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2022年天祝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2.2022年天祝县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3.2022年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4.2022年天祝县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5.2022年天祝县鼠疫监测和防控项目实施方案
6.2022年天祝县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实施方案
7.2022年天祝县慢病综合干预项目实施方案
8.2022年天祝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天祝藏族自治县卫生健康局
2022年4月28日
附件1
2022年天祝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实施方案
为继续落实扩大国家免疫规划任务,降低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发病率,2022年中央、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我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工作。根据市卫健委关于印发《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扩大国家免疫规划等15个重大传染病防控项目实施方案的通知(武卫健函发〔2022〕67号)》精神,我县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疫苗,继续使用乙肝疫苗、卡介苗、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减毒活疫苗(以下简称甲肝疫苗)、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以下简称A群流脑疫苗)、A+C群脑膜炎球菌疫苗(以下简称A+C群流脑疫苗)、乙型脑炎减毒活疫苗疫苗(以下简称乙脑疫苗)对适龄儿童实行预防接种。为做好项目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一)提高并保持乙肝疫苗、卡介苗、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流脑疫苗、乙脑疫苗、甲肝疫苗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高水平的接种率;适龄儿童接种率以乡为单位达到90%以上。
(二)根据全省脊灰疫苗补充免疫活动、常规免疫接种等工作情况,在重点地区开展针对适龄儿童Ⅰ型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的补充免疫活动。
(三)根据麻疹疫情在重点地区开展针对适龄儿童麻腮风疫苗的补充免疫或查漏补种工作;
二、项目内容
1.常规接种。按照《扩大国家免疫规划实施方案》,为适龄儿童提供乙肝疫苗、卡介苗、Ⅰ型Ⅲ型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腮风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乙脑疫苗和甲肝减毒活疫苗等疫苗的常规接种服务。
三、项目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二)资金安排
2022年预计拨付我县资金28元,首批拨付22.4万元(全年经费的80%),此次临时性工作经费按80%进行拨付,剩余20%经费将在第二批拨付。
1.临时性项目工作经费(28万,按100%计算)
(1)规范化门诊建设(5万元)。根据《关于印发加快推进预防接种规范化管理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卫办疾控函〔2019〕503号)和《甘肃省预防接种单位管理办法》(甘卫疾控发〔2017〕156号),省级制定了《甘肃省预防接种单位等级评审考核办法(试行)》(甘卫疾控发〔2019〕194号),全县自2019年开展了预防接种单位的等级评审考核工作。根据工作整体进展,下拨我县5万元,将在我县现有4A等级的基础上提升1家5A级门诊(计划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再新增1家4A级门诊(计划为县第二人民医院)。
2.基层预防接种人员的接种工作补助经费。基层接种人员的接种补助经费在全县公共卫生服务包的经费中予以核拨。
四、项目监督与评估
(一)要严格按照项目管理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加强项目管理,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二)县疾控中心应定期对疫苗接种情况进行调查、核实,提高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附表:2022年武威市扩大国家免疫规划项目资金分配表
附件2
2022年天祝县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加强全县结核病防治工作,促进《遏制结核病行动计划(2019-2022年)》目标实现,遏制结核病流行,降低我县结核病感染率、发病率与死亡率,提高全县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落实健康脱贫攻坚战略行动,按照甘肃省财政厅、甘肃省卫生健康委《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中央转移支付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的通知》(甘财社〔2021〕127号)、《2022年武威市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和《2022年武威市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2022年天祝县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全年可疑患者筛查数341例;发现治疗活动性肺结核患者76例(含司法系统及流动人口患者);筛查涂阳患者密切接触者3例;随访检查患者76例;县人民医院按要求及时将菌株运送至武威市凉州医院开展药敏、菌种鉴定等工作。
(一)加强肺结核患者发现工作,规范治疗和随访检查的患者数不低于任务数的85%,患者的成功治疗率不低于90%。
(二)加大肺结核可疑者的检查和诊断工作,肺结核可疑者免费检查数不低于任务数的85%。
(三)加强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筛查率达到95%以上。
(四)提高病原学阴性患者阳性检出率,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率达到50%以上。
(五)加强耐药筛查工作,耐多药肺结核高危人群耐药筛查率达到95%以上,新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耐药筛查率达到90%以上。
(六)县人民医院开展痰涂片、痰培养和分子生物学诊断工作。
(七)进一步提高肺结核患者病原学阳性检出率和阳性患者耐药筛查率。县人民医院要提高痰标本收集及痰涂片检测工作质量,加强等温扩增分子生物学检测、GeneXpert等检测设备的运用,高质量开展分子生物学检测工作和耐药筛查工作。要稳定结核病实验室工作人员,坚决杜绝轮岗、随意调换人员的情况发生。
(九)加强培训力度,促使防治人员适应新策略。县人民医院、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各乡镇卫生院要及时培训业务人员,促使防治人员掌握结核病防治新策略、新《指南》的变化及要求,以提高和改善各级各类结核病防治人员的管理水平、业务技术水平和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二、覆盖范围和内容
(一)覆盖范围
项目覆盖全县所有社区和19个乡镇。
(二)经费用途及内容
1.患者治疗药品。对全县发现并登记的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给予免费抗结核治疗药品。
2.患者随访检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每例病人治疗期间需3次随访痰涂片检查,治疗末需1次胸片检查。全县需检查肺结核患者约76例,按照45元/例测算,随访检查费0.32万元。
3.初诊可疑肺结核患者检查。结核病定点医疗机构对初诊肺结核患者及疑似患者免费检查包括1次痰涂片(3份痰标本)和1次胸片检查。全县初诊可疑肺结核患者约341例,按照30元/例测算,可疑者检查费共计1.02万元。
4.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加强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工作,对密切接触者筛查对象中有症状者进一步做首次、半年和一年末共3次检查,全县全年需检查约3例,密切接触者检查费按照20.0元/例计算,检查费约0.01万元。
5.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核酸检测。通过核酸检测提高病原学阴性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
6.菌株运输及生物安全。为更好地完成全县耐药筛查工作,县人民医院将培养阳性菌株或阳性痰标本转运至市级定点医院,菌株运输及生物安全经费约0.8万元。
7.项目管理。县疾控中心要加强我县结核病管理工作,做好2022年结核病疫情监测处置、健康促进工作。经费主要用于宣传品采购、召开结核病防治工作会、培训、技术指导(差旅、交通费、补助费,车辆燃油维修等)、参加国家和省市级举办的会议、培训(差旅、交通、补助费)、外出考察交流、论文发表、缴纳中国防痨协会及甘肃省防痨协会会费和审计费、参加各级防痨协会会议培训、信息化网络建设及维护等,共计3.0万元。
全县经费总计5.15万元(经费分配表详见附件)。
三、经费组织实施
(一)组织形式
按照《中国结核病预防控制工作技术规范》(2020版)的要求,落实规划各项指标,县卫健局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
本次下达经费共计5.15万元,主要用于肺结核可疑者检查补助、肺结核患者随访检查补助、病原学阳性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检查、菌株运输及生物安全、项目管理等工作。经费分配详见附表。
所有经费使用在2022年年内完成。
附表: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传染病防控项目天祝县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分配表
附表
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传染病防控项目天祝县结核病防治项目经费分配表
用款
单位
100%任务数
100%工作经费
需方补助
监测与
干预
患者治疗及随访管理(含司法系统及流动人口患者)
可疑患者检查(例)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检查(例)
菌株运输
(定点医疗机构数)
患者随访检查包括1次胸片和3次痰涂片(痰涂片费10元/2张/次,胸片15元/次)45元/例
可疑者检查包括1次胸片和1次痰涂片(痰涂片费15元/3张/次,胸片15元/次)
30元/例
病原学阳性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者
检查
20元/例
菌株运输及生物安全
项目管理
经费合计
(万元)
天祝县
疾控
中心
0
0.00
3.00
人民
医院
76
341
3
1
0.32
1.02
0.01
0.80
2.15
合计
5.15
附件3
2022年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艾滋病防治条例》、《性病防治管理办法》、《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以及《消除丙型肝炎公共卫生危害行动工作方案(2019-2030)》和武威市《2022年中央补助地方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武威市艾滋病防治项目实施方案》要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动艾滋病、性病、丙肝防治工作深入开展,结合2021年我县艾滋病防治工作完成情况和2022年重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目标
最大限度扩大艾滋病抗体筛查,及早发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病人,有效控制性传播,持续减少注射吸毒传播、输血传播和母婴传播,进一步降低病死率,逐步提高感染者和病人生存质量,减少社会歧视,引导扶持社区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将我县艾滋病疫情继续控制在低流行水平;同时,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将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与艾滋病防治工作相结合,提高防治效果。
(二)年度工作目标
1.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促进艾滋病、性病和丙肝防治工作的有效结合。县卫健局建立对下级艾滋病防治工作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
2.扩大监测检测
(1)艾滋病病毒抗体筛查人次数占当地总人口比例比2021年提高10%;
(2)艾滋病哨点监测完成率达到100%,5种性病病例报告的准确率达到95%,漏报率控制在5%以内,重报率控制在3%以内。携手医访电子干预包发放覆盖率80%以上。
(4)县级疾控机构应具备艾滋病咨询检测能力和梅毒确证检测能力,所有接受HIV检测咨询者同时接受梅毒免费咨询和检测。
3.大众人群及重点人群健康教育
(2)协调多部门针对大众人群及妇女、老年人、农民工、流动人口等重点人群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和综合干预。
4.高危行为干预
(1)性病诊疗机构首次就诊者梅毒筛查率达到95%,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性病实验室质控覆盖率达90%,性病门诊就诊者电子干预包发放率达60%以上。
(2)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正常开诊,当年戒毒药物维持治疗人数与2021年相比维持比例大于90%,年保持率不低于70%HIVHCV和梅毒检测结果及上报率不低于80%。
5.免费抗病毒治疗、随访管理及关怀救助
(1)感染者和病人接受抗病毒治疗比例达90%以上。
(2)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感染者和病人治疗成功率达90%以上。
(3)规范化随访干预(含CD4检测)比例达到100%,服药病人的病毒载量检测率均达到80%。
(4)新报告的感染者完成首次随访的比例达到100%。
6.培训
完成对艾滋病性病丙肝病例报告、随访管理、监测、咨询检测、综合干预、治疗和实验室检测等专业人员以及监管场所工作人员培训工作,培训任务见附表1。
7.实验室检测工作
(1)完成在艾滋病性病丙肝监测、监管场所筛查、咨询检测、综合干预、治疗随访、性病门诊就诊者检测工作任务(见附表1)。
(2)完成本年度计划所列设备的采购,保证当年各项检测工作的顺利开展。
(3)完成筛查实验室、检测点的验收、实验室质量考评工作。
8.监督与评估
加强技术指导,县级开展自查并对乡镇督导检查4次/每年。
二、项目范围和内容
(一)项目范围
全县各医疗卫生单位。
(二)主要措施和活动
1.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整合资源,完善工作机制。
进一步完善各级“政府组织领导、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防治机制,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判疫情并建立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研究解决本地防治工作的难点及重点问题。携手应对艾滋病,将性病、丙肝防治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有效结合。卫健局要统筹规划,制定我县艾滋病性病及丙肝防治工作计划或方案,并建立对下级目标管理和考核机制。
2.加强哨点监测检测工作,准确掌握疫情趋势,及早发现感染者和病人。
(1)按照《全国艾滋病哨点监测方案》(2017版)、《全国性病监测方案(试行)》要求开展监测工作,保证监测点有效运转。完成哨点监测样本量。
(3)咨询检测。疾控中心、县医院、藏医院、妇计中心等医疗机构要建立艾滋病检测咨询室,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艾滋病咨询检测点,开展专业人员培训和目标人群的咨询、检测、转诊等服务工作,并按要求及时登记和收集上报咨询检测工作报表。
(4)实验室检测能力建设。县疾控中心实验室要对辖区的筛查实验室、检测点开展督导和技术指导,提高检测质量。
3.广泛深入地开展艾滋病性病宣传教育。
4.全面落实高危人群干预措施。
(2)积极支持社会组织和团体参与艾滋病性病综合干预工作。注重培育有能力、有意愿、有诚信的社会组织参与艾滋病防治工作,扩大目标人群干预覆盖面。
(3)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为服药人员提供艾滋病性病丙肝的健康教育、心理辅导、同伴教育、行为改变、安全套推广、检测、抗病毒治疗或结核治疗转介等综合服务,不断提高维持治疗服务质量,与公安和司法部门加强合作,落实省卫健委、省公安厅、省司法厅联合下发的《转发国家卫生计生委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司法部办公厅关于加强戒毒药物维持治疗和社区戒毒、强制隔离戒毒、社区康复衔接工作的通知》要求,建立有效的衔接机制,强化药品管理,保证门诊工作有效运转。
(4)依托性病门诊开展性病就诊者的干预及检测工作,医务人员为性病门诊就诊者提供宣传教育、行为干预、检测、转介、性伴通知以及干预服务包发放,开展性病诊疗服务人员和实验室检测人员的培训,提高服务能力与水平。充分利用好“国家级性病防控新媒体健康传播与服务平台”(携手医访APP),开展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及行为干预工作。
5.继续扩大对病人免费抗病毒治疗覆盖面,提高服务质量。
加强存活艾滋病病人随访管理,艾滋病抗病毒治疗机构按照《国家免费艾滋病抗病毒药物治疗手册》(第四版)要求,对自愿接受艾滋病抗病毒治疗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及早纳入抗病毒治疗计划,及时开展CD4细胞检测、病毒载量检测。对病毒载量检测超过标准的患者及时开展耐药检测。依据国家二线治疗方案,对符合换药条件的病人,及时更换抗病毒二线治疗药物。县疾控中心与艾滋病免费抗病毒治疗定点县医院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并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完成情况给予经费支持。
6.促进关怀救助措施的落实。
天祝县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将经济困难的艾滋病患者及其家属纳入政府救助范围,按有关社会救济政策的规定给予必要的生活救济。各级教育、卫生、民政、扶贫等部门要通过多种渠道,解决艾滋病患者遗孤免费义务教育问题,积极扶持有生产能力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患者从事力所能及的生产活动,增加其收入。各地要广泛动员社会力量,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孤儿进行救助安置。
7.开展特殊病例流行病学调查
8.加强丙肝防治工作,减少丙肝危害
加强丙肝防治工作与艾滋病、性病防治工作的整合,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丙肝防治宣传教育、检测、转诊及转介服务,加强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在对监管场所被监管人员、咨询检测人员开展HIV抗体筛查的同时,开展丙肝抗体检测;对新发现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增加丙肝抗体检测项目。
9.实验室能力建设
实验室经费用于实验室检测设备、试剂、耗材采购、购买检测服务和工作运转。对辖区内艾滋病筛查(筛查中心)实验室以及咨询检测点(检测点)开展技术指导和质量考评。
10.加强督导及现场技术指导工作
县卫健局和疾控中心要按照《甘肃省遏制艾滋病传播实施方案(2019—2022年)》的要求开展督导和现场技术指导,依据即将出台的《中国遏制与防治艾滋病“十四五”行动计划》制定适合市县区实际的《“十四五”行动计划》。依照最新指标要求作为监督与评估工作指标,切实反映本地艾滋病防治工作进展与结果。县卫健局要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工作机制,并将督查考核结果纳入绩效考评体系,对考核结果优秀的给予奖励,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和个人严肃问责。
1.项目由县卫生健康局负责组织实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各医疗卫生单位是项目的技术支持单位。对各县区进行技术指导和定期监督检查,及时发现和研究解决项目执行中的困难和问题。
3.抗病毒治疗定点县医院规范开展艾滋病抗病毒治疗工作,及时评估治疗效果,开展在治病人的心理疏导、行为干预、随访管理、CD4和病毒载量检测,保存治疗者的医疗记录,连贯地记录治疗病人的疾病进展、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药物的使用与调整情况。启动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应进行病毒载量检测,至少按每年检测一次的频率进行。对病毒载量还没有低于检测下限的,及时查找治疗失败的原因并采取针对性的处置措施及更换二线治疗方案。
2022年提前下达中央补助专项资金8.28万元,资金预算安排如下:
中央财政经费招标采购工作于2022年10月底完成,其它工作在2022年12月底前完成。
五、监督与评估
(一)项目执行中期和项目完成后,将项目工作完成情况和总结报县卫健局,县卫健局进行综合评估,。
(二)省卫生健康委按有关规定对项目经费使用、药物、试剂、设备等招标和采购、使用情况进行抽查考核,要将项目资金投入与产生的效益相挂钩,抽查考核结果将作为项目任务与项目资金分配的依据。
附表:1.2022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量表;
2.2022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资金测算总表。
附表1
2022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工作量表
县区
监测工作
监管场所监测
咨询检测
重点地区、人群
预防性接触传播干预
美沙酮维持治疗
治疗随访及耐药检测
性病
防治
实验室
暗娼干预
男男性行为干预
国家级哨点监测点数
省级哨点
监测点数
性病监
测点数
监测
人数
监管人员
培训人数
咨询检测点数
培训
检测总人数
重点
地区
大中专学
校覆盖数
干预人数
延伸服药点
治疗
抗病毒治
疗人数
随访感染
者人数
性病门诊干预人数
开展性病督导
流式
细胞仪
200
5
4
8
750
270
15
42
50
300
备注:1.暗娼干预培训每县(区)15人,包括疾控、社区卫生服务专业人员及同伴教育人员等;
附表2
2022年中央公共卫生专项资金天祝县艾滋病防治项目资金测算总表
(单位:万元)
中转经费合计
省级配套经费合计
监管场
所筛查
重点人群
高危人群
美沙酮治疗
治疗随访
性病、丙肝防治
实验室检测
8.28
1.10
0.40
0.08
0.3
3.0
0.10
2.50
注:此表中经费预计为全年的80%.
附件4
2022年天祝县病媒生物监测项目实施方案
病媒生物监测是疾病预防控制中一项重要的系统性基础工作。媒介传染病是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之一,近年来由媒介生物传播的新病种不断被发现,原有疾病的流行区域不断扩展,疾病流行的频率增高并有不断增强的趋势,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根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实施方案(2016版)》及省、市疾控中心工作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2022年天祝县病媒生物监测方案。
一、监测点设置
天祝县为鼠类、蜱类监测点,全面开展鼠类、蜱类密度监测。
二、鼠类监测
(一)监测生境选择
采用夹夜法或笼夜法。设城镇居民区、重点行业(餐饮、食品制售、建筑工地、屠宰场、酿造厂等)、农村居民区3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1个。城镇居民区生境应选择当地居住条件和环境卫生较差的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等有适宜鼠类生存的地点,包括室内和室外。
夹(笼)夜法或粘鼠板法逢单月监测一次,在监测月中旬开展。
(三)监测方法
夹(笼)夜法:建议统一选用质量可靠稳定的中型钢板夹和鼠笼,统一以油饼为诱饵长期使用,晚放晨收。室内按每15m2布夹(笼)1只,超过100m2的房间沿墙根每5m布夹(笼)1只。重点行业以室内环境为主,各种房间(厨房、库房)均应兼顾,农村居民区室内外均匀布放。室外布放在鼠类出没的地方。农田沿直线或田埂、沟渠等自然地形每5m布放1只,行间距不少于50m。每一监测生境每月布夹累计不少于200有效夹(笼)夜。捕获鼠类后,进行鼠种鉴定,并同时记录性别等信息,逐一登记并顺序编号,每个监测县(区)每年监测的序号不得重复。鼠尸不完整而无法鉴定种类的,填入其它并在记录表中备注栏注明。
粘鼠板法:居民区室内外环境布放鼠夹有困难时,可以使用粘鼠板法。粘鼠板胶面15cm×20cm。布放时将粘鼠板展开,靠墙或鼠类经常活动、栖息的场所布放,不需要诱饵。应避免放置在阳光直射、淋水和地面潮湿的场所,并防止尘土等污物对粘鼠板的污染。民房室内每15m2放1张,每户布放不超过3张,监测居民区不少于35户。捕获鼠类后,计数捕鼠数量和鉴定鼠种,并尽量记录性别等特征信息,无法鉴别性别的请在备注中注明。
(四)统计与计算
1.夹(笼)夜法鼠密度以每百只鼠夹(笼)捕获鼠数量,即捕获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捕获率(%)
有效夹(笼)数=布夹(笼)总数-无效夹(笼)数
无效夹(笼)是指丢失或不明原因击发的鼠夹(笼)
捕鼠总数是指鼠夹(笼)捕获鼠类的数量总和,鼠夹上夹有完整鼠或鼠头、鼠皮、鼠毛、鼠尾、鼠爪等部分肢体的定为捕到鼠,记入捕鼠总数。
2.粘鼠板法鼠密度以每百张粘鼠板捕获鼠数量,即捕鼠率表示,计算公式如下:
捕获鼠数要求同夹(笼)夜法。
有效板数=布放粘鼠板总数-无效粘鼠板数
无效粘鼠板指丢失或水淋及尘土污染导致失效的粘鼠板。
(五)监测时的个人防护
夹(笼)夜法和粘鼠板法监测鼠密度时,容易和鼠类密切接触。为防止感染各种鼠传病原体,需要做好个人防护。收放鼠夹和鉴定鼠种时应戴手套及可防止气溶胶吸入的口罩。农田鼠类监测应穿防蚤袜并喷洒驱避剂。鉴定鼠类标本前需要将所有标本在密闭容器中用乙醚或氯仿进行麻醉熏蒸10min左右,防止鼠类体表各种寄生虫逃逸及叮咬。鼠尸体用消毒液消毒后深埋或焚烧。接触鼠尸物品经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
三、蜱类监测
(一)监测生境的选择
设农村居民区、农村外环境(农田、荒坡、林地)、景区三个类型的监测生境各不少于1个,若条件允许,可以在城镇居民区开展监测。
农村居民区:选择农村自然村开展寄生蜱监测,自然村农户户数少于20户时,可将监测范围扩大至生境相似的临近村庄。每村庄调查至少10头放养的家养动物(牛、羊、狗为主)。
农村外环境:选择1个自然村,在自然村周边任选农田(包括茶园等经济作物田地)、荒坡草地或林地生境至少1处。
景区:包括城市公园、郊野公园、森林公园、荒漠、草原等人造和自然景观等,监测县至少选择其中1处。
城镇居民区:选择居民区或宠物医院,至少调查20只宠物,宠物种类以狗为主。
根据当地气候条件、蜱类活动高峰和实际工作情况,确定当地监测月份,但每年监测不少于3次。
同时开展寄生蜱和游离蜱监测。
1.寄生蜱:在城镇居民区、农村居民区生境,采用体表检蜱法开展监测。
重点检查动物的耳朵、眼睛周围、口鼻周围、脖子、腋窝、胸脯、乳房、大腿根、阴囊、肛周、会阴、尾根等部位,毛较长的动物需用手触摸,收集和记录蜱的种类和数量,动物可适当固定。
如需收集蜱,由于正在吸血的蜱类假头容易折断,应用小镊子夹紧假头先轻轻拉拽和左右晃动,使之能上下摇动,然后再果断拔除,必要时可连带部分动物皮毛。
2.游离蜱:在农村外环境和景区生境,采用布旗法开展监测。
农田:在选定自然村周边选择一种主要的农田形式,在农田周边用布旗拖蜱。
荒坡草地:指较大面积的无耕种荒地、草地,在荒坡草地内拖蜱。
林地:包括各种种植、野生的、面积较大的可能有动物包括鸟类出现的林地,在林地内、林中小路两侧进行调查。
景区:在游人活动的小路两边调查。
监测时做好环境数据采集:对调查点的经纬度、农田农作物、荒地、林地的植被类型、林地的类型(针叶、阔叶、混交林)和地形进行描述性记录(见各记录表)。
1.动物(家养动物)体表蜱:采用蜱指数统计,单位:无。
2.游离蜱:以每人每100m每小时所捕获蜱数进行密度指数统计,单位:只/(布旗100m·h)。
(五)标本保存:
分类用标本可用70~80℃的热水将蜱烫死,然后放入70%的乙醇保存,注意保存容器的密封,定期检查添加乙醇。
短期内(6~10天),可将采到的标本装入50ml离心管内,内塞入采集点附近的树叶或草叶保持湿度,旋紧管盖,每隔1天更换一次草叶或树叶,以活蜱形态带回实验室进行鉴定、计数及其他检测;如需长期保存,可将活蜱装入冻存管,置于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如暂时无液氮,可先置于-20℃保存,有条件时(不超过3个月)转入液氮内或超低温冰箱保存。
(六)个人防护及其他注意事项
2.最好穿白色连体防护服,特别是进入林区,如是不连脚防护服,需加穿防蚤袜,套于裤腿外,并扎紧收口。进入林区采蜱时务必带好防护帽。操作时带上乳胶手套;
3.裸露的皮肤涂抹驱避剂,如含有避蚊胺(DEET,N,N-二乙基间甲基苯甲酰胺)的市售驱避剂或花露水,可以持续保护几个小时;
4.每天的调查活动结束后,调查人员应仔细检查自己或相互检查对方的身体和衣物,看是否有蜱叮入或爬上,发现蜱后立即清除;
6.尽量不要接触蜱的体液,如不小心接触,及时做消毒处理。
(七)监测工具
采集工具:白布旗(推荐用白色摇粒绒)、眼科镊子(弯头、直头)、离心管、防水记号笔。
防护用品:驱避剂、白色光面连体防护服、防蚤袜、一次性手套、一次性口罩。
标本储存工具:冰箱、超低温冰箱、冻存管、带盖玻璃小瓶。
四、项目组织形式
(一)组织形式。市级疾控病媒专家进行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县疾控中心组织实施。
(二)资金安排。监测经费0.5万元,主要用于病媒生物监测、人员培训、技术指导等。
2022年12月底完成。
六、项目监督与评估
县卫健局对项目实施情况、经费使用和取得的效果进行督导评估。县疾控中心年底完成监测点年度总结,上报县卫健局和市疾控中心。
附:表1.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笼/粘鼠板法)
表2.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表3.动物体表寄生蜱监测记录表
表4.室外游离蜱监测记录表
附表1____鼠密度监测记录表(夹/笼/粘鼠板法)
调查地点: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地(市)_____县(区)_____街道(乡)
调查生境:□居民区;□特殊行业;□农村自然村;□其他:_______________
室内布夹(笼/粘鼠板)总数:______;室内有效夹(笼/粘鼠板)数:__________
室外布夹(笼)总数:_____________;室外有效夹(笼)数:_________________
捕鼠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鼠密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序号
捕鼠地点
鼠种
雌
雄
室内
室外
捕鼠
方法
备注
注:每个生境填写1张表格。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监测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
表2_____鼠密度监测记录表(路径法)
调查地点: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____地(市)__________县(区)
检查生境
检查单位
检查距离
(千米)
鼠迹数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人: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
表3____动物体表寄生蜱监测记录表
调查日期:________年___月___日
调查地点:________省(自治区、直辖市)______地(市)______县(区)________乡镇(街道)________村(小区)
动物编号1
动物
种类2
活动
区域3
蜱种类4
蜱数量
备注5
幼
若
注:1.动物编号:阴性动物也请编号,并填入动物种类、活动区域等。
2.种类:指动物的一般分类,如马、水牛、黄牛、牦牛、山羊、绵羊、猫、狗等。
3.活动区域:请填入序号,1.农田;2.林地;3.农村荒坡草地;4.城市公园;5.郊野公园;6.森林公园;7.荒漠;8.草原;9.圈养。
4.蜱种类:如在一只动物上捕获几种蜱,请将各种类分行填写;鉴定不出种类的请写未鉴定种,如有多种,请编号,(属名)1、(属名)2等。
5.备注:可填写家养动物主人姓名
监测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监测人: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
表4____游离蜱调查记录表
调查日期:________年_______月_______日
调查地点:________省_______地(市)______县(区)______乡镇_______村
海拔:________________经度:_____________纬度:______________
监测生境:农村自然村周边□___农田□___荒坡草地□___林地□___城市公园□
郊野公园□___森林公园□___荒漠□___草原□___其他__________
环境简要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地点1
蜱种类2
密度
指数
1.地点:农村自然村内和周边可填写距离其最近的住户姓名。
2.蜱种类:如在一只动物上捕获几种蜱,请将各种类分行填写;鉴定不出种类的请写未鉴定种,如有多种,请编号,如未鉴定种1、未鉴定种2……。
附件5
2022年天祝县鼠疫监测和防控项目实施方案
加强鼠防专业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应对鼠疫疫情的应急反应能力,及时发现和控制人间鼠疫。加强动物间鼠疫疫情监测,适度扩大监测覆盖范围;加大对疫区处理力度,及时扑灭动物间鼠疫疫情,严防人间鼠疫疫情发生;提高鼠疫防治工作网络化管理水平;推广鼠疫快速诊断方法,保障生物安全;开展群众健康教育和医务人员鼠疫防控技能演练,不断完善区域间联防联控机制。
二、监测目的及任务
在金强河疫区开展固定监测,建立流动监测点2-3处,在全县范围内收集自毙旱獭。5月上旬开展工作,10月下旬结束工作,计划监测面积4376平方公里。通过对宿主动物、媒介昆虫、病原体和地理生境等进行综合性监测,尽早发现人间、动物间鼠疫疫情,及时采取防治对策,防止疫情蔓延和流行,掌握疫情动态,为鼠疫的预测、预报、制定防治对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开展鼠疫监测的质量控制,不断提高监测水平。
三、监测内容与方法
(一)人间鼠疫监测
1.建立健全疫情监测报告网,做好网络直报工作。继续加强对县、乡、村三级医务人员鼠疫防治知识培训,提高鼠疫鉴别诊断能力和疫情处理能力,建立预警触发机制,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处理疫情。
2.加大《甘肃省鼠疫预防和控制条例》纵深宣贯,进一步加大对农牧民群众的鼠疫的“三报三不”知识宣传,严厉打击非法猎捕、贩运旱獭活动,鼓励群众举报,一旦发现,要立即查禁,并按技术操作规范进行检验检疫,就地销毁。
3.在鼠疫好发季节,全县各级医疗机构严格落实预检分诊制度,加强主动监测发现可疑病例,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做好鼠疫疫情处理准备工作,做到组织、人员、装备、药品四落实。发现人和动物间鼠疫时,按《防治鼠疫规定》和《人间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及原则》及时进行处理。
(二)动物间鼠疫监测
1.旱獭密度调查:根据地理景观,每月监测两次,采用路线法即路线长度(3㎞/h)乘以视野宽度(50m-100m),在此范围内所见旱獭计算密度。
2.小型啮齿动物调查:在疫区内选择不同生境,用5米笼夹法每月调查一次。
3.媒介昆虫监测
(1)鼠体蚤:在疫区捕获旱獭100只、和随机捕获的高抗动物,均单只装袋,乙醚麻醉,毛刷梳检进行分类、鉴定,计算平均蚤指数,分类蚤指数和染蚤率。
(2)洞干蚤:计划5—9月每月进行一次,用探蚤棒探洞50个以上,每洞探3次,对探得的蚤进行分类鉴定计算洞干蚤指数和染蚤率。
4.病原学及血清学监测:对捕获的动物全部按鼠疫常规检验法单只进行检验,重点以检病死鼠獭为主,血清学监测用微量法做被动血凝试验,对可疑血清试管法和PCR复检。
(三)保护性灭獭灭蚤
依照省卫健委灭獭灭蚤方案要求,及时有效开展灭獭灭蚤活动,并做好效果评估工作。确保灭獭药品及灭獭人员安全,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四)鼠防队伍应急能力建设
在常规鼠疫监测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开展全县医务人员全员培训、应急演练、年内选派专业人员赴省、市各级专业机构进修学习等活动,不断提升鼠防人员业务水平,强化鼠疫防控应急队伍能力建设,完善应急物资储备,提升鼠疫监测点鼠疫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
(五)做好鼠疫联防联控工作
做好与我县毗邻疫区的鼠疫联防联控工作,建立健全区域鼠疫联防机制,签订鼠疫联防责任书,及时有效的互通信息,了解周边地区鼠疫防控工作开展情况,学习借鉴鼠疫防控成功经验及方法。
四、项目组织实施
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开展监测和疫情报告工作,按照《鼠疫疫区处理标准》开展疫区处理工作。
五、资金安排
2022年中央财政安排鼠疫监测和防控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开展动物及人间疫情监测、疫源地调查、疫区处理、防控人员培训、鼠疫专报网络维护、实验室耗材与生物安全、鼠疫菌株及标本运送、实验室能力建设、应急演练、人员培训、健康教育、督导检查等重点工作补助。
(一)2022年2月制定项目实施方案。
(二)2022年5月-10月具体实施。
(三)12月底进行项目。
附件6
2022年天祝县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
项目实施方案
按照《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关于提前下达2022年重大传染病防控经费预算的通知》(财社〔2021〕166号)要求,根据《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2018年版)》(以下简称《规范》)《甘肃省严重精神障碍防治管理办法实施方案(2018年版)》《甘肃省“十四五”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规划》,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总体情况
2022年武威市疾控项目办提前下达天祝县精神卫生项目经费3.5万元,项目任务7项,分别为:病例筛查、贫困患者门诊服药补助、高风险患者应急处置和随访康复技术指导、患者家属护理教育、项目管理技术指导、项目质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任务完成率和经费使用率要求100%。本次省级下达80%任务数和经费(详见附表),20%任务数和经费2022年中期下拨。
二、年度项目目标
全县(90%乡镇)的报告患病率达4‰以上,在管患者规范管理率达80%以上,在管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达80%以上、规律服药率达60%以上。
三、项目内容和考核
(一)病例筛查、诊断:开展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筛查、诊断。
1.天祝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要对门诊和住院的六类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必须按《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管理规范》《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工作规范》要求上报。
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配合政法、公安等部门,每季度与村(居)民委员会联系,发现辖区常住人口中的疑似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确诊后纳入社区管理。疑似患者的诊断依法由精神科执业医生进行。
考核要求:查看“精神行为异常线索调查复核登记表”,任务完成率100%。
(二)贫困患者门诊服药治疗补助:遵从自愿原则,针对纳入社区管理、办理慢特病门诊卡的贫困患者门诊服药治疗费用采用补齐封顶的原则进行补助,其中符合第二代长效针剂试点项目方案(另行印发)要求的患者可纳入项目。武威市为第二代长效针剂试点地区。
对以往结余的救治经费根据2022年项目方案中治疗补助标准整合应用。
(三)应急处置和高风险患者管理指导: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公安部门联系,结合《全省肇事肇祸等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摸排管控工作方案》,对2-5级有危险行反应的患者进行应急处置。
考核要求:核查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有关随访和应急处置有关信息。任务完成率100%。
(四)患者家属护理教育: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各乡镇卫生院结合实际做好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工作,推动患者家属护理教育规范化发展,切实提高患者家属护理能力,帮助患者更好地康复。项目经费可用于举办培训、资料印刷、宣传、专家授课等费用支出。
考核要求:市、县区、基层医疗机构至少举办一期患者家属护理教育培训。任务完成率100%。
(五)项目管理技术指导:项目管理技术指导重点人员包括项目管理、个案管理、医师、数据管理、民警、居委会人员等6类,加强基层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和关爱帮扶小组建设,推动患者个案管理。
考核要求:查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和关爱帮扶小组成员参与培训的资料。任务完成率100%。
(六)项目质控、技术指导、信息管理及项目培训等。县项目办做好项目质控,定期对基层医疗机构开展技术指导,做好信息管理与分析,为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加强项目培训,确保完成各项任务和指标。做好甘肃省精神卫生监测信息系统运行维护。
四、项目组织管理
(一)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全县精神卫生项目的组织和领导。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和专家技术指导组,设立项目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精神卫生项目的组织实施与日常管理。
项目办公室可设在县疾控中心,天祝县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提供技术指导。精神卫生项目办公室要固定工作场所、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工作制度,全力做好项目组织实施。
五、项目督导与考评
(一)县卫生健康局按照平安建设考核和精神卫生项目考核等要求,会同政法、公安、医保、教育、民政、残联等部门开展至少1次联合督导,督导总结以正式文件上报市卫健委,作为年度平安建设考核的依据。
(二)县卫生健康局定期通报辖区精神卫生工作,并于次年1月10日前将本年度精神卫生工作总结上报市卫健委。
(三)县区项目办分别于次年1月15日前将本年度工作报表逐级汇总录入信息系统。
附表:2022年天祝县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任务
数及资金分配表
附表2022年天祝县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任务数及资金分配表
单位名称
严重精神障碍管理治疗项目
家属护理教育(20元/人)
应急处置(300元/例)
高风险患者管(200元/例)
项目质控、数据处理及评估表格印刷经费
贫困患者门诊服药治疗补助
家属护理教育人数
预拨付经费(元)
应急处置数
天祝县疾控中心
10000
11000
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80
1600
2
600
400
华藏寺镇卫生院
86
1720
哈溪镇中心卫生院
72
1440
900
打柴沟镇中心卫生院
松山镇卫生院
27
540
炭山岭镇卫生院
31
620
安远镇中心卫生院
12
240
赛什斯镇中心卫生院
19
380
石门镇卫生院
9
180
天堂镇卫生院
49
980
朵什镇卫生院
21
420
西大滩镇中心卫生院
10
大红沟镇卫生院
16
320
抓喜秀龙镇卫生院
6
120
祁连镇卫生院
7
140
旦马乡卫生院
100
东大滩乡卫生院
20
东坪乡卫生院
毛藏乡卫生院
160
500
2400
备注:2022年提前下达经费,各项工作按总经费的80%下达。
附件7
2022年天祝县慢性病综合防控
为实施好2022年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结合我县实际和2022年重点工作安排,特制定本方案。
一、死因登记
(一)项目目标
开展覆盖所辖全部乡镇的死因登记和统计工作,我县为省级监测点死亡率力求达到6‰以上。
(二)范围和内容
(三)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县卫生健康局负责协调,落实项目经费;县疾控中心具体组织实施并负责技术指导、质量控制、督导和培训。
2.技术保障:省疾控中心负责制定统一的监测实施方案和项目考核评估方案,举办师资培训班,并对各地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
2022年1月至2022年12月。
(五)项目督导与评估
市疾控中心每年对辖区所有县区开展技术指导至少一次,县疾控中心每年对辖区内死因报告单位每季度开展技术指导一次。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组织专家,对项目工作实施情况、经费使用和取得的效果进行抽查考核和评估。
二、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
继续开展辖区居民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登记和报告工作。
(二)项目范围
全县范围开展。
(三)项目内容
开展居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登记工作。二级以上医院对就诊的急性心肌梗死(I21-I22)、心脏性猝死(I46.1)、脑卒中(I60-I64,不包括T62)、心绞痛(I20)等心脑血管事件病例进行登记报告,具体采用卡片或(和)网络报告的方式。
(四)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县卫生健康局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协调开展上报工作,并落实项目经费,县疾控中心负责实施及技术指导、培训。
2.技术保障:市疾控中心负责制定实施方案和项目考核评估方案,开展能力建设,县疾控中心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督导、检查、考核和评估。
(六)督导与评估
县疾控中心对项目的实施工作进行跟进式督导不少于2次。
四、健康支持性环境建设
1.总目标
2.具体目标
(1)全县要积极开展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团、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的创建工作。
(2)各乡镇以行政村(居委会)为单位,每个行政村(居委会)每年至少新培养1名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
(3)各乡镇每年至少开展“三减三健”中的一项行动。
在全县范围内全面开展。
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健康支持性环境创建工作,包括健康加油站/健康小屋、健康食堂、健康餐厅、健康超市、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社团、健康社区、健康家庭、健康步道、健康主题公园、健康街区等十二类健康机构的建设工作;开展健康生活方式指导员培训工作;开展“三减三健”专项活动。
(四)项目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
2.技术保障
(六)项目督导
县疾控中心对项目的实施进行技术指导和生活方式指导员的培训,促进项目工作顺利实施。
附表:2022年天祝县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任务和资金分配表
附表2022年天祝县慢性病综合防控项目任务和资金分配表
死因监测项目
死因上报数
预拨付经费(5元/张)
培训费(元)
技术指导费(元)
1000
2000
天祝县人民医院
45
225
天祝县藏医院
35
175
101
505
60
30
150
70
350
18
90
14
75
40
赛拉隆乡卫生院
5000
附件8
2022年天祝县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实施方案
(一)建立健全我县肿瘤登记报告制度,做好肿瘤随访登记工作,反映我县城乡居民肿瘤发病、死亡、生存状态,提供满足我县癌症防治需求的信息。
(二)及时上报我县肿瘤发病、死亡数据,全面提高肿瘤登记的质量,掌握我县肿瘤的地区和人群分布特征和肿瘤负担情况和变化趋势。
(三)加强肿瘤登记随访工作,获得可靠的生存资料,掌握我县肿瘤患者生存情况。
(四)将肿瘤随访登记项目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考核中。
全县开展肿瘤随访登记项目。
(二)项目内容
1.肿瘤登记病例报告范围是全部恶性肿瘤和中枢神经系统良性肿瘤,所有发病和死亡个案均为登记报告对象。
2.所有医疗机构对诊治的肿瘤病例,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肿瘤病例信息,未建立医院信息系统的医疗机构查阅病历,由肿瘤登记员统一在全国肿瘤登记平台填报,定期开展漏报调查,按季度查漏补报。
4.加强专业人才培训,提高工作能力,加强肿瘤登记队伍建设,定期开展培训和督导。
(一)县卫健局负责统筹协调工作,负责制定我县肿瘤随访登记实施方案,将肿瘤随访登记工作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考核体系,加强考核监督。
(二)县疾控中心负责全县新发、死亡、人口等数据的提交上报工作。
(三)县疾控中心负责组织实施全县医疗卫生机构开展肿瘤登记报告及随访等工作。
(四)县疾控中心每季度需对照死因监测数据及社保数据补充新发、死亡数据库。
(五)进一步完善肿瘤登记多部门协作机制,及时对肿瘤登记系统数据进行补充和完善。
2022年1月1日-12月31日
五、项目督导培训与评估
(一)项目督导
(二)项目培训
县疾控中心积极参加省、市级举办的各项培训会,并做好全县肿瘤随访登记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三)项目评估指标
1.各类诊断依据所占百分比:病理组织学诊断的可靠性最高(包括血骨髓片、细胞学检查),其次是实验室诊断、放射学诊断(X线、CT、超声等),单纯的临床诊断是较少。
2.各类诊断单位所占百分比:分乡(镇)、县级、地区级、省级,省级医院诊断的比例越高,可靠性越好。
3.根据由死亡补发病的病例数(DCO)与登记的总发病数比例:如大于20%,说明登记报告的全面性很差。
4.同期登记的死亡与发病数之比(M/I):在县级水平上,同地、同期登记的肿瘤新发病数不应低于肿瘤死亡数,除非某一部位肿瘤发病率迅速下降,正常范围在0.55<M/I<0.85。
5.部位不明所占百分比:该指标控制在2%以下,如果大于20%,说明登记资料质量差,反映诊断水平差或病人可能未得到期良好的诊治及填写报告草率等。
6.趋势稳定:同一地区恶性肿瘤的逐年发病死亡率是否基本稳定,不应出现骤升或骤降现象,骤然下降表明报告的全面性出现问题。
县疾控中心每年要利用上述指标,并结合日常的登记工作(是否漏报,填写报告是否正确)来评价自身登记资料的质量。
六、资金安排
本次武威市肿瘤登记处(武威肿瘤医院)下达肿瘤随访登记项目专项资金1.2万元,用于项目工作的开展,随访病例、新发病例和死亡病例报卡费(10元/例),报卡费7400元,宣传费2300元,培训费2300元。专项资金应当按照规定用途专款专用,不得用于本规定范围以外的项目,不得抵顶单位行政、事业经费。各级行政、财政部门和有关单位不得截留、挪用和挤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