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搜索的那一刻,你或许就已经被盯上了。”
据报道,百度搜索存在以下不规范问题:
移动端和网站“双重标准”;
搜索公立医院,出现民营医院;
搜索到的医院,“在手术中途加价”。
百度医疗竞价排名似乎正卷土重来。百度竞价排名背后,这条产业链上的医院又是如何坑蒙拐骗的?
在移动端卷土重来!
现象①:百度移动端和网站“双重标准”
同一个网站,不同的标准。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
相同的关键词,在网页端和移动端是完全不同的搜索结果。
不过,在“百度”移动端是另外的搜索结果。
在百度移动端搜索“肾虚”
今年2月百度公布的2017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未经审计的财务报告显示:
2017年第四季度,百度营收为236亿元,同比增长29%,其中移动营收占比76%。
新闻一出,百度再次遭到口诛笔伐。
现象②:搜索公立医院,跳转民营医院
“假冒”公立医院,收费是最便宜的
如今有私立医院能够成功“变身”公立医院外表,吸引用户点击。
据新京报报道,5月17日记者以要开通所在医院商业推广服务为由联系百度推广,在了解到医院所在城市、主要需求等信息后不久,一名自称是百度推广的工作人员回电进行了详细沟通。
“能不能名字是公立医院的,点进去是我们的医院”
对此,这名工作人员称,“假冒”公立医院的操作可以完成,只要所选择的公立医院不是知名度很高的医院就行,“太有名的医院操作不了,(知名度)小一点的可以实现。”
而且这种“假冒”公立医院的行为,在平台所提供的所有竞价排名服务中,收费是最便宜的。“因为地方上知名度不大的公立医院,搜索量一般都不高,所以竞争性也低,价格就便宜。但能带来的搜索量就小了很多。”这名工作人员说。
新华社记者使用百度、搜狗、必应、360等多种引擎搜索在南京某公立三级专科医院,显示结果靠前的均标注“皮研所”名称,但点开一看,却是其他民营医院的页面。
其中一家,甚至制作“高仿”网站,在自己页面上也自称是“南京皮研所”,进入预约平台,才显示是一家民营皮肤病医院。
这所公立医院院办工作人员介绍,仿冒医院网站一事,院方自2016年底起多次给百度发律师函交涉,但一直无人理会。反倒是有自称是搜索引擎公司的人员联系,鼓动他们购买关键词,也加入竞价排名的队伍。院方只得在官网上写明:“从百度等搜索引擎搜索出来的未必是我院唯一官方网站,谨防受骗。”
现象③:“谁出价高谁就排在前面”
当问及男科医院开通推广服务,排名能否靠前一些
百度曾撤除大量疾病搜索结果页面中置顶的推广内容,是否还能提供服务
该工作人员随即予以否定,“不是不是”,称在一些疾病关键词的搜索结果中,私立医院照样可以通过竞价排名的方式排在首位,并表示这样的操作无论是在记者所称地市、省份或全国,均可实现,“只是推广的范围越广,点击量就相应增加,所需要的费用也会有所增加。”
至于哪些关键词可以进行推广服务,据新京报,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只要是目前通过百度搜索,可以搜索出带“V”或带评价的关键词,均可进行竞价推广。“除了临床中不能被治愈的疾病不能进行推广外,其他都可以。”
现象④:百度搜到的医院存在“手术中途加价”等不规范问题
另外,百度搜索到的医院还存在“手术中途加价”等不规范问题。
现象背后丨“搜索的那一刻,
或许已被黑心医疗机构盯上了”
医疗机构在移动端可以直接与“客服”对话
一位曾经做过“咨询”的某民营医院员工透露了工作流程:
至于那些对疾病“侃侃而谈”的客服,
头像虽然是各种老专家,
但其实电脑后面可能坐着的是
一位完全没有任何医学知识的“搓脚大汉”
……
入职以后,公司还提供了一整套“话术”给他,里面罗列了可能遇到的咨询情况,然后有详细应对措施,但核心主要就是利用患者对于疾病的不了解与恐惧,拿到患者的联系方式和姓名。
“只要有了联系方式,总有各种办法让患者到医院就诊。”这位客服对记者说。
一位在某民营医院的医生曾经感叹道:“在搜索的那一刻,其实你就已经被盯上了。”
深度丨百度竞价排名背后:
这条产业链上的医院是如何坑蒙拐骗的?
“这里根本不是医院,就是骗钱的地方”
据南方都市报,曾在贵州某民营医院工作的孙超(化名),他向讲述了百度竞价排名背后,这条产业链上的医院又是如何坑蒙拐骗的。
但在他面试的时候,完全没有提到心理学专业,面试官只是简单问了几个问题就让他入职了,周围的同事也很少有几个医学专业毕业的,有的医生甚至曾经是货车司机,这引起了他的怀疑。
更让他疑虑的还是后面的工作内容。他主要负责心理学测量表,主要是对有可疑精神疾病的患者进行心理测量,然后根据分数来评判是否有精神疾病,然后再制定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第一天上班就让他“大跌眼镜”。一名没有任何问题的患者报告,被医生打回重写:“这个改成重度抑郁症。”
孙超所在的医院,一名患者本来没有抑郁症,却被要求改为“中重度抑郁”
孙超当时就懵了,心理量表是患者填写的,检测报告怎么能随便改?但这只是开始,在此后的工作中,每天的工作就是根据医生的要求来写测量报告,医生想要什么结果就必须出什么结果,本来没有抑郁的要写成重度抑郁症,本来没有焦虑的要写成焦虑症。
“刚开始我还不想改报告,但如果不改报告,医院就各种刁难扣钱,而且我不改,也有别的同事改,医生总会拿到他想要的报告。据我的估算,来这里超过90%以上的患者,其实是没有疾病的,就是工作受阻、人际关系不太好,结果在这个医院,全部变成了重度抑郁、焦虑症、情感障碍等疾病,开始了漫长的治疗过程。”孙超对记者说。
医院这样做的后果非常严重,本来没有病,长期服用精神类药物,会有严重的副作用。
高成本推广下的“开发病人”
“我们医院针对病人有个术语叫‘开发’,每个医生都必须‘开发病人’,其实就是让病人掏钱,去做那些可能没有开机的医疗设备,做出一些完全是篡改的测试报告,再做一些没有任何疗效的‘穴位治疗’等,总之就是各种办法让病人多交钱,等病人钱花完了才放走。”孙超说。
医院这样做的后果就是本来没病的患者花费了一大笔钱,还可能被药物副作用伤害,而真正的患者却无法得到有效治疗,耽误病情。
更让孙超对这家医院深恶痛绝的,是对儿童的治疗过程。
不少来自贵州山区的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很多小孩喜欢看手机,导致注意力不集中或者多动,家长在手机上搜索症状,就被“忽悠”来这家医院治疗。
“一些根本没有问题的孩子,就是注意力不集中,结果医生让我改报告,写成‘智力低下’、“自闭症”。这种做法,对孩子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些失望的父母花尽了钱进行干预,却没有任何效果,还对孩子拳打脚踢,认为养了一个弱智儿童,而这个正常的孩子则在医院遭罪,夫妻关系也闹僵。”孙超痛心地说。
一名从农村来的奶奶,带着两个孙子来看病,其实根本没有问题。结果医生要求一个被诊断为自闭症,一个被诊断为多动症,要求立即住院治疗,这位老奶奶给医院交了钱,剩下所有的钱都买成包子度日,每天自责没有照顾好孙子,同时也被儿女责怪。
孙超看到这些,实在无法再待下去了,向医院提出离职。
那么,这些病人是怎么来到医院的呢?
孙超所在的医院,医生与护士只有40多名,但客服、企划、市场加起来却超过了80名,人数是医疗人员的两倍,每天就在网上接待访客的咨询,然后进行“转化”,因为关键词都是竞价,价格高的才能被搜到,每天都要消费几万元才能维持曝光率。
孙超回忆,一次他们主任开会时提到,因为很多同行恶意点击,导致每个点击的成本要超过1000元,这些钱从哪儿来?只能从患者身上来,所以医院每天都在谈如何“开发病人”。
“我想不明白,为什么这种医院仍然在百度可以搜到。我每天备受良心谴责,觉得医院侮辱了我的专业,这里根本不是医院,就是骗钱的地方。”孙超对记者说。
启示丨移动搜索亟待堵“黑洞”
花钱买排名,竞价推广无底线;
输入关键词,山寨链接跑前面;
移动搜索渐成搜索“黑洞”,底线屡遭突破。
据艾媒咨询近期发布的2018年一季度中国移动搜索市场研究报告,一季度中国移动搜索用户规模增至6.66亿人。
市场越是增长,底线越要守好,提质越发紧迫。
《2017年度网络隐私安全及网络欺诈行为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下半年,安卓系统手机应用中,有98.5%都在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绝大多数软件获取用户隐私是出于用户正常使用产品的目的,但9%的手机应用存在越界获取用户隐私权限的现象。
专家分析,在手机应用具体场景中,使用必要的个人信息提供和改进服务,甚至适度的商业推送,属于合理范畴;而超越必要范围收集个人信息用于服务之外的目的,或者未经有效同意向第三人提供个人信息,则属于滥用行为,应及时改正、加强规范。
日前,百度对公司全线产品进行了隐私现状排查及优化,组建了专门的用户隐私治理小组,平台去年累计处理20.8万个“涉嫌窃取用户隐私”的恶意网站;
饿了么建立完善的账户风控体系,外卖平台及物流系统都已通过公安部《信息系统安全等级保护》评估认证,并加强对员工用户隐私安全的培训;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