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大家都知道我是搞仓许(鼠)店的”,短视频平台上,很多网友听过这句带有武汉方言味儿的自嘲。每条视频开头杜奇都这么自我介绍,视频里却记录着他和好友袁帅“被迫养猫”的经历。
陆续有人不打招呼就从全国各地送来猫、狗、猪、兔、鸡等需要救助的小动物,悄悄放到店门口,其中猫咪占大多数。截至9月中旬记者采访时,累计超过130只,不少是被弃养。最多时,他们一天收养17只猫,原本就很喜欢小动物,实在不忍心猫咪再次被抛弃,决定将仓鼠店改成“收容所”,从养猫小白成长为行家里手,并尝试主动出击救助流浪猫。
无法承受匿名者不断地送猫、捐物,他们因此搬家三次,现在连招牌都没敢挂。
仓鼠店门前
“被迫养猫”系列视频的创作者袁帅、杜奇二人,此前在做房产经纪人时相识。2020年10月,他们用攒下的钱开了家文具店。袁帅告诉九派新闻记者,店铺勉强维持了一年,亏损20余万后关门。他们一直很喜欢小动物,开店期间养过几只仓鼠,二人一合计,干脆做起仓鼠生意。
他们开的仓鼠店原本在汉南区百花街——当地“人潮涌动”的街区。现在搬迁至一处偏僻的巷子里,没有悬挂招牌的店铺很不起眼,周边铺子大多已闲置多时。
杜奇(右)在打包仓鼠
记者到来时,他们正忙着封装快递盒,寄售仓鼠。刚一进门,记者就被四五只闻声而至的猫咪蹭来蹭去,猫和仓鼠共处一室,氛围形成强烈反差。相比街边警惕性很高的流浪猫,它们显得非常亲人,像是在感激人类救助它们,其中叫“嘿嘿”的猫就是这一切的开始。
今年3月4日,他们刚走出家门就看见一只流浪猫蜷缩在楼梯间的角落里,见人立马凑过来叫唤。袁帅回忆,猫咪看起来很脏、很瘦弱,像是在寻求他们帮助,“没准生下来就开始流浪,我们看着很难受就把它带回店里了,取名‘嘿嘿’”。此时他们还是养猫小白,不知道需要置备什么,匆忙到附近宠物店咨询并购置了猫咪用品,顺路在小商店里买来脸盆用作猫砂盆,并记录下了救助经过。
【2】被人“硬塞”猫咪
第一集《被迫养猫》发生在今年4月8日,上午10点杜奇来店里开门,走近发现好几个路人围在店门口,有人带着小孩好奇地看向地上的猫笼,里面有5只小奶猫。他询问隔壁店主才得知,早上有人悄悄放下这一笼子猫就走了。杜奇感叹:“我是开仓鼠店的,这么多猫子让我怎么养呢。”紧张又兴奋,说罢,本就喜欢小动物的他只好收留了。
腾出店里一个原本单独给一只仓鼠住的笼子,铺上尿垫、倒出猫粮,戴上两层手套,他用抓仓鼠的手法一个个把小猫揪出来安置在笼里。“尿垫铺反了,奶猫吃不了干猫粮,小心被抓伤......”网友们调侃他漏洞百出的处理方式,同时也在“可怜”那只被赶走的仓鼠“别墅变单间”。
这集视频5分多钟,看似不符合一般短视频传播规律的时长,转赞评数量却达到了14万。由于观众爱看,他们继续记录并制作续集。有了第一次收猫,就像是“破窗效应”,不打招呼就送猫过来的情况逐渐增加,还有人送狗,甚至有人从广州匿名邮寄宠物猪过来,这些都被他们收留。
此后他们走路时也会留意流浪猫是否需要救助。众所周知流浪猫里少有“品种猫”,一天晚上路过店门口,杜奇发现一只“银渐层”躲在车底,仔细观察后看到它没有爪子,猜测一定是从主人家走丢,便带回店里。附近商铺的店主刷到了视频,一看竟是自己家走丢几个月的猫,赶紧前来认领;
【3】18只猫去世
被收养的猫咪
虽然每次收养猫咪他们都先检查一番,但最初经验不足,店铺空间小,况且没有资金每只都带去体检,一些猫咪交叉感染患病死亡。“开门就看见猫咪死了,一些原因不明的估计是应激反应导致,总共死了18只,都是生命啊,太心疼了”。他们意识到防疫不到位,搬家后单独租了间店铺,买来36个笼子分别安置猫咪,购置了消杀设备和疫苗,希望尽量减少伤病。
明显患病的猫咪需要就医,健康的也要绝育。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帅还在为一只生病住院的猫忐忑不安。他说本月11日带了6只猫去医院,当天花费近8000元,一只病重需住院,“每天也要两三百”。他说,粗略计算几个月来花费的医疗费超过三万元。
走红后猫咪数量增加,他们感觉力不从心。为控制收养数量他们选择搬家,前来送养的人变少了,现在店里还剩9只猫。他们坚持以卖仓鼠作为主要收入,但并不想断掉运营短视频账号带来的收益。他们纠结,怎样在能力范围内收养,养多少、怎么养,挣多少钱合适?
【4】“我们不想当博眼球的网红”
店铺搬迁后,目前暂时清净下来,他们暂时谢绝了想送养猫咪的人,打算有能力照顾好更多的猫再继续收养。
袁帅想做大,未来打算成立流浪动物民间救助机构,形成完善、可持续的救助、领养机制。但做大需要钱,也需要管理能力。通过内容变现或和资方合作,其中的尺度很难把握。“靠推广实用的良心产品赚钱,填补救猫的资金缺口问心无愧。与资方合作别人肯定有更多利益追求,这样是用猫咪卖惨挣钱,救助就成了副业”。
袁帅感叹,机缘巧合开始的《被迫养猫》,让最多只读到高中的二人即兴奋又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