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熬的夜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大,体检报告上的“+”越来越多。
有时,吃药就和吃饭一样成了常态。
但是家有毛孩儿的主人需要注意,千万看管好家里的药箱!
你家毛孩子可能对那些形状各异的小药丸很好奇,可能会将它们当做“零食”偷偷吃掉。
一不小心,不仅会让主人破财,甚至可能让它们就此丢掉小命······
一方面给动物医生提供不同病例的临床参考。
另一方面也提醒动物主人,哪些东西对于动物有害,需要小心防范,避免意外的发生。
其中一个病例,就是狗狗偷吃主人的“伟哥”。
不太清楚主人是把它放在了床头柜,还是其他什么地方,反正是被家里的大金毛翻了出来。
小编问过身边的兄弟,据他说人类的话一般是建议一次吃一片,最多不能超过两片——是我的兄弟不是我哈!
另外这也不是医疗建议哈,大家吃药前一定要听自己开药的大夫啊!
可能不太好吃吧,没全吃光······
主人发现后,没考虑面子什么的问题,迅速将它送到了动物医院,并如实将狗狗的情况告知了医生——这点值得点赞!
通过医生的检查,狗狗此时已经明显出现心动过速,并伴有轻微高血压,表现得不太舒服。
诱吐后,只吐出了一点铝箔包装,没有药片。
联系了APCC后,医生迅速对狗狗进行输液对症治疗,并监测心血管功能。
可能施救非常及时,动物主人非常配合,狗狗的体型本身也比较大,还是雌性。
过了几个小时后,它的身体状态逐渐恢复正常,也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算是有惊无险的过去了。
但另一只腊肠犬就没有这么好运了。
一天晚上,它趁主人不注意偷偷咬破了一个装药的塑料袋。
里面装着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苯海拉明和一种含有褪黑激素的助眠剂。
结果第二天早上,主人发现狗狗明显不对劲,眼睛肿胀,心跳加快,呼吸频率也明显加快,还一直呻吟,呜咽。
于是迅速驱车将它带到了动物医院。
兽医检查后发现,它已经患上了高铁血红蛋白血症,组织器官明显呈缺氧的状态,呼吸也渐渐非常困难,在与APCC联系后,初步确认是对乙酰氨基酚的中毒。
于是迅速对症进行紧急治疗,并开始使用肝脏保护剂以预防肝功能衰竭。
两天后,狗狗的肝肾指标均开始飙升。
在医生的全力救治,主人的努力配合,以及狗狗本身强烈的求生意志下,它终于扛了过来,保住了一条小命。
看管好家里的药箱
仅在2021年,APCC就帮助了超过401,000只动物,为它们的主人以及救助它们的兽医,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和易于使用的安全指南。
我们聊到的两只狗狗,最后都成功得到了救治。
但也有很多的毛孩子,并没有挺过来,就此离开了这个世界。
每年年底,APCC都会创建一份当年最常报告的“动物顶级毒药”清单。
我们可以看到,比起我们经常科普的食物和有毒植物,人类的药物以绝对的优势占据着领先的“地位”。
事实上,它们已经连续四年成为位列第一的宠物“毒药”。
狗狗有些会由于嘴馋——更多的是因为无聊和好奇,会在“探险”的过程中,将找到的“战利品”吞到嘴里。
常用的止痛、抗炎,退热类的药物,常常会造成严重的胃肠道刺激,如常见的阿司匹林,布洛芬等。
此外,同样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对乙酰氨基酚——比方说“泰诺”,除了会导致严重的腹痛外。
还会引起肝脏损伤,面部和爪子的肿胀等,这种药物猫通常比狗更敏感,要格外注意。
一些治疗高血压,心脏病,以及帮助睡眠类的药物,也可能让动物变得昏昏欲睡。
有时一不小心,可能会就此永远的“睡过去”了。
某些药物在过量的情况下,会扰乱它们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若不及时救治,可能会有生命危险。
不过这在过去是不常见的,也并不是每个动物医生都知道如何处理。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最重要的就是别为了方便,把药物随便乱放!
最好将它们放在狗狗够不到的高处,或者带锁的柜子里。
而窗台,卧室里的床头柜,厨房和浴室的边柜,沙发和茶几附近的简易药箱和装药的塑料袋,都是毛孩子能够轻易找到药物的“高危地点”。
如果有条件能够训练狗狗定点进食——只吃狗盆里食物,就更好了。
这也能避免它们在外出时乱捡东西吃。
如果万一发现狗狗吃了什么不该吃的药物,一定要尽快带至医院,并如实告诉医生具体情况——千万不要碍于面子隐瞒。
并且要带着装着药物的原始容器,方便医生推测动物的具体中毒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诊治和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