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社交圈:越开放还是越狭小新闻频道

追求个性独立的年轻人,最终走上了相亲之路?最近,“985相亲局”搅动了舆论热潮,它不仅仅是一个爱情话题,更是一个社交议题——网络时代,我们的社交圈越来越开放还是越来越狭窄?

---------------

追求个性自由的年轻人为什么最终选择相亲

之初

没有一个人逃脱“真香定律”,就算是“985高校”毕业生也不例外。

这不,最近“985相亲局”的话题在网络上走红。大家没想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解得了高等数学题、写得了情诗小作文的名校毕业生,居然会为谈恋爱发愁,并且选择相亲。

毕竟在普遍印象中,现代的年轻人普遍追求个性追求自由,为什么最终还是走上了相亲这条老路呢?

电影《爱在日落黄昏时》里,女主角席琳说:“当你年轻的时候你会相信你将认识很多人,但后来你才会发现能交流的人其实很少,何况你又不能保证和他们好好相处,就这样,失去联系了。”一句话早已道明了一切。缘分很浅,有些人仅仅一次遇见,就是此生的最后一面,遑论发展出更多的故事。

青葱岁月里总觉得不急,一辈子那么长,总会找到合适的那个人。但眼看着身边的人一个个脱单,成家立业,自己还是孑然一身,焦虑也就席卷而来。再加上父母夺命催促,很难做到镇定如初。

因此,毕业后的单身年轻人,不是在相亲,就是在奔赴相亲的路上。不由得想起身边的朋友,好像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相亲的态度也在逐渐缓和。以前会觉得相亲好“老土”啊,但现在如果有人帮忙介绍一个异性认识,反而会挺乐意。毕竟相亲其实并不可怕,如果“注孤生”,那更可怕。

是这届90后太着急了吗?事实或许并非如此简单。圈子小又不爱社交的年轻人,想要脱单真的“太太太难”了。根据民政部的统计数据: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高达2.4亿,其中有7700万人独居,据估计,到2021年,第二个数字将上升到9200万。

当单身社会的浪潮,轰轰烈烈地袭来,相亲低龄化成为一大趋势。相亲、使用脱单App,成为年轻人的社交常态。珍爱网的一组调查数据显示:38%的单身男女首次相亲年龄不足23岁,24%的单身男女为23-25岁。七成单身男女均有相亲经验,其中,四成单身男女每年相亲次数3次,三成单身男女每年相亲次数5次。

与大众理所当然认为的不一样的是,现在年轻人自己也有原动力相亲。当初总想着打死也不会去相亲,但一工作之后,发现有相亲这个途径,真的“非常可”。相亲能让我们认识到新的人,拓展交际圈,否则凭借自己平时加班、周末宅居不出门的生活方式,这辈子都与脱单无缘了。

于是乎,一大怪现象出现,年轻人一边对传统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嗤之以鼻,排斥传统的相亲模式,然后转头就在相亲App上充值了会员,精心装点赶往相亲局,果然没有人能逃脱得掉“真香定律”。

很多人可能会觉得相亲就是一种妥协,但相亲并不意味着将就,只是多了一个邂逅人生伴侣潜在的可能。诸如“985相亲局”的出现,反而是因为不愿意将就,所以年轻人选择将主动权放置到自己手中,去把握自己的幸福。

对于相亲态度的转变,实质上也指向了年轻人对待爱情的矛盾与纠结。一方面想要寻求灵魂伴侣,甩开世俗的顾虑,只看喜欢与否;但另一方面,又不可避免在爱情之外产生了许多现实的考量。这种微妙心态在年轻人的头脑中不断拉扯。

相亲鄙视链由此顺势诞生,一般都是你看上她她看不上你,你看不上他他看上了你,很难做到双向的奔赴,达到诉求的平衡。月薪两万元的想找个年薪百万元的,而年薪百万元的想找个白富美;没户口的想找个本地人,而本地人想找个门当户对的,潜意识里,每个人觉得自己值得更好的,然后在一次次的相亲中,耗掉了时光。

问题是,爱情真的能够这样斤斤计较,精心计算吗?莎士比亚在《仲夏夜之梦》中写道:“爱情是不用眼睛而用心灵看的,因此生着翅膀的丘比特常被描成盲目;而且爱情的判断全然没有理性,只用翅膀不用眼睛,表现出鲁莽的急性,因此爱神据说是一个孩儿,因为在选择方面他常会弄错。”

要知道,爱情的美妙就在于它的盲目与非理性,怦然心动的那一刹那,就是毫无理由,无关乎她的胖瘦,无关乎他的高矮,无关乎她的家庭,无关乎他的收入。如果一开始就画地为牢,那注定是缘木求鱼。

有风韵地“宅”着时不时露头换口气

何橘

当年周杰伦一首《阳光宅男》红遍大街小巷。MV里的宅男让人忍俊不禁:带着黑框眼镜,穿着格子衬衫,青涩木讷。这是以往大家对“宅”的刻板印象,即沉溺于个人世界或虚拟空间,与现实格格不入。

互联网世界,很多语言都随风而逝,难以驻留。不过“宅”并没有转瞬即逝,反而语义不断地流转变迁,与年轻人的生活状态连缀在一起。

如今,“宅”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甚至是一种积极的身份认同。起初“宅”或许只是形容沉迷动漫或网络游戏。如今的“宅”更像是自我况味,是喜欢独处的表现。宅一宅,青年人可以跳出烦恼、暂避现实,在个人的小世界里风光无限。没有贬义的“宅”,已经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生活方式。

词语仿佛一面镜子,映照着社会变迁。“宅”上边有个“宝盖头”,它的语义与房子连在一起,反映了家提供给人的私密庇护,这是个让人卸下防备和假面,全身心放松的时机。减弱社交联结、专心享受独处,是因为二者对人们而言有不同的意义,承载着人类不同的情感维度和现实需要。

当我和别人说我很“宅”或我想“宅”时,简而言之就是我想自由地“一个人静静”。在这个万物飞驰的年代,慢下来、静一静,对每个人都很必要。谁的生命不需要些许清静?热闹有热闹的精彩,清静有清静的味道,就好像图画需要留白,生活也需要屏蔽喧嚣。在喧嚣与热闹中给自己留一方安静天地,不仅是主动选择一种生活方式,更是自我净化精神世界。古人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源于心远地自偏。从古至今,社会发生了沧海桑田、天翻地覆的变化,即便到了赛博社会(又称虚拟社会),人们骨子中的那份安宁清静,其实并未改变。

这届年轻人被内卷的竞争裹挟,承受着“996”的压力,半路被叫回加班会崩溃大哭,时不时还会自嘲“打工人”。如今人们不能像古人那样归隐山林、心外无物,但虽不能至心向往之,适时地“宅”一下,有助于修养身心。

“宅”是年轻人解压的方式,仿佛游泳也得时不时露出头换口气一样。独处过后,是为了更好地出发,跑向更远的目标。哪怕生活欺骗了你,也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有些忧郁,不妨独处一会儿。周末足不出户,做个“佛系”青年,看看书、泡泡脚、浇浇花、撸猫铲屎;或者订外卖大吃一顿肥宅套餐,打打王者,上弹幕网站看综艺节目里的帅哥靓女。

有时“宅”也不纯粹是我的主观选择,而是客观条件限制。疫情期间居家隔离,我只能为了安全,服从大局地“宅”着,这是不得已的特殊情况。北京每年冬天都很冷,出门被风刮得脑袋疼,飘雪天更不方便出门,“宅”着舒服又安逸。有时,我会给自己点上个小蜡烛,躺在被窝里看看书,差不多也有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的意境。就算是被动地“宅”,我们也能“脑洞大开”,去享受别有韵味的生活。

李奔

下班顺路很重要。在北京这样一座城市,哪怕是再好的朋友,只要你们住的地方相距足够远,就有机会成为许久见不了一次的网友。当然网友并不意味着更低的质量,我有很多次都被手机另一端发来的某句话深深安慰到。但是一个能时时见面的人,是可以切实地塑造你的生活的。

某天偶然敲进设计总监的聊天界面,状态栏里的三个字瞬间激活了我的焦虑——“一堆事”。这位作者的稿费该结算了,那位译者该交稿了,设计师给的封面方案需要确认用纸和工艺,同时还要保证每天一定的看稿量。聊天界面开了七八个,哪怕只是坐在位置上,也总有不同的人来找你处理各种问题。虽然已经在超负荷运转了,领导却看不见或假装没看见,只不断催促看稿再快些。没有意识到问题的我主动加班,终于成了一个生活中几乎只剩下工作的人。

以上状态持续到终于提出离职,算是重症猛药。之前读完本科选择工作,本是想让更加现实的东西进入自己的生活,让工作的时刻表规整自己的生活。这一点的确实现了,我终于摆脱了在学校里的散漫,适应了工作的强制性要求,只是没想到它有一天来势汹汹,几乎要把人逼入绝境。

于是继续做“工具人”。工具人不是贬义,至少对于我来说,人还是需要被占用。而且我不喜欢太费心,认真干活就是了。只是经过这一番波折,我也慢慢找准工作的节奏,开始准点下班。我的朋友也搬到了离我家不远的地方,事情在慢慢变好。但情况这样幸运变好的可能只有我,因为前几天约这位朋友看电影时,她说工作事忙,只能下下周了。

陈了了

剥开我自己对家中小猫的喜爱不谈,我想: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事,不仅与小动物们本身的魅力有关,恐怕也与围绕在我们这一代人周遭的社会压力有关。有人说,这是一个过度竞争到“内卷”的时代,从小到大,每分每秒,我们都在与同龄人竞争,试图胜过、超过其他人。因此,和别人打交道固然是一件能够满足社交需求的事,但同时也在潜意识中附带着某种负担。当人们感到紧张、焦虑的时候,第一反应当然是找到一个倾诉的对象,但是,再亲密的人,也很难让我们卸下一切防备与距离,而小动物们却可以。

记得小时候我曾在书上看到一句话,说人总有顾虑,因此除非是和恋人或婴儿,很少会和其他人四目相对。但小猫咪不是人,你知道它小小的脑瓜不会算计什么,因此怎么对视都不会觉得不舒服。同时,它们对我们也不会有人的那些要求。在它眼里,我可以是絮叨的,可以是失败的,可以是崩溃的,这些对它来说都不算什么。于是,我可以在和小猫相处时,暂时忘记自己是一个被重重束缚捆绑的社会人,和它一起做一只快乐的小动物。

说回“云吸猫”,养猫之前,我也热衷此事。然而,“云吸猫”和养猫终究是不一样的。对“云吸猫”的大多数人而言,喜欢猫更多的是喜欢看它们可爱的样子,作为一种释放压力的自我愉悦方式。但是,那种独特的情感交流,只能在朝夕相处中才能体会。如果你问我要不要养一只自己的小动物,我会确信地告诉你:去拥有,去爱吧。我不敢担保建议正确,但请相信,这100%出自我的真心。

网络社交:从大广场到小隔间

申竹月

如今,如果说摄影圈、汉服圈、粉圈还算较为“出圈”的小众群体,常常出现在大众视野,那么“舰娘”等词汇就让人摸不着头脑了。时下不少年轻人的社交圈子正在以闭环形势自我发展,从过去的公众讨论广场演化为一个个封闭隔间,圈外人难以理解。

从天涯、猫扑等论坛到博客、微博等社交媒体,网络社交前期呈现的是“大广场”的特质——话题广泛、参与人数众多,每个参与者都会对不同领域的话题发表自己的看法。如今,网络社交却开始“隔间化”——人们以各类社交媒体为依托,根据不同的兴趣爱好结成稳固的小圈子,把“大广场”切割成了一个又一个的“小隔间”:“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听圈内声”“兄弟们把XX打在公屏上”“阿伟死了”等圈外人无法理解的话,却会让有同样兴趣爱好的人相视一笑。

从“大广场”到“小隔间”,人们的网络社交套在不同圈层里,在代表主流文化的大圈子和亚文化的小圈子里恣意跳跃。而小圈子因为人数少、文化特征突出、成员间得以建立起强关系,甚至有更强的向心力与感召力。

投身进入某个圈子,便会感受到它带来的归属感甚至现实感。活跃频率高低、是否担任职务、结交好友多寡等等,现实生活的差序格局映射到了网络圈子中,人们在其中也能体味到拥有社会资本的快感。

不仅如此,小圈子因其目标受众精准明确而成为资本财富生长的土壤。玩偶盲盒、动漫周边、汉服装饰……了解小圈子的用户需求,提供交流平台和针对性服务,成为很多中小企业的新利润增长点。

社交圈的“缩水”,一方面说明年轻人个性发展越来越得到认可,年轻人自我追求、自我实现的愿望受到尊重。但同时,小圈子社交也产生不少值得注意的问题——圈子有自我发展的闭环,设立了内部未加规定却普遍遵守的软规则。信息茧房的存在让圈子里的人不断加剧自我认同感,产生“回声室效应”,更易激发群体极化现象。

同时,一些小众圈子一旦“出圈”到大众视野,可能会在经受主流文化价值的审阅中,产生碰撞乃至对抗。个别违反公序良俗的现象也会引发社会对某个小众圈子的抨击。比如老师带领小学生为某明星应援,影响正常教学秩序;“PUA”组织教学摧残虐待女性,等等。

因此,要对侵害社会秩序的小圈子行为及时加以制止,并对青少年加强教育引导。对于青少年来说,由于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尚未稳固,社会经验不足,过早沉溺于某个“小隔间”,极易造成观念闭塞,沉浸于猎奇的快感之中。

整体而言,对于社交“隔间化”的社会现象,还是应当营造宽松包容的文化氛围。若只因为圈子“大”或“小”就对其横加指责评判,将会造成小圈子愈发封闭,以致野蛮生长的状态。每个人合法的兴趣爱好都值得尊重,每个人都有追逐爱好的自由,对小众文化报以包容态度,让社会的精神与文化世界更加丰富多元,多姿多彩。

THE END
1.邱梦琪《我的动物朋友——猫》它也很贪玩。有一次,我在店里买了三颗弹力球带回家。我把三颗球放在手里,一起扔到地上。蜜月就四处乱窜,追着弹力球跑。等到它把球都叼回来时,就自豪地坐在我面前挠挠头,嘴一撇,好像在说:“主人,我很厉害吧?” 瞧,这是我的动物朋友——蜜月。它是我童年的伙伴,我希望它能永远陪在我身边!https://www.jianshu.com/p/2adc041c7f09
2.头条文章《猫和鱼》 《猫和鱼去追浪》 《听!会讲故事的古诗》 《星空世界精选图画书 谁要上床去睡觉》 《星空世界精选图画书 幼儿园之王》 《小真的长头发》系列(全3册) 《这么棒的拐杖》 《小火车开动了》 《走在星空下》 《我用小小的手》 《迪克动物小说:疯狂的鹦鹉》 ...https://card.weibo.com/article/m/show/id/2309404527572527742998
1.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精选63篇)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 篇2 我叫煤球是一只黑猫,一只全身没有一根杂毛的黑猫。刚下过雨,天还灰蒙蒙的,风肆虐地吹着,在我耳边呼啸而过。我和朋友黑炭哼着歌:我们是无家可归的猫,走在无人的树林中。秋雨连绵不绝,秋风瑟瑟吹过唱着唱着,饥肠辘辘的我们已经来到一家中餐馆旁边的垃圾桶前,听黑炭说这是一家新餐...https://mip.ruiwen.com/zuowen/xiaomiao/3745414.html
2.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300字(精选31篇)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 4 我家的猫有着两只大大的水灵灵的眼睛,一身白嫩嫩的皮毛,一条长长的白尾巴,四条白白的.腿,圆溜溜的鼻子。 我家的小猫食量可大了,每天我拿出一盘鱼,都还不够它吃。再拿上一盘,它才吃个七分饱。 它也很贪玩,每天在临走时都会让我陪它玩,到时间了,我叫它它也不肯回去。说到它爱玩...https://www.oh100.com/a/202203/4403068.html
3.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3左右2022我再也不讨厌肖肖了。它的善解人意和锄强扶弱的精神,让我对它刮目相看,从此,肖肖成了我最好的动物朋友。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350字左右3我要出去旅游了,所以我把猫放在了我奶奶家。猫的外形非常可爱,它的眼睛在夜里闪闪发光的,就像一颗蓝宝石一样,它的尾巴长长的,而且全身都毛茸茸的,摸着非常的舒服。还有它...https://m.renrendoc.com/paper/214849048.html
4.我的动物朋友猫作文(通用4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对作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作文根据体裁的不同可以分为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议论文。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动物朋友猫作文(通用4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动物朋友猫作文1 https://www.fwsir.com/fanwen/html/fanwen_20200617151245_430708.html
5.小学四年级下册我的动物朋友作文400字优秀13篇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400字左右 篇七 想必大家都见过猫吧?它的温柔可爱是不是很招人喜欢?我家就有一只可爱的小猫——胖胖。 胖胖是我哥哥这个寒假送给我的礼物,因为它长得肥肥胖胖的,我就给它取名为“胖胖”。胖胖头上长着两只三角形的耳朵,一双如同蓝宝石一样的大眼睛下面,有着几根长长的胡须,一身雪白的毛中...https://www.paomian.net/xiaoxue/si/702866.html
6.我的动物朋友猫资料手抄报动物手抄报关于猫的手抄报图片大全 word电子小报模板我的动物朋友猫下载-编号18351354-科学手抄报-我 关于猫的手抄报ilovecatpaperhandwriting 我和动物做朋友手抄报蓝色卡爱插画风 我的动物朋友手抄报 动物手抄报 我爱动物手抄报欣赏 我和动物交朋友的美术手抄报 动物手抄报-蒲城教育文学网 ...https://www.puchedu.cn/shouchaobao/3069079.html
7.幼儿大班朋友教案(15篇)动物是人类的好朋友,孩子们应该保护它们,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带着问题观看视频,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了解了动物为什么会越来越少的原因,通过观看视频,孩子们真正了解到保护动物从我做起。 在教学中,我以游戏的形式贯穿其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做,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尝试用这种形式来开展以...https://www.jy135.com/ziyuan/jiaoan/536415.html
8.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精选3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尝试过写作文吧,作文是一种言语活动,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和创造性。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作文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动物朋友小猫作文1 我姥姥家养过一只猫,这个猫的名字叫“小可爱”,为什么要这么叫它呢?是因为...https://mip.wenshubang.com/dongwuzuowen/993564.html
9.我的动物朋友满分范文带教师点评(精选12篇)篇一:我的动物朋友 我们家的大胃王——小猫咪 今天,我带着我家的小猫咪在小区里散步,刚好碰见了我表弟,他十分喜欢我这只小猫咪,缠着我,让我给他聊一聊我的小猫。 我家这只小猫名叫胖嘟嘟,这只小猫咪真的是“猫如其名”呢!它又肥又圆,远看还以为是一个圆圆的毛球呢! https://www.wendangwuyou.com/fw/46343.html
10.降自然科幻...“惠民科普直通车”——“上海科技节”专线...7.《寻找身边的野生动物朋友》(适合小学生) 小朋友们熟悉的野生动物有哪些?我们身边的野生动物有哪些?它们都生活在哪里?介绍上海地区常见的野生动物,激发青少年对于身边环境的认识与保护。 8.《从寂静的春天说起》(适合初中以上学生、白领、公务员) 介绍环境保护的经典著作《寂静的春天》创作的来龙去脉,介绍我们目前...https://www.jfdaily.com/sgh/detail?id=1314901
11.我的动物“朋友”6篇(全文)我的动物“朋友”(精选6篇) 我的动物“朋友” 第1篇 我的动物朋友-我的动物朋友作文650字 一只猫,一只会唱歌的鸟,一只皮毛雪白的小白兔……都可能是我们的朋友。而我的动物朋友呢,却是一只有王子风范的白狗。白狗它长着一身白毛,如果甩起来,那就是国王披上披风的样子了。它的尾巴也很奇特。瞧,它摆起尾巴...https://www.99xueshu.com/w/filea4lx6kn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