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医院,医生看病会让患者做各种各样的检查,根据患者的病例报告单进行确证制定治疗方案。但病理报告的专业性非常强,这样那样的术语总会让患者及患者家属看的一头雾水。那么怎样才能大致看懂自己的病理报告呢
①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及病理号);
③病理报告的内容(通过检测后发现的病变类型、性质。
④分子分型(透过显微镜观察,在分子水平上对活检组织进行比较专业的描述)。
1.炎症(分为特异性炎症和非特异性炎症)
特异性炎症是指由特定致病因素所引起的疾病,如结核、梅毒等;非特异性炎症是指由一般病原体或理化因素引起的病变,常见于鼻咽粘膜、胃肠粘膜、子宫颈粘膜等处的慢性炎症。
上皮源性的肿瘤如果是良性的一般称为瘤,如腺瘤、乳头状瘤;如果是恶性的即为癌,如鳞状上皮细胞癌。
间叶源性的肿瘤良性的也称为瘤,如脂肪瘤等;恶性的称为肉瘤,如脂肪肉瘤、滑膜肉瘤。
良性肿瘤细胞分化成熟,术后很少复发,对机体危害小。
恶性肿瘤分化不成熟,易发生转移,术后易复发,对机体危害大。
3.分化(瘤组织的成熟程度)
4.非典型性增生(异型增生,也称不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上皮内瘤变等,是上皮细胞由于长期受慢性刺激出现的不正常增生。例如,宫颈异型增生就是指宫颈上皮细胞部分或部分发生异型和不典型增生,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级,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属于癌前病变。胃粘膜,肠道、支气管、宫颈、乳腺等病变有异型增生均要注意。级别越高,发展为浸润癌的机会越多。
5.疑癌
即不能完全肯定是癌症,或对癌症的诊断有所保留,需进一步特殊检查(例如特殊染色、免疫组化、分子病理等)。
此类报告中,多会出现“考虑为”、“倾向于”、“提示为”、“可能为”、“符合为”、“不排除”等字样,或者诊断加“”。
6.癌前病变
并不是癌,但继续发展下去,有癌变可能。
例如:黏膜白斑,交界痣,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度萎缩,胃粘膜中重度肠化、子宫颈糜烂,结直肠的多发性腺瘤性息肉,某些良性肿瘤等。
例如:“直肠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局部癌变可能,建议做免疫组化进一步确诊”。
7.原位癌
原位癌就是刚形成不久的初生癌,如宫颈原位癌、胃原位癌、皮肤原位癌等等。是上皮的恶性肿瘤局限在了皮肤或粘膜内,还没有通过皮肤或粘膜下面的基底膜侵犯到真皮组织,更没有发生浸润和远处转移的状态。
因此,原位癌有时也被称为“浸润前癌”或“0期癌”,严格意义上而言,它还算不上真正的癌症。因为没有转移,如果在这个阶段发现,是完全可以治愈的。
8.只做形态描述或无法诊断
所显示的病变不足以诊断为某种疾病,不能做出明确和基本明确的病理学诊断时,所以只能进行形态描述。
对送验活检标本过于细小、破碎、未及时固定出现组织自溶、严重挤压变形、被烧灼干涸等,因无法制作病理切片,故无法做出病理学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