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75年以来,虎(东北虎亚种除外)、猎豹、云豹、美洲豹、豹和雪豹被列入《濒危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I;1977年,除附录I所列物种外,所有大型猫科动物物种都被列入附录II。1987年,东北虎亚种也被列入附录I。2007年,CITES第14.69号决定建议禁止养殖虎身体部分及衍生物的贸易。如今,野生大型猫科动物主要分布在非洲、亚洲、北美和拉丁美洲,种群呈下降趋势,非法贸易是部分原因。虽然“大型猫科动物”一词通常只包括那些会咆哮的猫科物种,如虎、狮、豹和美洲豹,但现在已经延展到其他的猫科动物,因为这些物种在生态系统以及整体保护工作需求的重要性越来越大。
根据名为《非洲狮的合法与非法贸易(TheLegalandIllegalTradeinAfricanLions)》(SC70Doc.54.1)的研究发现,各种大型猫科动物的贸易之间存在关联,并对更广泛的“大猫”物种贸易提出了质疑。因此,CITES第十八次缔约方会议(CoP18)通过了第18.246号决定,对狮子以及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合法与非法贸易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以更好地了解贸易趋势、不同物种贸易之间的关联以及含有或声称含有此类物种标本的贸易商品。因此,本报告回顾了包括猎豹(Acinonyxjubatis)、云豹(Neofelisnebulosa)、美洲豹(Pantheraonca)、豹(P.pardus)、狮(P.leo)、美洲狮(Pumaconcolor)、雪豹(P.uncia)和虎(P.tigris)在内的大型猫科动物的贸易路线以及产品。本报告采用了来自CITES贸易数据库和CITES非法贸易报告中的CITES贸易数据,以及TRAFFIC的野生动植物贸易信息系统(WiTIS)数据库的案件信息,并整理了来自主要大型猫科动物制品消费国在内的多个国家的文献、调查和访谈作为贸易数据的补充。
用于监管大型猫科动物贸易的法律法规很多,但多数都存在漏洞。这导致了对养殖户、买家和卖家之间的各种执法与监管的复杂性,也助长了洗白犯罪。然而,在具有完善法律并得到充分落实,同时公民具有较强意识的国家,大型猫科动物非法贸易的发生率就会减少。
大型猫科动物每个身体部位几乎都被用于某种用途,且对于每个物种来说,其身体部分及制品也会因贸易类型、用途和地区而异。在世界许多地方,随着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对野生动物产品的利用也随之增加,包括大型猫科动物制品。当这些制品被赋予了象征意义或被视作财富、奢靡生活方式或社会地位的标志时,这种情况会愈发明显。在大型猫科动物的贸易中,根据可支配收入的增加,装饰用的毛皮、作为配饰/护身符的爪和牙以及传统医药产品越来越多地被社会的更多阶层消费。
根据CITES贸易数据库,在2010年至2019年间,共计有121个缔约方报告了至少一次大型猫科动物的直接出口记录,有129个缔约方报告了直接进口记录(图二)。在此期间,除了狩猎纪念品和其他身体部分和衍生物外,大型猫科动物主要以标本形式出口用于科学研究用途(图一)。
目前,CITES非法贸易记录(ITR)包括2016-2021年查获的873起大型猫科动物身体部分及制品的案件,WiTIS数据库包括额外的2010-2021年的3,465起查获案件。
根据CITESITR,共查获大型猫科动物20种产品,另有3种产品被记录在WiTIS数据库(图三和图四)。在ITR数据库中,报告的数量最大的产品类型是“未明确的衍生物”(NES)(1,2637件),其中包括传统药物(TM)产品,如软膏、油、贴片/膏药、化妆品、药丸和标注含有大型猫科动物成分的产品。其次是骨(8,280件),而其他产品类型的数量少很多(图一)。皮张(7,762件)在WiTIS数据库中记录到的最多查获物品的类型,其次是爪(5,868件)和牙(5,283件)。总体而言,在报告记录到的所有查获物品中,有76%都来自虎(Pantheratigris),24%来自豹(P.pardus)。目前还不清楚,在报告查获案件信息之前,是否对查获物品进行了鉴定,有可能产品品被错误地贴上了最具针对性或最受消费群体青睐的贸易物种。
对于ITR和WiTIS数据库内按重量报告的大型猫科动物产品,查获最多的类型是骨头(ITR630千克,WiTIS4,899千克),其次是肉类(ITR177千克,WiTIS955千克)(图四)。根据ITR和WiTIS数据库记录到的骨头查获信息中,最多的是狮(ITR625千克,WiTIS3,278千克),其次是虎(ITR1.5千克,WiTIS1,410千克)。其中73%的狮骨是2021年7月在越南岘港仙沙港一次案件中查获,该案件查获了138千克犀牛角和3,100千克疑似狮骨,被认为是来自从南非的一个集装箱。
在海湾国家,猎豹主要被作为宠物,而在非洲部分地区,越来越多的猎豹皮张被用作部落和传统仪式上的豹替代品。
社交媒体平台的兴起,似乎也在导致猎豹宠物贸易的增加,因为消费群体常常会在他们的社交媒体账号上展示包括猎豹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作为宠物的奢靡生活方式。此外,猎豹还被用于狩猎纪念物,其皮张用于显示地位,牙齿则用作护身符。
在非洲部分地区,因其斑点花纹与豹相似,且传统仪式对豹皮的使用导致了野生豹数量的减少,促使猎豹皮张被用作豹皮替代品的使用率出现增长。猎豹皮张、牙和爪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非洲的传统药物市场。
对虎的利用情况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是在东亚、南亚、东南亚、欧洲、北美和拉丁美洲。南亚和东南亚对虎身体部分及制品的需求刺激了虎和其他大型猫科动物的贸易,它们的身体部分(牙、爪、骨等)及制品都与虎相似。
在亚洲,虎的大多数身体部分都受到消费群体的追捧,但主要产品是用虎骨制作的虎骨胶、虎骨膏药以及传统医药中用于治疗关节问题的虎骨酒。虎骨、虎牙和虎爪常被雕刻成各类工艺品、配饰和护身符,被赋予了好运和地位的象征。虎鞭和虎肉常视为珍馐或壮阳的滋补品,虎须被用作牙签、治疗牙痛或护身符。虎皮被展示或制成服饰显示财富和社会地位,标本则有多种用途,虎活体会被饲养在各类养殖设施内,如地下室、后院农场个人/私有动物园和马戏团。
在南美洲、欧洲、美国和非洲部分地区,活老虎作为宠物圈养在后院、动物园或小型马戏团。幼崽被用作吸引游客和提供拍照机会。据报道,含有老虎的药物和药丸也在欧洲市场上被发现。
在非洲,狮子皮张是最常见的利用类型,在东亚和东南亚是其身体部分和制成的传统药物,狩猎纪念品则以欧洲和北美为主。亚洲市场对虎制品的需求刺激着非洲部分地区的合法狮贸易或盗猎,在出口时会被错误地贴上虎制品的标签。
即便存在狮子被制成亚洲传统药物,但在以往或现在的亚洲传统药典里都没有纳入狮子产品。狮骨在传统医药中被标记为虎骨胶、虎骨膏或虎骨酒。狮爪和狮牙也常被标记为虎爪和虎牙,制成配饰或护身符。狩猎纪念品和狮子皮张被视为奢侈品来展示财富和社会地位,这情况几乎在全球范围内都有。
在南非,狮子被关在“困猎场”内,它们被出售给参加狩猎狮子的猎人。在养殖场出生的狮幼崽常被用来观光拍照。在非洲的传统药市场上,待售的狮皮、狮骨和狮牙数量有所增加,与十年前的情况差异很大,它们很可能来自于“困猎场”或野外。在非洲部分地区,狮子是王的象征,因此人们认为穿戴狮皮、佩戴狮牙和狮爪能彰显力量与社会地位。
在欧洲、北美和南美洲,狮子活体有时被作为宠物饲养。另外,狮幼崽也会从非洲东部交易到海湾国家作宠物饲养。
对豹的利用也因国家地区不同而存在差异,主要是非洲、亚洲、欧洲和北美。
在非洲,土著居民和当地社区将豹皮制作成奢靡服饰或传统礼服,如斗篷。豹牙和豹爪则被用来制成手工艺品和护身符。被赋予文化和药用价值的豹头骨和皮张因被赋予了文化和药用价值在一些非洲国家的传统药市场上出售。豹的狩猎纪念物也用作家庭和公共场所的装饰品。
在亚洲,豹骨和其他身体部分主要用于传统医药,如骨膏。通常在入药时,除了被明确标记为豹产品外,也会作为虎骨和其他身体部分的替代品使用。在中国,“豹”一词也被视为多种大型猫科动物的统称(除了豹,通常还指云豹和雪豹)。豹皮也被用作装饰品或奢靡服饰。
据报道,在海湾国家,豹幼崽偶尔也被作为宠物饲养。
雪豹和云豹
在亚洲和欧洲的部分地区,雪豹和云豹的皮张是最常见的贸易类型,用于奢靡的装饰物或服饰。骨、牙和爪也常被视作豹的替代品或与其混淆在一起,主要用于制作传统医药、配饰和护身符,骨制品也经常被贴上虎制品的标签。
在拉丁美洲,美洲豹的皮张常被视为炫耀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装饰品,它们的牙和爪被制成手工艺品、配饰和护身符。有报道称,居住在拉丁美洲的中国人,将美洲豹(他们也称其“南美虎”)当作虎制品的替代品,包括用于制作传统骨胶、骨膏或骨酒,它们的牙和爪则用作手工艺品或护身符。美洲豹标本偶尔也会被贩运到中国,作为手工艺品或护身符。
关于美洲狮利用与贸易的信息较少,但根据CITES非法贸易报告的记录,美洲狮的牙是查获量最高的身体部分,且CITES贸易数据库也收录了大量的贸易记录。此外,在CITES贸易数据库的记录中也发现了美洲狮死体、狩猎纪念物、皮张和爪,其中美国的进口量最高,加拿大的出口量最高。而根据CITES非法贸易报告的记录,美国报告的案件数最多。
错误标签的典型案例包括:
新冠肺炎(COVID-19)大暴发被认为对全球贸易和野生动植物贸易产生了多种影响。但是对大型猫科动物贸易的具体影响尚未明朗,仍需要继续研究,以了解是否存在长远变化。
旅游业的停摆导致实体市场的关闭,包括那些出售非法野生动植物制品的市场,如老挝琅勃拉邦和万象以及越南多个地方。目前还不清楚有多少商家在旅游业逐步恢复后会重新开放,但从现阶段“待售”的迹象判断,许多商家不会很快恢复开放。
对人类活动的限制似乎也对野生动植物制品的跨国运输产生了影响,陆路口岸边境的关闭以及旅行限制都降低了野生动植物被跨境贩运的能力。然而,在整个新冠肺炎期间,集装箱和货运的持续流动仍为大量非法野生动植物贩运制造了机会。尽管口岸边境关闭,但走私分子仍能找到贩运野生动植物的方法。例如2021年8月时,七只虎幼崽在越南被查获,这些虎幼崽被认为是从老挝走私而来。尽管两国当时都关闭了口岸边境,但仍有跨境运输发生。
在新冠肺炎期间,大型猫科动物的盗猎仍在持续,野生动植物持有者或走私分子似乎正在存储他们的产品,等待未来回归正常后的机会,以便在其他地方出售。南非的情况可能如此,当地旅游业的停摆、“困猎”活动停滞导致的狩猎纪念物收入的损失,使得数十头甚至更多的狮子挨饿或安乐死。在2021年底时,3100千克疑似狮子骨在越南被查获,这可能是“困猎”库存引发的结果。
本文翻译自CITES秘书处今年10月发布的《大型猫科动物的合法与非法贸易:支持CITES第18.246号决定的研究(LegalandIllegalTradeinBigcats:AStudyinsupportofDecision18.246)》的摘要部分。
该报告是由TRAFFIC根据CITES秘书处签订的合约所编写的,获取完整报告可点击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