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一次出差,让我接触了收藏,当时,我的眼睛里,只要是老的东西就是古玩,就值得收藏.于是,在我的老师(一个玩了20多年古玩的行家)的掌眼下,我拥有了第一件属于自己的藏品--清中期的清花铀里红鲤鱼盘!那时也不知道这个东西的好坏,买了个架子,摆放在书房的正中位置,来了客人,我就给他们讲解这个200多年前的盘子的故事,,,,,,,,,,,,,,
走一点歪路其实很正常,起点都不同.收藏都会总结的人来说,永远都会成功
现在回头想:新入这个圈子的人,如果能碰到一位人品,眼光都一流的好师傅,那是天大的荣幸!
继续我的收藏历程:
在手中帽同越来越多的时候,我也慢慢在琢磨那些帽同上面的题跋,包括人名和年号,这可能是我研究文人瓷画的最早缘起
2003年开始,知道了雅昌,上了这个论坛,那时候没有民国版,只有明清瓷器版,上了论坛以后,我觉得自己的视野一下子打开了,看到了很多平时在地摊和古玩店看不到的东西,也通过这个论坛,结识了我的第一位网上的师傅-----'花间一壶茶'!
我花间大哥的下面一篇散文,让我对浅降开始如痴如醉!
我的“浅绛轩”
称书房为“书斋”寓有高洁清雅之意。《说文》云:“斋,洁也。”古人又云:“夫闲居平心,以养心虑,若于此而斋戒也,故曰斋。”可见从古人开始就认为入得书房,心神俱静,于此修身养性,就如同斋戒一样。
斋而有名,自古已然,最早见于记载的,大约是曹操之子曹衮的“遂志堂”。从此以后,许多文人墨客多喜给自己的居室起名,用以寄情明志,自勉自励。明清两代直至民初,此风更盛,不少作家、教授、画家、艺术家都会给自己的书斋起个好名字。
我的“浅绛轩”意义很简单,讲不出更多的出处。道其来历,主要是与浅绛彩瓷的收藏和我的居所有关。
本人多年来喜欢收藏,但也是“善本书籍、佳椠名钞,都买不起”,名人字画、官窑瓷器更不用提,也只能是“拾些零篇断缣”,老葫芦、“文革”绘画、民国月份牌、出口转内的青花梧桐纹外销瓷、浅绛彩瓷等。其中浅绛彩瓷的收藏还约略说得过去,同时也是喜欢浅绛瓷画的文人逸气与书卷韵味,故以此命名,又特请晏少翔先生与杨仁恺先生题写了匾额。
杨老大名鼎鼎,书画鉴定界无人不晓,他是辽宁省博物馆的名誉馆长、国家书画鉴定五人小组成员,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北宋张泽端真本《清明上河图》就是这位老先生于1950年在东北博物馆的旧纸堆中拣出来的。
神雕侠侣回复:
高堂清雄回复藏友王大凡:
瓷艺斋的出现
2004年3月13日,这是一个有着特别意义的日子,在那一天,我的收藏理念出现了第一次脑震荡那时候我们现任的瓷艺斋斑竹刚上网不久,他当时一会发茶壶,一会发瓷板(全是新粉彩的),很热闹,论坛很多人都以为他是景德镇开窑厂的,,可就在那天晚上,他突然贴出了这对帽同,让我眼睛直了,,,,,
第一次名家瓷网友聚会
2004年6月27日,WOLFISH的一个帖子,没有什么多的理由和准备,我和菜版一个晚上就定下了,下面是当时的网上通知:
脑震荡一诸暨的聚会让我的脑子发生了强烈的震荡,改变了我原先的许多观念
1,近距离看到了程门的的这个月饼!这个月饼在我的启蒙书《景德镇瓷板画》中我是每每不忘的欣赏,得到一件程门的真迹也是当时最大的梦想,可就在诸暨,竟然让我看到了我的最爱,我捧着这个月饼足足有5分钟,,,,
2,浅降的精品竟然如此之多!原先我都在玩高心田,汪芳林,仙槎这样的名家,还沾沾自喜,可到了诸暨,哇,曙光带来的三个宗瓶,最普通的就是汪友棠,,这让我受了极大的刺激,觉得原先自己的眼界实在太低了,,,,
3,名家瓷器竟然有那么多的表现形式!我原来就玩帽同,粥罐,可到了诸暨,我的帽同粥罐都不好意思拿出来展示了,,,脑震荡的结果:要研究浅降前十大家的东西并收藏,处理帽同换笔筒,瓷板,宗瓶
画集看多了,浅降实物看多了,自己慢慢觉得那些浅降画师的作品每个人的风格都非常有特点!金品卿有金品卿的特点,程门有程门的风格,任焕章有任的大侠之气,久而久之,即使不看款,也大致能判断出这件作品出自哪位画师之手(现在在这个论坛上,我也惊喜的看到,有很多同好都不用看款就能断定谁的作品了!)。在画风的区别上,最难区别的就是早期二王(风池和丹臣)的风格,实在太难了,,,,,下面几个作品就是例子
再回顾我自己的2009年,也是在骚动和不安中走过的,收藏迷失了方向,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东一榔头:关键词:北京聚会明代X牙。2009年2月,民国版在北京搞了个聚会,热闹的场面历历在目,,,,,,,
得到那个小人物后,自己开始迷上X牙的东西,为了避免走民国瓷器收藏的弯路,我找了很多资料来看,其中这本《关氏所藏中国牙雕》的书对我启发很大,里面的牙雕真是件件叹为观止,,,,
一年下来,到处寻觅这路东西,但真是难找,勉强买了2件算有点年份的东西,,,,,一枚印章,一个扳指!
西一榔头,台湾拜山乾隆洋彩2009年5月,跟我的师父去台湾参拜五大佛教丛林,最后一天自由活动,当然少不了去台北故宫参观,有幸看到了刚刚在举办《华丽彩瓷——乾隆洋彩》特别展览。
这次展览看后,纠正了我以前的二个观点:
其一,原来我一直以为,洋彩是民国后那种水彩,看了展览后,明白了原来洋彩就是粉彩。洋彩从康熙开始就有了。展馆内布展说明是这样解释洋彩的:督陶官唐英这样说:'洋彩器皿,本朝新仿西洋法琅画法;圆琢白器,五彩绘画,摹仿西洋,故曰洋彩;'再释:'人物、山水、花卉、翎毛无不精细入神.所用颜料与珐琅色同.'洋彩在陶瓷分类上属珐琅彩类,是一种运用西洋绘画技法与装饰的彩瓷。
回来再查洋彩的有关资料,发现马未都先生也是这样描述洋彩和粉彩的由来关系的:“中国陶瓷历千年演进,陶瓷品种繁多,但优秀具有生命力的品种至清末只剩下青花和粉彩两类。清朝以来,粉彩以其新颖悦目的形态毫不留情地挑战青花老大的地位,曾一度撼动了青花霸主地位,这个粉彩的前身就是洋彩。
显然,洋彩由西洋而来,不是我们本土的发明,中国人的拿来主义历来盛行,甭管是谁的到我手就是我的,剜到篮子里就是菜,顶多改进或改良一下。洋彩缘于西方珐琅彩,特点是层次丰富,表现细腻;而我们传统的乃是五彩,色单而薄,只强调意而不在乎形,大明一朝五彩(包括斗彩)都以单纯色调色彩,平铺直叙,在清朝彩瓷未现世之前也是一派欣欣向荣。有清一代,粉彩都被唤做洋彩,清宫档案记载明确无误。
其二,对瓷上绘画的再度认识,浅降确实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发扬的
在展览的乾隆洋彩器物当中,有很多文人味道非常浓郁的瓷画作品,不仅意境脱俗,而且诗书画印齐全,在100多年后的浅降和新粉彩作品中,我们都能找到传程的感觉,,,
台湾回来后,我开始痴迷于乾隆洋彩,在网上,在古玩店,在地摊上找,一年下来,发现找这路东西竟然比找任焕章的东西还要难啊,一年里面可怜兮兮的只找到2块小瓷板,,,,
南一榔头:
紧跟潮流,品香玩炉
鸽子和曙光版主的炉子真是漂亮!
在失望之余,曙光版主这张照片的背景提醒了我,原来曙光版主还在玩当代油画,油画五行属木火,好啊,就开始留意油画的行情了,,,
曙光初照演兵场留言:
我也来制定一下2010年的规划:一:坚定不移抓好老本行。对自己不熟悉的行业如铜炉、杂项等,多看多学少下手,争取年底前搞上各方面都毫无遗憾的明代铜炉三座,品位较高的竹、木、石文房杂件若干件。二:重点抓好新粉彩名家瓶子、文房、茶壶工作,争取收获名家瓶3件,文房若干,茶壶6把。三:继续抓好浅绛工作,重点目标还是程、金、王的精到作品以及画意相当优秀其他浅绛作品,争取搞上2~3件。四:继续抓好567有时代特征的优秀瓷画作品和瓷雕作品,瓷画也是以瓶子为主,瓷板为辅。五:注重笔头,兼顾名头;注重品相,兼顾尺寸;注重品位,不求数量。尺寸可以降下来,品位不能掉下来。六:随遇而安,不强求,不硬追,量力而行,不做能力以外的事,不干咬牙透支的活,快乐为上,养心为上,不为藏品而累,不为藏品而烦。
这张作于2008年的《郎木寺》水彩画是我这个月刚买下的,郎木寺位于四川若尔盖县及甘肃碌曲县交界处的郎木寺乡,西倾山支脉郭尔莽梁北麓的白龙江畔,海拨3600米左右,郎木寺为藏传佛教寺院。出于对郎木寺的神往,我一看到这画,就离不开了,,,
2011年,今年我流年遇马星,注定要马不停蹄的到处跑,果然,年底已统计,居然跑了大半个中国,南到广州,西到敦煌,北到首都,当然,去的最多的还是北京,一年当中,居然跑了5次!保利,嘉德,匡时,永乐,中汉,,,这些拍卖预展一次又一次地引诱着我
2010年的春拍,秋拍都参加了,给我的感受有几点:
1,人民币在化水(4万亿的后果)2,新的买家大量涌入(房产调控,使得热钱流向艺术品市场)3,越是精品争夺越厉害(精品屡屡创新高)4,流传有序的概念越来越深入民心(匡时的王世襄专场和古天一的象牙专场得到证明)
快下班了,又有点空了,不分析基本面了,反正大家都知道,,就开始贴我2010年购入的臧品吧,,第一件,微笑的韦陀漆金木雕,年代,晚明至清早购入理由:庄严,欢喜,饱满,让我一见钟情
第二件:台湾雕刻大师陈刘苗的人物雕像
年代:当代
购入理由:细腻,传神,凑个热闹,也玩当代雕塑!
第三件:粉彩人物卧足杯年代:清。嘉庆购入理由:1,年份最早的无双谱杯子,2,器型非常到位,3,尺寸小,可以把玩4,画工精细,彩头一流!
四:浅绛瓷器三件
年代:清光绪中早期
购入理由:
2010年4月,从聂师家里欣赏完那么多精品瓷器出来,受了很大的刺激,抱着必须买几件满意瓷器的信心到了南昌文物商店,看遍了整个商店,能买的也就这三件,,,
春节长假转眼又要过去了,今天下午得空,整理了一些2011年新入的臧品,拍照留念,
2011年,因为资金紧张,让了很多件浅绛重器,,,,
2012年,受经济滑坡影响,收藏市场明显萧条,但精品依旧价格坚挺,所以头绪很乱,很杂
翻了翻自己在一年内发的帖子,感触较深的有:
1,鸽子版主410万买了个小金币,东西真的越小越贵
2,西冷拍卖,自己看中的二枚印章都大大超过预期
4,常熟和北京网友会,文人瓷收藏热情达到空前规模
2012年,自己的方向是以文房为主线,附带宗教造像,但买入的数量明显不如前几年了,,
2012年,在浏览网页的时候,我会被一些网友的经典名言所打动,他们说的太精彩了,就马上记录下来,在蛇年的第一天,把这些名言发上来,与大家共享,确实,有时一句名言能改变我们的一生,,,,,
黄君实:
一个成熟的收藏家应该具备什么要素或者条件呢?第一要有钱。张大千说,钱是雅根。没有根,人就雅不起来。老话讲,有眼、有胆、有钱,三者具备,当收藏家就有条件了。光有眼力、有钱,没有胆,不敢买也不行。但最重要的仍是喜欢,不喜欢,占有了它,也无法体会它的韵致。收藏的兴趣在于赏玩,赏玩之余,不懂就问,如此古画研究就有了生气。古时,收藏多是小圈子里,三五知己,互相把玩的。而今,很多有钱人,自己并不喜欢,只是附庸风雅,家里挂上齐白石、傅抱石的画,以显摆身份。后来买油画,也多有显摆的意味在。而古画真是用来“藏”的,像古董、瓷器一样,多有研究价值。古画的门类很多,不能乱买,要专攻其一。譬如收明朝人的作品,可先买明四家,或明末清初的四王吴恽、再买清中期的扬州八怪等,慢慢积累,一下子全买就乱了。惟有古书画有这般趣味,新画就是收一百张齐白石,也不值得我艳羡。毕竟近代画易懂,哪怕你没有功底,只多听听看看就可以了。但收藏古书画,一定要读大量的参考书,求教收藏界前辈,才能品其韵致。
宝元斋:
领导者玩弄的是弯弯曲曲的艺术,而我们是喜欢开门见山的!
学无止境啊:
一件开始就拿不准的东西,十有八九是赝品.而那些真正的老精品,往往第一眼就让你魂不守舍.......
zzhhyyzhj我觉得玩古的最大收获还不在于收获了重量级的藏品。而在于学会了一种全面观察事物的思维方法,以及领悟到的做人道理。
潜园:
不要让文房雅玩变成杂货铺
还是要严格按照旧时文房标准发帖
旧时文人士大夫建立起来的雅玩有区别普通文具用品
南唐后主建立的文房四宝标准在当时就区别于普通文房用品
米芾拜石虽成痴但不是见什么石头都拜
乾隆在翰林大学士帮助下才编成了一本'西清砚谱'
清末民国初年国家內忧外患西方古董商和曰本古菫商来华收集的是古董而不是老百姓用的老物件
枯藤笔墨:
古玩是一种游戏,当游戏转化成工作的时候,游戏就失去了游戏的意义了。
华艺大荣:
你留钱给小孩子是不行的,说起来被人笑话。但是如果说祖上留了一个什么东西给我,说起来就很有面子。而且家里面有东西留下来,整个家族的中心思想就完全不一样了,整个文化感觉也不一样。
宁波毛毛:
收到一条关于眼光的短信,内容是:
“别人看不见的东西,你能看见;
别人看见的东西,你不仅能看见而且还认识;
别人认识的东西,你不仅认识,而且还会玩;
别人会玩的东西,你不仅会玩,而且还能玩出花样;
别人都争着抢着要玩,都想玩出花样的东西,你已经玩腻味了,于是果断离场。这,就是眼光!”
仰琦居士:
古玩的最高境界就是讲的出“古玩”曾经被谁玩过的历史。
zhangping001
收藏好比电脑、房产,使用长了一定要升级
董国强
今天资讯已经这么发达,作品都可以通过网络或者咨询了解到它应该的市场价格,你就记住这个,一千万的东西,如果一百万卖给你,你就不要买,捡漏轮不到你,市场上想收藏就是硬碰硬。
zfy0303佛教里有好几个法门,聪明的人喜欢修禅宗,一门参透顿悟入道;没有文化的老太婆可能只懂净土声声念阿弥陀佛,往生极乐;自律精进的人或许更觉律宗更能保证修行的正常进行。这几个法门谁也不能说那个高那个低,它们是没有高低的,只有适合不适合(缘)而已。谁妄言那种法门高,就是陷入我执,就是入了偏门。玩收藏也是这样的道理,只要能够从收藏中得到好处,那就说明收藏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