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家的粽子!凭什么管我要钱!”
调解室里,阿浩和王阿姨争执不下。
日前,在珠海市香洲区法院,发生了这样的一幕:小狗“粽子”突然有了两位主人,都想把它带回家,这可忙坏了法官和调解员,在两位“主人”之间来来回回做工作。
阿浩和粽子的故事,始于四年前……
2020年,阿浩买了只白色的法国斗牛犬,圆滚滚的,取名“粽子”。
回家后,阿浩就忙着给粽子上“户口”,办“身份证”,领了《养犬登记证》,又植入了芯片,相互陪伴三年。
2023年的某天,阿浩如常带着粽子出门,粽子被热得直喘,阿浩想给粽子找点水喝,一头冲进小卖店。可等阿浩拎着水走出来,粽子却“原地消失”了!阿浩慌了神,在附近转了又转,就是不见粽子的踪影。
阿浩只得失落地返回家中。
王阿姨和小白狗的缘分,始于一年前……
也是这天,王阿姨在路边捡到了一只蔫蔫的小白狗,小狗顺理成章地成了王阿姨家的一员。
一年后的一天,王阿姨带着小狗散步,一个男孩跟了上来,直夸小狗可爱,王阿姨很是骄傲。可说着说着,男孩就说自己叫阿浩,这小狗是他的,叫粽子,要求王阿姨还给他。王阿姨自是不依。
第二天,阿浩又找到王阿姨,说他的粽子有“身份证”,只要让他带小狗去验一下芯片就行,如果不是粽子,他也不会再打扰王阿姨。王阿姨不同意,阿浩又请工作人员上门检测。
小狗就是粽子!
阿浩以为这下王阿姨总该把粽子还给自己了,没想到还是遭到拒绝,王阿姨更是张口就要1.5万元的“好处费”,阿浩无奈提起了诉讼。
阿浩和王阿姨的摩擦,始于数月前……
考虑到案情不复杂,两人的争执都是出于对小狗的爱护,案子被转入诉前调解。
“粽子这一年,是谁在照顾?”法官谢光也来到调解室,打断了争吵的两人,还想再“多走一步”“多做一些”,再给两人算算感情账、经济账、法律账。“于情,粽子在王阿姨家的一年,被照顾得很好,值得一声感谢;于理,无论是喂养、护理还是体检,都是有开销的,你也应该支付必要的费用。”阿浩不吱声,过了一会才开口:“是我太心急了,说话冲……”阿浩解释说自己对王阿姨是心存感激的,也愿意补偿王阿姨的支出。
“王阿姨,”法官把王阿姨领到隔壁房间,“调解员也说,您和小狗之间处出了感情,这1.5万,是为了把她留下吗?”
“我……”王阿姨支支吾吾,“法官,您不知道,当时是阿浩把她扔在路边的,一点责任心也没有,他照顾不好的!现在突然跑出来,就要把狗狗抢回去,哪有这样的道理!她已经是我的家人了!”王阿姨的话里,有不舍,也有顾虑。
法官又耐心地解释,王阿姨心疼粽子,只是物归原主,也是应该的。
法官和调解员在两调解室间来来回回走着。
粽子主人们的言和,始于当天……
一番耐心的释法析理,王阿姨最终同意把粽子还给阿浩,阿浩也郑重地表达了感谢,愿意向王阿姨支付5000元补偿款。
“她一天要下楼遛三次。”
“她最喜欢吃西兰花,你可以用清水煮了喂她。”
王阿姨一边摸着粽子头,一边叮嘱着阿浩,神情和语气里,充满了不舍。阿浩立在一旁,不住点头,还承诺王阿姨,想粽子了,就去他那看看。
阳光洒下,画面格外温暖。
香洲法院将继续秉持“如我在诉”之心,坚持“案小事不小,小案不小办”,通过多一点“相互沟通”、多一步“诉前调解”、多一句“释法说理”,积极回应案件背后蕴含的司法期待,持续深化全过程实质性解纷止争,处理好每一个“小案”、每一件“小事”,交出一份有温度、有力度、有速度的司法答卷。
文、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魏丽娜通讯员:姚瑶、李宇欣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彭文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