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猫瘟):高度传染性病毒病,由单链DNA的猫的细小病毒(FPV)所引起的,对所有猫科动物都有高度传染性。环境复杂(猫的繁育,流浪猫等),高病毒载体的携带猫,物种之间传播等因素,导致防控不住。
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取决于动物的免疫系统状态以及是否患有其他疾病(猫鼻支,寄生虫等)。典型临床症状发热/嗜睡/厌食,出现呕吐及水性或血性腹泻,大多死亡于继发性细菌感染的并发症(败血症/脱水/DIC)。
病因学:FPV是小(10nm)单链无包膜的DNA病毒。通过口-粪传播。被感染猫咪会在数天或数周内间断性的排泄病毒。潜伏期5-9天。病毒可以通过衣物,鞋子及餐具传播;甚至可以通过跳蚤传播(可以解释猫咪不出家门咋还能感染和驱虫重要性)。
猫瘟对化学消毒和物理消毒抵抗性很高,一般有效的消毒剂(次氯酸钠/甲醛/戊二醛)病毒最初在口咽组织中开始复制,单链病毒需要在细胞分裂的S期(DNA合成期)进行复制,因此病毒需要寄生在有丝分裂能力较高的组织细胞中。病毒早期复制后会形成毒血症,随后病毒通过血液进入各个靶器官:扁桃体/肠系膜淋巴/骨髓等。
发病机制与临床症状
潜伏期5-9天
亚临床感染:见于大多数的感染猫不会表现任何临床症状,小肠上皮细胞有丝分裂越低,损伤越小。有丝分裂升高(a.环境应激如刚到家的小猫b.饮食结构改变换猫粮的小猫,c.伴发其他疾病有球虫滴虫的小猫)这就可以解释为啥同一窝小猫,被收养的出现严重肠炎死亡,其他留在母亲身边的却没有症状或轻微症状。
突然死亡:特别是幼猫/未免疫猫/救助站的猫。
典型猫肠炎:主人常常会误认为临床症状是中毒,临床表现发热/脱水/厌食/呕吐,有些会出现出血性腹泻。血常规出现白细胞减少症。会因严重脱水与小肠屏障破坏/肠道细菌增殖而死亡
神经学症状:若妊娠的头些天,会导致流产/胎儿吸收/胎儿死亡。在妊娠的后期,则会导致大脑发育不良/脑水肿,临床症状表现为共济失调/意向性振颤。
实验室诊断:
抗原检测:快速测试板或爱德士犬CPV检测板阳性预测值是100%阴性预测值98%(疫苗打完2周内,会出现假阳性)
PCR:血液或粪便样本,如动物腹泻,最好使用血液样本。
抗体检测:对免疫动物无法判别是也疫苗抗体还是真正的猫瘟病毒感染。
治疗:
抗生素治疗:阿莫西林与头孢三代联合(阿莫西林+头孢曲松)
止吐药:(奥美拉唑+止吐宁)
镇痛:布托菲诺等
抗病毒:猫瘟单抗(是否有效,和制备方法有关,如用的是猫瘟抗体很高猫咪血清制备会有效果)+干扰素
肠外营养:动物3-5天以上摄入量不足才考虑进行肠外营养(输氨基酸,脂肪乳等营养静脉输入);因为肠外营养一般需要通过安置中心静脉导管给予(通过常规静脉给予会有一定概率的血栓性静脉炎的发生),另外有诱发代谢性紊乱的风险。
预防:
免疫:新生幼猫要在出生后前八个小时进食初乳以获取母原抗体,母原抗体在幼猫10周后降低:
1.小猫母乳长大的,建议8-9周免疫第一针,确保首免最后一针落在16周之后。
2.幼猫在出生8小时内没吃到母乳,建议7-12日龄进行灭活苗的接种,
3.怀孕母猫建议灭活疫苗加强一次
猫瘟病毒可在环境中存活1年次氯酸钠对环境消毒(这就是为啥家里有得过一次猫瘟得猫咪,后面一年内不建议养未免疫完全的幼猫或成猫)
预后: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减少/单核细胞减少及嗜酸性粒细胞减少都是预后不良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