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个消息,很是有趣。说今年是狗年,发行的《戊戌年》邮票,首次采用中华田园犬(土狗、柴狗)的写实版形象,看着格外自然亲民
传说秦始皇在一统中原过程中,就曾牵着一条大黄狗。在狗年里,伴随国人几千年农耕成长起来的“国犬”受到重视也是应该的
明明狗子聪明可爱、忠诚护主,是我们人类的好朋友。
可当我们面对讨厌的人和事,为什么总是习惯骂他们为“狗”?
比如:
狼心狗肺
猪狗不如
鸡犬升天
鸡飞狗跳
狐朋狗友
狗嘴里吐不出象牙
Andsoon
这些还算好的,还有一些更直接
骂人巴结主子的:狗仗人势、狗腿子、哈巴狗、走狗、丧家犬、好狗不挡道
骂人胡说八道的:狗屁、放狗屁、狗屁不通
还有用狗表达某些性关系的,这个大家自行感受,大家懂的……
狗:我特么得罪谁了!
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狗子们背了千百年的锅呢?
其一,历史遗留问题
话说黄帝的孙子有一支生活在西部地区
也就是“犬戎”部落的先祖。
犬戎大家都知道的,曾经入侵中原把
烽火戏诸侯的周幽王给办了。
所以犬戎部落一支不受中原待见,
犬,就是狗吗。
到了商周时期,社会等级制度森严
就连畜生都分三六九等
天子祭祀可以屠杀牛、羊、猪
诸侯可以杀养和猪
士大夫可以杀猪
平民百姓只能杀鸡和狗
在那个年代,狗子的地位连猪都不如
狗子就成了地位低贱的代名词
其二,与“狗”这个字有关
这真的实在是太冤了
狗子们实力背锅
“狗”的偏旁为反犬旁右边为句
在古代,句同勾,有相互勾结之意
两条狗相互勾结也带有交配的意思
隐含了狗狗滥交的行为
于是很多关于性的脏话中
就有了“狗”的身影……
(不得不说,汉语博大精深啊)
其三,性格原因
狗狗被人类驯化后
对人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奴性
忠诚护主成了它们行走江湖的标志
可这样难得的优点
什么狗仗人势、狗腿子之类的俗语“应运而生”
狗子们这是得罪了谁呀
其四,本性原因
交配是狗子们的错吗?
吃屎是狗子们的错吗?
放屁是狗子们的错吗?
这是它们的本性,改不了!
狗狗帮人们护家看院、专业陪玩
最后还要成为我们骂人时的工具
我们是不是太自私了?
(狗子吃屎是由于体内缺少某种元素)
这么看下来
每一点狗子们都在实力背锅
铲屎的们,你们心疼这些无辜的狗子么
狗在风水体系中对应12地支的“戌”
“戌”字,左边是一个人,
右边是一把兵器——戈,
意思是手拿兵器的护卫者。
所以“戌”有守卫、防卫、辟邪的意思,与狗的特性有关。
生肖风水中寅戊戌三合火局
分别对应虎、狗、马
所以有三合贵人的说法
同时,狗的六合贵人为兔
所以属虎、兔、马的朋友
养狗不仅辟邪还能旺运
关于狗的历史
人类自创造文字伊始,就有了关于狗的记载。
《殷墟文字类编》中有狗的象形文字,
《易》中有代表狗的符号,
《诗经》有“无感我悦兮,无使龙也吠”的诗句。
这里的“龙”指的就是狗。
古籍中狗的别名很多,狗高四尺则谓“獒”,
体大者曰“猗”,善捕猎、看田者曰“良犬”,
良犬有鸟龙、韩卢、殷虞、茹黄、郁林、地羊、白龙沙等名称。
《周礼》称养狗的人为“犬人”。
汉代始设训营狗官职叫“狗监”。
汉武帝甚至为狗建了“犬台宫”。
《三辅黄图》载:“犬台宫,在上林苑中,去长安西二十八里”,在“犬台宫”外又建筑了“走狗观”。
汉灵帝更是爱狗爱得发狂,史称他于“西园弄狗,著进贤冠,带缓”,“王之左右皆狗而冠”。
给狗戴冠系缓,使狗成名副其实的衣冠禽兽。
▲《桃花源图卷》局部明仇英
古代盛行用狗祭祀和丧葬的风俗。
《礼记·曲礼下》云:“凡祭宗庙之礼,犬曰‘羹献’。”
《说文》:“献,宗庙犬名羹献,犬肥者以献。”
段玉裁案:“羹之言良也;献本祭祀奉犬牲之称。”
可能古人认为狗肉做的羹很美,便奉以祭祀神灵或祖先。
夏代的二里头遗址唯一的大墓发现一个用漆朱木匣装的完整的狗骨架。
另外,甘肃玉门的夏代火烧沟遗址出土的动物骨骼中也有狗。
商代的家畜,除了食用及其他用途之外,大量的被用于祭祀或丧葬,狗也不例外。
商代的祭祀遗址中狗骨发现较多。
商代的墓葬,在腰坑中殉狗相当普遍。
西周早期的中型墓中,有的将整腿牲肉或整个牛头、狗头等放在一起,表明人们将牛、狗等肉食动物献给死去的亲友。
在洛阳的东周王城内发现的“天子六驾”,每一车厢内都有一具完整的狗骨架。
秦国在春秋时期就有在四方城门杀狗御灾的风习。
▲汉代墓葬中出土的陶狗,造型生动、形态各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独特的艺术感染力
汉代开始,民间喜杀白犬祭祖。
《风俗通》卷八说:“杀狗碟邑四门,以御蛊灾。今人杀白犬,以血题门户,曰正月白犬血,辟除不详”。
《四民月令》载:当时的宗族十一月便要“买白犬养之,以供祖祢”,正月则“收白犬骨及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