特殊的药物可以治疗,只能对症治疗,或许2-3天就可能好转了,但如果孩子出现高热不退、精神萎靡,还伴随呼吸困难等其他伴随症状时,还是建议及时来医院就诊。”
而针对当前孩子出现肺炎的情况,蒋鲲也建议家长不要过度恐慌,“当前,大多数肺炎患儿还是轻症为主。咳嗽了,也不一定都会得肺炎,像目前流行的鼻病毒感染症状就是感冒症状,且症状并不严重,而治疗支原体感染的药物选择也有很多,轻症肺炎口服药物即可治疗,并非所有肺炎都需要挂水,大部分患儿的治疗,我们都采取能口服药物就口服药物。从目前来看,整体的儿童输液量是呈现一个下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