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注意到当你输入“地球”时,得到的Emoji有三个不同的样式,原来系统会根据用户所在的大洲显示不同的视角:亚洲和大洋洲地区、美洲、非洲与欧洲。直接输入"亚洲""美洲""非洲"也会有同样的效果。
每个地球Emoji的角度对应着现实中用户所在地,这种小细节让用户感受到平等与关怀。
传统文化
Emoji动物区,有三只小猴子分别捂着眼睛、耳朵和嘴巴,这三个表情分别对应《论语》中孔子对颜回的教诲:“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这是孔子认为君子应遵循的合礼之道。
这一文化广泛地影响了全世界的人们,在建筑、文化、影视剧作品中都有许多体现。例如,在《老友记》中,三个好朋友面对Marcel被送走后的反应
日本东照宫的三猿雕像。
王菲的《浮躁》专辑封面与封底,也巧妙地运用了这一象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彩蛋
Apple有关文字的Emoji中,包括,都加入了自己的著名文案:
"Here’stothecrazyones.Themisfits.Therebels.Thetroublemakers.Theroundpegsinthesquareholes.Theoneswhoseethingsdifferently.They'renotfondofrules.Andtheyhavenorespectforthestatusquo.Youcanquotethem,disagreewiththem,glorifyorvilifythem.Abouttheonlythingyoucan'tdoisignorethem.Becausetheychangethings.Theypushthehumanraceforward…"
向那些疯狂的家伙们致敬。他们特立独行,他们桀骜不驯,他们惹是生非,他们格格不入。他们用与众不同的眼光看待事物。他们不喜欢墨守成规,他们也不愿安于现状。你可以引用他们,反对他们,质疑他们,颂扬或是诋毁他们♀。但唯独不能漠视他们。因为他们改变了事物。他们推动人类向前发展…
公路路牌上写着“Cupertino”,这是苹果公司总部所在的地方——美国加州的库比蒂诺市。这里,也是苹果最炫酷的“家”——ApplePark的所在地。每一块路牌仿佛都在告诉你,科技巨头的灵感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日历上的7月17日可不是随便选的,它是“世界Emoji日”。不过,日历上的日期在不同平台上不完全一样。比如,华为就选了自己成立的日子——1987年9月15日,作为日历上的特别日期;而Facebook则把5月14日——马克·扎克伯格的生日,标记为它的纪念日。每个平台都用独特的方式庆祝与纪念。
1982年9月19日,历史上第一个网络表情符号诞生了。这一天,美国匹兹堡的卡耐基·梅隆大学教授斯科特·法尔曼(ScottFahlman)发现,校内的BBS留言里,纯文本信息有时候让作者的意图变得模糊不清——有时一个玩笑被当真,而一段真诚的话则被误解为玩笑。于是,教授提出用“:-)”和“:-(”来区分信息和幽默,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电脑表情的诞生。
而真正的Emoji诞生,来自1999年的日本。移动运营商NTTDOCOMO的设计师栗田穰崇(ShigetakaKurita)发布了一组用于手机和寻呼机的表情符号,名字由日语单词e「图片」和moji「字符」组合而来。
这样一个灵感的碰撞,不仅让NTTDOCOMO的界面活了起来,也让人们的交流变得生动有趣。今天的Emoji符号库已经扩充到数千个,远远超越了最早的那一小批设计,成了全球沟通的好伙伴。而回头看,栗田穰崇的那些小小像素图案,依然是今天表情符号的起点。Emoji不仅能帮文字带上情绪滤镜,还填补了数字世界的生硬感。
2011年,苹果iOS5的输入法中加入了Emoji,让这套表情符号开始在全球流行。
2014年8月,牛津词典在线版(OxfordDictionaryOnline)将“Emoji”添加到了新词汇中,这意味着Emoji已经变成了一个正式词汇。如今,通过Unicode的统一编制,不同的手机系统和软件都带有自家的表情符号。
Emoji与艺术家
随着表情符号逐渐浸润我们的生活,它们已成为日常沟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网络时代,许多艺术家们也把Emoji作为创作元素,发展出独具一格的Emoji艺术。
CantorFineArt画廊的主理人SamCantor,将人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家们设计成了新的Emoji形象,使经典与流行文化碰撞出别样火花。
Emoji与产品设计
上个月的万圣节,Instagram上线了一个有关Emoji的彩蛋,输入、、等Emoji,或键入“HappyHalloween”“Pumpkincarving”“Trick-or-treat”等关键词,便会触发万圣节特效。
UberEats使用Emoji搜索,让不同语言的人们都能轻松在平台上点餐。
Emoji小百科
介绍大家一个超全面的Emoji百科网站(www.emojiall.com)。在这里,你可以了解到每个Emoji背后的历史故事、衍生过程以及高清图片,还可以查看不同平台间的样式差异。尤其是一些有关其它国家的文化类型Emoji,能让你一窥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按照不同的文化、职业、节日等维度,还有各种专题等你去探索!
甚至,你可以通过这个网站与一些Emoji人格的AI机器人进行对话,如下图,小动物保护协会的会员狂喜。
还有,你可以通过Emoji翻译器将文字全部转为Emoji,让朋友猜猜看你想说什么。我复制了一段赤壁赋给它,效果还不错。
Emoji与AI结合
风头正盛的AI与Emoji的结合,也有很多有趣的玩法,像下面这个网站(emojis.sh)就可以通过AI来生成自己的Emoji。
下面是一些网友的作品截图。
过程中,我惊叹于每个小小表情符号的背后,涉及的海量人、事、物,以及那些设计师们灵感爆发的时刻,创意的出现与落地,对人们的影响与反哺;看到一个历史只有几十年的事物,在不同文化与环境中演化变迁的奇妙旅途,甚至折射出各个民族的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
参考内容:
4.AppleThinkDifferentTheCrazyOnes-CommercialNaratedbySteveJobs(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