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者们最近发现了一类存在于血红细胞中的单基因的突变,这类突变能够帮助机体抵抗疟疾。这一发现能够帮助我们了解机体抵抗疟疾的作用机理,而且为新型疗法的开发也提供了思路。最近,由来自英国的研究者们对撒哈拉地区的原始部落中的几千人进行了全基因组的测序,用于寻找与疟疾有关的多种不同的血细胞标志物。
新华社北京10月15日电一个国际研究团队日前报告说,他们通过分析所收集的数据成功对肯尼亚部分地区的疟疾传播趋势进行跟踪观测,这种新的分析方法有望提高对这类疾病疫情的监控效率。据美国科学促进会主办的EurekAlert网站介绍,来自卡耐基梅隆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2008年6月~20
自从人类最初从我们的原始祖先进化以来,我们就陷入了与人类遭遇的最大传染病—疟疾的斗争之中,疟疾是一种致死性疾病,其是由疟原虫通过蚊子叮咬来传播引起人群致病的,每两分钟就有1名孩子因感染疟疾而死亡。2016年在91个国家中(大部分位于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大约有2.16亿疟疾感染病例,相比前一年增加
“超级疟疾”肆虐批评者质疑是“狼来了”柬埔寨拜林的儿童在蚊帐里休息,一种“超级疟疾”正在这里肆虐。今年3月,一种能抵抗广泛使用的药物组合的疟原虫正在东南亚。这个令主流疗法失效的“超级疟疾”正在东南亚传播,它迅速地从柬埔寨西部,穿过泰国东北部,一直延伸到老挝南部;现在它甚至已经降落在越南
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celoJacobs-Lorena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肠道共生细菌助力蚊子抵抗疟原虫”(DrivingmosquitorefractorinesstoPlasmodium
今天凌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在线发表了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王四宝研究组与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MarceloJacobs-Lorena研究组合作的研究成果:“利用工程肠道共生细菌助力蚊子抵抗疟原虫”(DrivingmosquitorefractorinesstoPlasmo
疟疾是世界上最致命的疾病之一,仅2020年全球就有62.7万人死于疟疾。在严重的情况下,患者会出现危险的低血糖水平。这种并发症在儿童中尤其危险,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致命,但它为什么会发生一直是一个长期的谜。现在,在周五(7月15日)发表在《CellMetabolism》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
发表在著名科学杂志Cell的一项新研究中,MiguelSoares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人肠道菌群中特异性细菌组分可以触发自然防御机制,高度保护预防疟疾传播。在过去的几年里,科学界开始意识到人类与居住在肠道的细菌和其他微生物处于共生关系。这些微生物作为肠道菌群,不一定会导致人体发生疾病,反而
慢性肝病和疟疾都会引起血清免疫球蛋白升高。慢性肝病:表现如下:1.出血。表现为大便发黑,严重时是稀黑便发亮,有如铺马路的柏油,最严重时还可解出鲜血。2.精神改变。神智恍惚,好睡觉或者异常兴奋、烦躁不安、精神不集中,连普通的算术也完成不了,严重者可昏迷。这些症状是由于肝病产生的有害物质刺激大
一个国际研究团队17日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发现了一种新的合成物质,能针对疟原虫高效发挥作用,未来如果制成药物,可望让疟疾病患服用一剂就彻底治愈。来自英国邓迪大学和其他机构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名为DDD107498的合成物质,它不但对疟疾有很好的疗效,还可能用于阻断疟疾的进一步
磺胺多辛片,适应症为长效磺胺,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志贺菌属等细菌感染,现已少用。本品与乙胺嘧啶联合可用于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所致的疟疾,也可用于疟疾的预防。适应症:长效磺胺,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球菌及志贺菌属等细菌感染,现已少用。本品与乙胺嘧啶联合可用于防治耐氯喹的恶性疟原虫
动物模型在人类疟疾的病理学研究、疫苗开发和治疗试验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因芯片技术与动物模型的结合,更进一步加深了人类在分子水平上对疟疾的认识。2004年Sexton等利用基因芯片分析了鼠疟原虫转录组的变化,结果发现鼠感染原虫后脑部400余基因及脾脏600余基因的转录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
恶性疟原虫裂殖子入侵人红细胞,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由宿主受体和寄生虫配体之间的特殊相互作用介导。日前,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的科学家们,发现了疟原虫入侵人红细胞期间的一个关键过程,更重要的是,他们还发现了一种方法来阻止这个入侵过程。这项研究成果,发表在最近的NatureCommu
病例资料患者女,37岁,深圳市居民。2015年8月25日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539.6°C,伴畏寒,无鼻塞、流涕,无呕心、呕吐,无头晕、头痛。至深圳市某医院就诊,输液后俱体不详)自觉好转。8月27日又出现反复发热,伴咳嗽,干咳为主;深圳市传染病医院门诊拟诊为发热原因待查,急性上呼吸道
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ScienceImmunology上题为“ClonalevolutionandTCRspecificityofthehumanTFHcellresponsetoPlasmodiumfalciparumCSP”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德国癌症研究中心
病例资料患者男,20岁。以发热、头痛、肌肉酸痛4d,加重伴视物不清Id入院。患者发病前1个月居住于非洲喀麦隆,既往体健。入院时体格检查:体温37.5℃,脉搏112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05/58mmHg(1mmHg=0.133kPa),嗜睡,烦躁不安,皮肤、巩膜黄染,未见肝掌及蜘
病因人类对几种人体疟原虫普遍易感。疟原虫感染是本病的惟一诱因。人们发现同一时期内疟疾流行区肾脏病发病率远高于非流行区。临床和组织学研究,在患者肾小球内免疫复合物中有疟原虫抗原物质,进一步证实了疟疾是产生肾脏病的重要病因。临床表现疟疾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和水肿,以三日
寄生虫血液检查介绍:寄生虫血液检查是一项用于检查寄生虫的辅助检查方法。血液和血细胞内的寄生虫均可在血液中查到,这些原虫和丝虫寄生于人的血液中和红细胞内,需通过血液检查或骨髓检查来进行确诊。常用的方法为血液涂片法(薄血片和厚血片法)和骨髓穿刺法。是一项用于检查寄生虫的辅助检查方法。寄生虫血液检查正
脉管系统寄生虫的病原检查方法:由于脉管系统内寄生虫的寄生部位及离体途径的不同,决定了病原学检查方法的不同。弓形虫滋养体速殖子阶段也可寄生在血液的有核细胞内。本章主要介绍丝虫、血吸虫、疟原虫、利什曼原虫、锥虫及巴贝虫的病原学检查。有关免疫学及分子生物学检查方法见其它网页。一、血膜染色法血液检查是诊断疟
寄生虫病动物模型(一)疟疾模型用伯氏疟原及约氏疟原虫血传配子体接种入小鼠腹腔,或用诺氏疟原虫感染恒河猴,这类模型常用于抗疟药物筛选。(二)日本血吸虫病模型多种哺乳类动物可作为终期宿主,先用娩出法取得尾蚴,再经皮肤接种于大鼠、豚鼠或家兔、猫、狗等。(三)丝虫病模型我国目前已复制
疟疾(Malaria)由一种叫作疟原虫的寄生虫引起,通过受感染蚊子的叮咬传播。这种寄生虫在人体的肝脏中繁殖,然后感染血红细胞。疟疾的症状包括发烧、头痛和呕吐,通常在蚊子叮咬后10-15天显现。如不治疗,疟疾可能中断对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的供血,从而迅速威胁生命。WHO《2017年世界疟疾报告》
60DegreesPharmaceuticals(60P)是一家专注于开发热带疾病治疗药物的生物医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在美国市场推出Arakoda(tafenoquine,他非诺喹)片剂,该药于2018年8月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成人(18岁及以上)预防疟疾。值得一提的是,Arako
这种新药可以逆转对老的抗疟药的耐药性科学家开发出了一种强有力的抗疟疾药物,它还能够恢复已经失去疗效的抗疟药的活性。这种“双重功能”药物能阻断疟原虫生存的一个关键过程。此外,它既可以逆转针对更老的抗疟药的耐药性(当联合使用的时候),又可以维持新药的活性。由美国波特兰退伍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22日公布的一篇寄生虫学论文,揭示了抗疟疾药物青蒿素的作用机制——确定青蒿素可针对100多种蛋白质发生作用。这项研究同时显示,青蒿素会被血红素这种特定的含铁化合物激活。目前对于疟疾最有效的药物就是青蒿素,以其为主的联合疗法成为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抗疟疾标准疗法,尤其在疟
“疟疾在我国都已经被消除了,还要你们干吗?!”每当听到这句话时,江苏省血吸虫病防治研究所研究员高琪都有点“哭笑不得”。“目前,我国主要疟疾流行区的传播因素尚没有根本改变,传疟媒介依然存在。每年有数千例境外输入的疟疾病例,因境外输入病例导致的重症病例和死亡病例时有发生。并且消除疟疾后我国人群对疟疾免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