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争议的起因,是网络流传的一段视频。视频中,一名操作设备的女性员工在电脑上选择“胸片”项目,屏幕上出现狗狗标识,一男子戏称其为“狗片”,随后镜头拍摄到一位男子躺在仪器上,电脑很快显示出成像结果。
而经过网络的一番传播演绎,这一幕就变成了“人去的医院排不上号,只能去宠物医院拍胸片”,引来一众网友议论纷纷,有讨论辐射的,有质疑准确性的,有感叹看病难的,既满足了人的猎奇娱乐心理,又渲染了当前就医焦虑,真的是将舆论风向拿捏得死死的,还让不少人真的讨论起了不想排队干脆去宠物医院查“白肺”的可能性,真的让人感觉十分荒谬。
而当争议发酵之后,宠物医院又给出了一个貌似很合理的解释,视频中做“胸片”的男子是内部员工,之所以这么做无非是不想去医院排队,“近水楼台”,图个方便。内部设备,自己用用,也不是认真地诊断,也不对外营业收钱,感觉好像也无可厚非。
但有一个疑问,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那就是,这么内部的、个别的事情,为什么拍了发上网的时候不说清楚,非要等在网上掀起轩然大波之后,再出来把话说完,仿佛一切后果,都是因为网友太敏感了。
这种“不说清楚”式的谣言,具有很强的迷惑性,其往往不明显地虚构情节,而是通过传达真假掺半、语焉不详的信息,引导网友产生联想,在传播过程中以讹传讹,让真实与虚假的界限变得模糊不清,造成很多人心理上的恐慌,也阻碍了正常的、真实的信息传播,损害了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也扰乱了真实世界的平稳秩序。
尤其是一些短视频作者和营销号,特别喜欢在公众敏感话题的底线上“蹦迪”,看到公众被误导就特别兴奋,对于这样的行为,不能再简单地靠平台内部去“删除”“封号”“限流”了事,对于切实造成不良社会印象的,就应该按照造谣来处理,依法给予实际的训诫和处罚,这样才能真正地遏制“流量冲动”,提升短视频作者的网络素养,规范其创作和发布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