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无明显症状,有的病人可终生无症状,只是在作腹部其他手术或尸检时才发现。在有临床表现的病例中,因肿瘤的病理类型的不同而有不同表现,一般表现为腹痛、消化道出血、慢性肠梗阻、腹块等,50%是以肠套叠而就诊。回盲瓣黏膜下层的脂肪瘤又名回盲瓣脂肪过多症(lipomatosis),在X线检查时不易与盲肠
小肠瘘的临床表现因不同部位、不同病因而异,而且瘘形成的不同时期亦有不同表现。一般于胃肠道手术后2~7天,病人主诉不适,腹胀,胃肠功能未恢复,体温持续在38℃以上,脉搏每分钟>100次,白细胞计数增高。表现为恶心、呕吐,无肛门排便、排气,或大便次数增多,但量少,为水样稀便,解便后仍感腹部不适。
肠瘘的分类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常用的分类方有以下几种:(1)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损伤性、炎症性和肿瘤性等3种。(2)根据解剖部位分类:根据瘘的原发部位而命名。如十二指肠瘘、空肠瘘、回肠瘘和结肠瘘等。有人把十二指肠及十二指肠悬韧带以下100cm范围内的肠瘘称为高位小肠瘘,远端回肠瘘则称为低位小
小肠脂肪瘤主要来自肠壁的黏膜下层,一般不会长的很大,外观上与身体其他部位的脂肪瘤一样,由成熟的脂肪组织构成。
案例介绍一名18岁的日本女性突然出现腹痛和呕吐,因此被送往急诊室。患者意识正常,无神经异常。患者因特应性皮炎,一直接受抗组胺药治疗,既往无其他疾病,如神经病或血尿。无吸烟或饮酒史。家族史未见异常。在体格检查中,触诊腹部平坦,上脐部有压痛,无腹膜刺激征。体温为36.3°C,血压159/123mmHg
小肠外瘘的死亡率为10%~20%,在其预后因素中,患者的年龄、肠外瘘的病因、腹腔感染、瘘口的部位和数目、肠液引流量的多少均是影响其预后的因素。如70岁以上的小肠外瘘死亡率达62%;高流量瘘的死亡率超过20%;多发瘘的死亡率高于单发瘘;正常肠段的肠瘘死亡率不足20%,而病例肠段可达48%,放射性肠
(1)患者取左侧卧位,类同胃镜检查操作将小肠镜插入胃内腔后,少量注气、胃腔略张后再进镜。(2)经幽门进入十二指肠球内,此时静脉注射山莨菪碱10mg或解痉灵20mg,以减少小肠蠕动,必要时静注地西泮(安定)10mg或哌替啶50mg。(3)按ERCP方式送入内镜,进入十二指肠降部,采用
小肠脂肪瘤早期多无症状,后期可因肠梗阻、出血等并发症而出现症状,但缺乏特异性,诊断颇为困难,需要X线、CT、组织病理学等检查协助诊断。1.临床表现。2.实验室及其他辅助检查。3.剖腹探查对疑有肠道肿瘤或触诊扪及肿块而各项检查未发现病灶者,可行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去除病灶。
1.常规治疗包括输血、输液、保持水电解质平衡,胃肠道减压,应用止血、抗生素药物,有休克时则行抗休克治疗。2.内镜治疗当明确诊断及获得定位后,可选择下列治疗方法,但仅适用于胃十二指肠或结肠的血管畸形疾患。林庚全报道24例应用如下治疗均获得痊愈。(1)硬化剂治疗:可用于治疗Ⅱ型和Ⅰa型血
(1)炎症的局部表现:包括:①红:炎症局部组织变红;②肿:由于炎性细胞的堆积,使局部组织肿大;③热:由于细胞因子释放一些介质使炎症组织表面发热;④痛:由于炎症过程中释放一些缓激肽,作用于神经,故使炎症局部感到疼痛;⑤功能障碍。(2)炎症的全身反应:末梢血白细胞计数增多
肺泡炎症因甚多常见的有含放线菌和真菌孢子、动植物蛋白质、细菌及其产物昆虫抗原和某些化学物质等有机尘埃。有些尘埃的抗原性质至今尚未明确。一般认为农民肺的病因主要是普通高温放线菌。近年来,国内学者相继报道了另一株与农民肺有关的高温放线菌一热吸水链霉菌在许多抗原中,以嗜热放线菌最为常见和重要,特别是
农民吸入发霉的干草、谷物和蔗末等常易发病。种植蘑菇的肥料和生产环境的空气中存在较多嗜热放线菌,并以普通高温放线菌为主,种植者吸入可导致蘑菇工肺。禽类饲养者肺(如饲鸽工肺、饲鹦鹉工肺等)是由于鸟血清、鸟粪排泄物、鸟羽粉霜和鸟卵等所引起。有人认为鸽羽毛上的粉霜是一种约1μm大小的角蛋白微粒抗原,其致
(一)x线按病期和疾病程度而异。早期或轻症患者可无异常发现,有时临床表现和x线改变不相一致。典型病例急性期在中、下肺野见弥漫性肺纹理增粗,或细小、边缘模糊的散在小结节影。病变可逆转,脱离接触后数周阴影吸收。慢性晚期,肺部呈广泛分布的网织结节状阴影,伴肺体积缩小。常有多发性小囊性透明区,呈蜂窝肺。
须与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相鉴别的有病毒性肺炎,粟粒性肺结核,结节病,特发性肺纤维化,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与支气管哮喘的鉴别见后。
参与炎症应答的细胞都可称作炎症细胞(inflammatorycell);其中有些是组织固定细胞,例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内皮细胞等;有些是循环细胞,例如淋巴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等。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免疫炎症的中心细胞。除此之外,还有中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血小板、内皮细
病因:第一,采食了腐败或污染的食物,或误食了毒饵、枣性药物、异物等。第二,继发于某些传染病、寄生虫病。腹泻是肠炎的主要症状,病初即可见到。粪便呈液体样,具有恶臭,后期则常混有粘液、血液和泡沫等。腹部听诊,可听到肠蠕动音增强,或听到雷鸣音,腹部紧张,腰背变曲。炎症波及十二指肠前部或胃时,病犬常伴发呕
炎症细胞,参与炎症反应的细胞。白细胞渗出是炎症反应最重要的特征。在渗出液中,含有各种炎症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粒细胞(嗜酸、嗜碱性、中性)和单核细胞等。炎症细胞也包含:“组织固有细胞”,例如巨噬细胞、肥大细胞和内皮细胞等。
今天就想来谈谈一个关键词LPS(Lipopolysaccharides)Lipo脂肪+Polysaccharides多糖=脂多糖。为什么要说它?因为它还有一个俗称:内分泌毒素,它和很多慢性病有关,糖尿病,肥胖,癌症等等在具体分解LPS之前,先要讲一下炎症的概念。医生都知道,适当炎症是件好事
炎症的不同阶段、不同的致炎因子,游出的白细胞的种类不同。急性炎症的早期(24小时内),以中性粒细胞游出为主;中期(24~48小时)以单核细胞浸润为主。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感染以中性粒细胞浸润为主,病毒感染以淋巴细胞浸润为主,过敏反应以嗜酸性粒细胞浸润为主。
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炎症的基本病理变化通常概括为局部组织的变质、渗出和增生。变质炎症局部组织所发生的变性和坏死称为变质(alteration)。变质是致炎因子引起的损伤过程,是局部细胞和组织代谢、理化性质改变的形态所见。变质既可发生在实质细胞,也可见于间质细胞。实质细胞发生的变质常表现为细
1、呼吸道症状胸腹腔重复畸形除腹部症状以外,可同时出现呼吸道或纵隔受压的症状。有时以表现胸腔症状为主,病儿出现呼吸困难、气喘、发绀、纵隔移位。易被误诊为肺炎或纵隔肿瘤。2、肠扭转由于重复肠管的重力作用及被拉长的肠系膜扭转,可出现急性、完全性、绞窄性肠梗阻症状及体征。多发生于新生儿及婴幼儿
1.一般治疗无症状的十二指肠憩室无须处理,治疗仅限于憩室炎及出现并发症者。一般治疗主要是休息、饮食、腹部按摩、体位引流等。2.药物治疗抑酸、解痉药物治疗及口服抗生素如庆大霉素等。3.手术治疗手术有一定危险及并发症,当内科治疗无效或病情严重时再行手术治疗。如
引起小肠瘘的原因很多,大致可分为手术、外伤、疾病引起和先天性四类。1.手术因素胃肠道手术是小肠瘘最常见的原因。有资料表明,80%的肠瘘发生在手术后,且多发生在一些常见手术后。胃肠道的吻合为最常见导致吻合口瘘的原因。除病人全身营养状况欠佳,愈合能力下降之外,主要是由于手术技术操作上的欠缺
1.病史:起病急,发病前多有不洁饮食史,受冷,劳累,肠道蛔虫感染及营养不良为诱发因素。2.腹痛:起病急骤,突然出现腹痛,也常可为最先症状,多在脐周,病初常表现为逐渐加剧的脐周或中上腹阵发性绞痛,其后逐渐转为全腹持续性痛并有阵发性加剧。3.腹泻便血:腹痛发生后即可有腹泻,粪便初为糊状而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