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宠物市场的蓬勃发展,宠物医疗逐渐成为新的消费热点,但其中隐藏的问题也日益凸显。治疗费用、定价机制以及服务质量等问题被接二连三地抛出,让人们在关爱宠物的同时也不禁要问:宠物医疗的水到底有多深?
(图说:宠物鱼正在接受医生治疗)
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宠物经济产业规模达5928亿元,同比增长20.1%;202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8114亿元。宠物医疗则是宠物消费的刚需市场,目前,全国宠物医疗市场规模约675亿人民币,约占整个宠物产业的22.5%,且宠物医疗占比呈现上升趋势。行业分析师普遍认为,随着人们对宠物的认知从情感寄托逐渐转变为家庭成员,他们在宠物身上的消费也在不断增加。宠物看病也成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
让宠物主头疼的问题之一是过度检查与小病大治,这已经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担忧。记者在多个社交APP上发现,不少宠物主人纷纷抱怨宠物医疗过程中的不愉快经历。浙江消费者杨女士的宠物狗皮皮因咳嗽被送往宠物医院。医生在接诊后开出了一系列详尽的检查项目,包括X光片、血常规检测、生化综合十二项检测、胰腺炎检测、犬冠状病毒检测、犬瘟病检测等。在复杂检查后,杨女士被告知皮皮患有重度肺炎,需长期输液和药物治疗,但花费3200余元后,病情未见明显好转。
随后,在亲友的建议下,杨女士带皮皮前往另一家医院进行检查。令人震惊的是,新医院的诊断结果显示皮皮仅患有“轻微支气管炎”,并提出只需简单的治疗即可康复。气愤的杨女士找到前一家宠物医院,却被告知“从‘重度肺炎’转至‘轻微支气管炎’系先前治疗对策奏效”。这乍一听似乎有道理,但在杨女士看来,宠物医院仍存在过度检查之嫌。
(图说:某社交软件上网友晒图吐槽看病贵)
此类情况并非个例,多位宠物主人表示有相似经历。“部分宠物医院为了追求更高的利润,会倾向于推荐更多的检查项目和治疗方案。”业内人士坦言,这种做法不仅增加了消费者的经济压力,更可能导致宠物受到过度治疗带来的伤害。
不少宠物主人在医院看病时,都会被推荐购买各种宠物保健品,这无疑增加了他们的经济负担。李医生是一位业内知情人士,他私下向记者透露,在他们这个行业中,“忽悠”消费者的现象屡见不鲜,“确实有部分宠物医院为了牟取更多利润,会钻消费者对宠物医疗知识匮乏的空子,刻意夸大宠物的病情,或者推销高价服务项目和产品。”
(图说:动物诊疗云监管平台投诉界面)
2024.11.1009:54
2024.11.1009:50
2024.11.1009:48
24小时有效投诉17604
累计有效投诉21993378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京)-经营性-2019-0026京教研[2002]7号电信业务审批[2001]字第379号